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六風雨籃球場:常民生活需求與百年城區景觀維護的兩難

採訪 葉鎮中,撰稿 陳佳利
攝影/剪輯 葉鎮中

當公共設施老舊,那就需要翻修,如果翻修會影響到整體景觀與歷史保存呢?位在雲林縣斗六市籽公園裡的籃球場,因為緊鄰1927年興建的行啟紀念館,而陷入爭議,設施更新與歷史空間維護,有沒有兩全其美的可能?

提到雲林縣斗六市,你可能會想到吃的文旦,其實斗六在漫長的發展脈絡中,保留了一些很有故事的歷史建築,1927年為了紀念日本裕仁皇太子訪台而興建的行啟紀念館,就是其中之一。在紀念館後方,有一大片空間,隨著時代演進,從斗六公園變成籽公園,裡面的廣場,也從跑馬場、野球場、網球場,轉變為籃球場,陪伴斗六人度過休閒時光。

籽公園裡的籃球場建置數十年,使用率高,只是時間久了,地面與籃框難免損壞,雲林縣政府向體育署申請1360萬補助,加上縣府補助640萬,斗六市公所自籌500萬,總共有2500萬元的經費,準備改善鋪面、新設不鏽鋼的籃球架、夜間照明等等,並且要挑高屋頂,成為風雨球場。這項改善計畫,引發城市景觀與文化保存的爭議。

「雲林縣治文化不容破壞,再造歷史現場、不要風雨球場。」民間團體前往縣政府陳情,說明斗六市現存歷史建物串連起的城市價值,強調整體景觀協調與歷史脈絡存續的重要。

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助理教授王新衡表示,從行啟紀念館到斗六分局旁的日式宿舍群,行政軸線象徵斗六市作為雲林縣治的重大文化意義,歷史城區的保存,勢必會因為風雨操場興建,造成整體景觀的破壞。

斗六在地建築師紀璟凱提醒,公共空間的規劃,應該顧及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加強與公民的對話,藉由前導工作坊的討論,可以促進共識,才不會造成後續問題出現。

對此雲林縣政府回應,目前籃球場已進入規劃階段,遮雨屋頂的高度,介在8到12公尺間,不至於影響整體景觀,如果異地興建,經費將被教育部收回。規劃完成後,會召開說明會與居民溝通。

圖片提供 雲林縣政府

城市的面貌,本來就會隨著時間改變,一路走來的共同過去,無形的歷史需要附著在有形的物質上,文物、建築、聚落、城市,由小而大,建構整體感。這項風雨籃球場爭議,突顯出歷史價值如何貼近常民生活的難題。

集數
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