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樺加沙颱風】花蓮馬太鞍堰塞湖溢流釀災|2025.09.23

整理/林燕如

堰塞湖溢流後,大量泥水沖入花蓮縣光復鄉。 民眾提供

今天9/23(二)下午2點半,花蓮縣萬榮鄉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發生溢流,滾滾泥水沿著馬太鞍溪而下,造成災情。截至23日晚間7點,大水也逐漸消退,消防單位統計花蓮地區有263人受困,2人死亡,30人失聯,12人受傷,花蓮縣消防局受理災情通報有400件。
 

畫面提供/林保署巡山員


根據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晚間八點第九次工作會報,馬太鞍溪流域雨勢稍歇,但晚間仍會持續降雨,提醒花蓮、台東縣兩地沿海及低窪地區仍需注意強降雨造成的積淹水。


​這場堰塞湖是如何形成的呢? 今年七月花蓮縣萬榮鄉馬太鞍溪上游國有林地,因之前發生大規模崩塌,崩塌裸露面積估計有500公頃,大量土石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滿水量約9100萬噸,湖面約140公頃。農業部從7月26日起就監測堰塞湖上游,將警戒水位設在1139公尺。

資料來源/林保署國有林防災應變及堰塞湖監測系統

9/22隨著山區降雨增加,蓄水量就不斷上升,原先預估上午八點到十點時會溢流,直至下午兩點半發現溢流對壩體造成自然沖刷,蓄水往下游輸送,水位計監測高程呈現下降趨勢,到三點半時,水位高程下降33公尺,預估蓄水量減少了3700萬噸。第一波洪峰抵達馬太鞍溪 ,沖毀馬太鞍橋。四點半時,第二波洪水高峰抵達,農業部評估堰塞湖累計流出了約6000萬噸以上湖水。按照之前估算的滿水量9100萬噸,評估堰塞湖剩餘水量還有3100萬噸。

​從畫面可見,大量的滾滾泥水向下游沖去,不到一個小時,馬太鞍溪橋消失。水利署馬太鞍橋的監看畫面,發現大約3點15分時,馬太鞍溪橋當時完好,之後監視設備失去訊號,推估3點15-19分之間,因為馬太鞍溪橋面遭到洪峰沖刷及舉升,造成橋面陷落。

馬太鞍橋沖毀之後,河道上只留下橋墩。 畫面提供/東穩通運公司
​​​​
馬太鞍溪橋梁遭滾滾泥水沖毀,橋面斷裂落入水中。畫面提供/東穩通運公司


​水利署表示從3點19分之後,洪水從橋梁產生的潰口,沿著台九線進入光復鄉,造成住家及車站淹水。從目前情報看來淹水主要在馬太鞍溪南岸,都在目前模擬疏散的位置。但洪水量實在太大,沿著道路幾乎淹了一層樓高。

水利署也同時監測花蓮溪下游水位,目前水位約七米六左右,距離堤頂13米,花蓮溪下游民眾不用過度驚慌。水利署強烈建議在馬太鞍溪南岸的居民,除了往上垂直疏散撤離之外,民眾不要接近馬太鞍溪周邊水域,因為現在堰塞湖溢流水量依舊影響下游,氣象署預報後面還有降雨,以及上游堰塞湖的土體和土砂還會進來,因此加強防汛應變。也調度宜蘭、台東的救援機具,待大水退去後,把堤防缺口堵住,控制災害不要再擴大。

公路局在上午已先行封閉橋梁,花蓮縣政府也在上午疏散馬太鞍溪下游萬榮、鳳林、光復等一千多戶居民,目前還是持續收容安置,提醒民眾不要靠近馬太鞍溪。由於馬太鞍溪橋斷裂,公路局規劃替代道路以供通行,並擬定初步搶修策略。台鐵今天午夜十二點前花蓮至台東各級列車停駛,明天(24日) 若水流尚未排除的話,萬榮與光復間也封鎖不通行。台鐵也分別在光復隧道南北兩端監控水位狀況,在隧道南口堆置太空包,以防止流水進入隧道。

因堰塞湖溢流一度造成光復鄉停電2648戶,截至23日晚間六點,停電戶數仍有1690戶,另外溢流也導致全光復鄉4378戶停水,待大水退去後,台電和台水人員才能進場修復。軍方也加入救援行列。


註:堰塞湖主要是地震或颱風,造成大規模山區土石崩塌,大量崩塌土石在河道堵塞所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