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利
廚餘找出路|用回收廚餘來發電
只要放對地方,廚餘不但是資源,也是能源,除了養豬與堆肥,台灣每年產生80萬噸的廚餘。先進國家用廚餘發電已經越來越成熟,台灣廚餘的能源化,能不能盡快跨出第一步?
步道心革命|郊野小徑不再水泥化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徐銘謙:「台北不缺水泥花崗岩步道,可是能說故事的古道越來越少,所以我們的行動非常重要。」謝絕水泥,『手』護天然步道,一場漫長的步道革命,持續發酵…
暴力背後的顢頇|從環保人士接連遇襲看見環境治理的管理失能
9月25日清晨六點多,高雄市反旗山大林回填爐碴自救會長鄭妙珍,到芭蕉園查看爐碴污染情形,被人暴力攻擊,肋骨斷了三根、腦震盪。勇於挑戰謀私圖利的環境破壞者,卻遭受威脋,最近一個月,島內一南一北發生兩起,引來重視…
【歷史街區】愛上西螺|青年返鄉為老街注入文化新活力
因為濁水溪,西螺成為台灣的農業重鎮,不但是稻米與蔬菜產地,也成為重要的水陸轉運中心。街道上,許多精緻建築,印證當時繁華。但也因為濁水溪,西螺沉寂了。曾有的港口優勢因為淤積而消失,商業不再繁盛,老建築有的廢棄,有的修復活化,幾位西螺青年在這些舊空間中,譜寫著新故事…
石虎需樂園|石虎棲地面臨開發壓力
步履輕盈,目光精準,雙眼間有白色縱線、耳後醒目的白斑,圓點型的豹紋,這是台灣最後的野生貓科動物,石虎。生活在農村與林地交界。有人說,石虎是淺山之王,但在當前的台灣,卻是虎落平陽,名列瀕臨絕種的一級保育類動物。牠們數量稀少,僅剩的棲地,卻岌岌可危…
龜去何處|台灣原生龜的生存威脅
今天的故事,充滿肅殺之氣,牽涉上萬條生命,兇手是人類,救援者也是人類,溫和的主角,只能靜默地面對波折。沒人知道故事將如何結束,只盼善良的主角,終能找到好龜宿…
委屈了,行道樹|城市樹木的惡劣生存環境
住在都市的樹,有些被安插在道路兩旁,日子有苦難言。住在一兩公尺寬的小方格裡,根部像是裹了小腳,無法伸展,枝條伸長了,就要被砍。大多數人把它們當做城市裝飾品,卻忘了它們,是活生生的古老生命…
雙綠產業爭奪戰|新屋沿海設置大型風機爭議
這裡是桃園縣新屋鄉的海岸,拿著簡單的工具挖掘,就能找到來自海洋的恩典。不遠處,防風林圍成了綠色隧道,烈日當頭,在林蔭下騎單車、吹海風,無比暢快。 當地人細心經營著綠色休閒產業,沒有太多硬體建設,快樂來自大自然。然而另一項綠色產業也想進駐,英華威風電集團計畫將在桃園與新竹海岸,增設26台風力發電機,其中有14座規劃在這段海岸。當兩大綠色產業在桃園海岸相遇,哪個能帶給土地與居民,真正永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