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如
東山聖戰 十年滄桑之三《堅持與專業》|永揚掩埋場
一直在會場外守候的老農,等了十年,終於等到一個欣慰的答案。這10年來他們沒想過要放棄,而最可貴的是,他們不只悍衛自己的灌溉用水,而且還為了後代子孫和數百萬人的用水安全,悍衛烏山頭水庫,無私的表現,更令人感動。 老農們笑了。「歡喜掩埋場輸了啦」,「有噢!真歡喜噢,等到今天10年了,今天有一個結果,我就很歡喜了。」「今天來最歡喜ㄟ啦,受苦10冬,每次來都沒有一個結果,今天有一個結果,我心情有夠輕鬆啦。」
穿梭芝山岩|追尋台北史的發跡與方舟
被熱鬧繁華台北城所包圍著的這一座小小山丘,面積只有10公頃,卻藏著讓人意想不到的豐富寶藏,這裡是台灣第一座史前文化遺址,山上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在述說著台北城的滄海桑田,它是芝山岩。
漂流的愛|原住民部落手工藝品打造未來
收音機的音樂聲和忙碌的縫紉機聲音,在小小空間裡回盪著,一群部落媽媽利用工廠捐助的廢布,縫出各種實用的布製品,慢慢車出人生的另一條路;另一方,木頭敲打聲響亮,一群部落爸爸利用漂流木原有的形體,打造出一張張獨一無二的桌椅,為了讓木頭,能夠自在呼吸… 原住民創作的手工藝品,總有種獨特的素樸美感,讓人感到溫馨有趣,像是這些順著樹木紋理作成的漂流木家具,這裡有一個斜出去的大腳,或是在那裡扭了一個彎,如同原住民自由奔放的個性。去年莫拉克風災後帶來的這些漂流木,部落居民不肯絕望,也試圖從中找尋重新站起來的力量。
誰來保護我|私立薇閣小學申請變更保護區做為校地
這群北投媽媽,從互不相識,到因為關注薇閣案而彼此團結起來,一起開會,共同討論對策,也因而凝聚彼此的情感。在環境運動中,關注家鄉議題,往往是第一步,而透過薇閣案,她們也對這塊保護區有了更多的期待與想法,希望能去除不必要的人工設施,還給保護區更自然的原始面貌…
長治久安|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
莫拉克風災過去,災後重建的問題接踵而來,民國九十八年八月二十八日通過的災後重建特別條例,掀起一陣軒然大波,到底災後重建會遇到哪些問題?政府推出的災後重建特別條例,又有哪些爭端?希望透過屏東縣霧台鄉的例子,大家一起討論,是否能有更細膩的作法?
為何橋不定|超過百座以上橋梁毀壞
人們對橋梁的關注,好像通常從災情開始,從高屏大橋、后豐大橋,到最近一次的雙園大橋,這幾個斷橋事件,都發生了人車墜河的意外,才讓我們開始注意橋梁安全的問題,到底橋梁管理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一再有斷橋事件發生,透過這個報導,希望能喚起你我對橋梁的關心!
跟蹤孫悟空|認識與理解台灣獼猴的生活
一般民眾對獼猴的印象,可能都來自一些比較負面的報導,有了既定的印象,也許就認為台灣獼猴調皮愛搗蛋,但這是我們常常很容易用人的觀點,去思考問題的地方,人猴衝突是獼猴的行為偏差造成的嗎?如果不是人去餵食,野生動物的行為又怎會偏差?我們對台灣獼猴認識又有多少?都是值得去想想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