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寧

蓬萊米記憶|在台灣改良的日本米

2017-01-02

潔白海芋花隨風搖曳,是陽明山竹子湖最吸引人的景觀。趁著天氣放晴,遊客們上山賞花,美麗花海背後,其實藏著許多故事。日治時期水稻專家辛勤育種的足跡,逐漸被遺忘。現在卻有一群人,正努力保存這段和每個人息息相關的歷史。

消失中的青草文化|傳承老祖宗的智慧

2016-12-26

路邊看似不起眼的野花野草,在懂得辨識植物的採藥人眼中,有著不同的妙用,這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當過度採集,噴灑除草劑,讓被認為有保健功能的民俗植物,在野外幾乎消失。隨著時代演進,年輕世代對這些植物越來越陌生…

台灣野蜂危機

2016-12-19

溼冷、多雨,是一般人對冬日基隆的第一印象。在基隆山間,仔細觀察靜靜綻放的野花叢,別有一番熱鬧景象。蜜蜂、螞蟻,不同種類的昆蟲,把握冬雨暫歇片刻,忙碌採集野花蜜,儲存度冬糧食。不過這些辛勤工作的小蜜蜂,卻正遭遇外來病毒侵襲…

台化 再見?|台化彰化廠空污爭議

2016-11-07

火車沿著台化廠區,緩緩駛入彰化市區。聞到台化的味道,就知道彰化到了,這是彰化人無奈的共同記憶。如今,台化廠內三座鍋爐,因為燃煤許可證到期,停止運轉。市民想呼吸一口乾淨空氣的願望,真的能實現嗎?

煙囪下的教室

2016-10-03

一所距離六輕只有九百公尺的小學,六十二個學生,過了一個不平靜的開學日。國家衛生研究院公布的一份流行病學研究報告,建議這六十二位學童,應該遷校,引發中央、雲林縣政府和麥寮鄉民的激烈爭論。長期與六輕為鄰的麥寮鄉民,對於遷校決策,為何如此憤怒?當學校就在工業區旁,政府應該如何為學童健康把關?

金門黑潮 :莫蘭蒂颱風來襲

2016-09-26

颱風走了,金門海岸的災難還在。擱淺的大船,讓金黃的沙灘,壯麗的礁石,染上刺鼻的黏稠黑油。這場環境危機,該如何化解?

學生到社區|大學生的菜計畫

2016-09-12

清晨五點,天才微微亮,台南將軍的蘆筍農,已經來到溫室中,鑽進茂密的蘆筍叢中,開始今天的採收工作。將軍是台灣最先成功以溫室栽種蘆筍的地區,過去農民採取露天栽培,一年大約只能採收四個月,改用溫室栽種後,採收期可以拉長到九個月。

七股濕地風雲|台南七股、將軍漁民反對劃設濕地保護區

2016-08-29

蚵田,水鳥,廣大的鹽田,是許多人對七股的第一印象。二十年前,七股這片全台最大的潟湖,一度要被填海造陸,開發成濱南工業區。當地居民走上街頭長期抗爭,才留下這片自然美景。當初曾捍衛鄉土的漁民,現在卻再度走上街頭,反對劃設國家重要濕地,他們為何如此憤怒?

豬的最後一哩路|推動屠體評級制度

2016-08-01

豬肉是台灣人最主要的肉類來源,每個人一年平均要吃下三十五公斤豬肉。每年產值高達七百億,是上萬個家庭的重要經濟來源。你有沒有想過,對人們有著諸多貢獻的台灣豬,在生命中的最後這段歷程,是怎樣度過的?

稻農的選擇 |稻作直接給付、公糧保價收購並行

2016-07-04

台灣,是世界上唯一仍在實施稻米保價收購的國家,四十年來,公糧制度讓農民得以溫飽,糧倉年年囤滿稻米,卻也造成政府財政負擔。台灣人米吃得越來越少,政府希望透過政策,調節稻米供過於求的現象,農民將面臨什麼樣的改變?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