1998年10月我們的島搭配空中警察隊的空勘訓練任務首度紀錄到桃園藻礁。而根據台大海洋所戴昌鳳教授的研究資料,藻礁地景是經由殼狀珊瑚藻歷經數千年的堆疊累積,慢慢形成的。一路下來我們看到藻礁持續面臨開發、污染的威脅,以及後續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落址在大潭藻礁,在桃園藻礁長達七千多年的大尺度歲月中,人類在這裡面只占了其中一段短暫時光,所作所為卻影響著桃園藻礁......
您在這裡
探古尋今藻礁大事記
事件時間
▌2月,中油提出「第三座天然氣接收站投資計畫」可行性研究報告,並於同年9月經行政院核定,在桃園大潭海岸,興建第三座接收站。
▌桃園市府委託中央大學進行桃園藻礁海岸劃設為自然地景之可行性評估報告出爐。
▌環保署進行「觀塘工業港環現差報告」專案初審,預計開發232公頃,填海造地77.2公頃,規劃興建9座儲槽,由於會填埋大潭藻礁,而引發爭議。6月26日召開延續會議,提出修正意見,並要求開發單位連同工業區因應對策,送件審查。
▌中研院等百名學者發表共同聲明及連署,盼觀塘案盼停止開發,以保護當地豐富的生態。
▌中油提出迴避替代方案,表示避開裸露礁體和柴山多杯孔珊瑚,觀塘工業區開發面積從232公頃縮減為37公頃,但保育團體認為此方案仍未完全避開藻礁生態。
▌環評專案小組初審結論以港灣開發對藻礁生態系有重大影響為由,建議「觀塘工業港環現差報告」退回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而「觀塘工業區藻礁生態系因應對策」無繼續補正送審的必要,建議中止審查,「觀塘工業區環差分析報告」則是補正後再行送審。
▌8月,時任行政院長的賴清德媒體受訪時表示,秉持開發面積縮小、迴避藻礁兩大原則,力拚環評過關。之後環保署也在兩週內密集召開三次環評委員會議審查,引發政治干預環評的討論。
▌環團向農委會陳情,要求代為提報「暫定自然地景」審議。在海洋委員會成立後,農委會認為桃園藻礁海岸海洋生態指定暨暫定自然地景一案,應移轉至海委會辦理,在2019年底,相關業務完成移交海委會。
▌藻礁公投推動聯盟遞交超過70萬份的公投連署書至中選會,通過第二階段連署門檻,後經中選會查對,確認有效名冊為704,397份。
▌中選會公告第20案「您是否同意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遷離桃園大潭藻礁海岸及海域?」成案,並原訂8月28日與另外三項公投案,進行全國性公民投票。不過因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延至12月18日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