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許不知道,在繁華的台北都會區存在這樣古意盎然的煤礦場,這裡就是內湖水尾潭的叭嗹礦區,這處位於內溝山區的煤礦露頭,屬於年代久遠的木山層,俗稱油炭。煤礦提供人類生存的火光,卻也使這裡的原生林木遭到相思樹大量取代。
荒野保護協會林智謀說明,因為人為干擾較少,內溝的生物維持得相當好,經臺北市野鳥協會調查,已經紀錄到63種以上的鳥類,其中12種是保育類,還有7種猛禽,猛禽表示食物鏈豐富,整個下游包括兩棲爬蟲、哺乳類等,都還有相當的數量,尤其牠大量出現,就表示生物鏈更加豐富。
然而,目前南港的山豬窟第二掩埋場,是臺北市唯一使用中的垃圾掩埋場,即將在2003年飽和,接續下去的第三掩埋場要設在哪裡,一直爭議不斷,最後臺北市議會終於在2001年1月11日選定內湖的內溝山區,算是對這片山林做最後一次徹底的剝削。
在學者專家們的關注之下,臺北市政府提出「全回收、零掩埋」的超高理想,承諾二十年後,讓這裡成為全國第一座資源生態園區,畢竟,臺北市不會再有第二個廣達107公頃、富有豐饒生命的綠色山谷可以填平。
只是犧牲這片綠色樂園之後,是不是能夠就此喚起人們對垃圾減量重要性的深切感受?就讓垃圾場的惡夢在這裡終結,讓資源循環不息的夢想在這裡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