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岱屏
吃魚這門課|學習吃有刺的魚
台灣四面環海、魚種豐富,但是我們對周遭的魚其實很陌生。因為不認識、不了解,許多魚並沒有被珍惜對待。而漁民是造成海洋資源枯竭的元凶嗎?其實,改變的開端,也在我們的餐桌上。
不只是天災|熱帶性低氣壓帶來豪大雨
8月23日開始,受到熱帶性低氣壓的影響,中南部地區陸續降下豪大雨,甚至部分測站在短短24小時內,測到超過六百毫米的累積雨量,雨水如砲彈般,轟炸著城市與村莊。很多居民感覺這次淹水災情跟八八風災一樣嚴重,但氣象專家賈新興分析,此次累積降雨強度,並沒有超越八八風災,跟過去相比,時雨量也沒有達到前三十名,之所以會造成這麼大範圍的水患,還有著排水不良、地層下陷及適逢大潮等因素。 畫面取自:氣象局...
新加坡如何透過ABC計畫|擺脫水資源匱乏
文明與野性,人工與自然,哪一面才是新加坡?做為一個水資源匱乏的國家,新加坡如何改造水環境,讓人們親水愛水,在城市裡創造水的驚嘆號? 周末下午,新加坡河畔到處是跑步騎單車的民眾,突然間,大人小孩都停下腳步,原來河邊出現一大家子水獺家族,大水獺帶著小水獺,正愜意享用大餐。 新加坡是東南亞的金融中心,競爭激烈、生活匆忙,在這樣的環境中,卻還是能聽得到野性,看得見自然。這裡目前有好幾個水獺家族,...
地下水誰保護?|許一個安心喝水的未來
民眾對自來水水質的不信任也反映在加水站的興盛上。彰化縣大街小巷幾乎都可以看到加水站,民眾不辭辛勞地上街買水飲用。據統計彰化縣平均每一萬人就有6.1個加水站,密度幾乎是全國最高。
【花蓮206地震】大震之後|受損建物的修復難題
花蓮大震距今已經五個月,走在市區,當時倒塌的幾棟大樓--雲門翠堤、吾居吾宿、白金雙星,早已整平成為停車場,看不出一點震災痕跡。但是周遭部分房舍卻呈現些微的下陷、傾斜,居民有的撤離,有的繼續居住,地震的後遺症,至今仍沒有完全平復。
城市邊界的空污戰爭|高污染工廠與住家相鄰影響健康
新北市鶯歌區,是聯合國認證的宜居城市,親山面水的環境,吸引許多人來居住。謝小姐四年前來這裡定居,搬來以後卻發現,宜居城市潛藏著她沒有料想到的問題,總是在熟睡當中,被嗆鼻的氣味臭醒,只能緊閉門窗。居民們追查臭氣來源,推測污染源應該是隱藏在山丘另一面的幾家瀝青工廠。
以拓寬之名|花蓮193縣道的拓寬爭議
水聲潺潺,空氣中飄著一股清香,阿媽蹲在水圳旁,清洗剛摘好的香菜,另一頭,老農夫正採摘過貓嫩葉。沿著小路走,兩邊是綿密的防風林,繼續往前,出現幾戶低矮房舍,路口掛著「小心貓,請減速」的標示。這是花蓮193縣道旁日常的景象,不過這樣的景象,未來很可能改變…
自主發電在我家│太陽光電自發自用
彰化二林的農田裡,有座不起眼的麵包工廠,這裡出爐的各種麵包,原料都來自台灣自產的小麥。做為本土小麥食品的生產基地,隨著產量增加,用電量也持續上升。烘焙麵包很耗電,麵包廠總監施明煌心想,既然原料都來自本土,那麼能源能不能也自己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