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榮

地方拚創生|找出地方特色作為發展動力

2019-12-23

地方創生是什麼?當政府全力推動地方創生,提升台灣各地方社區、聚落及偏鄉的發展,一股巨大的翻轉力量,正在各地展開。地方創生會將台灣帶往何處?各地區又有何不同思考?

台灣農地往哪去|當農地不停長出工廠

2019-12-23

農地工廠合法化後,爭議並未平息,國土計畫成為各方寄望的工具,重整台灣農地使用的秩序。但是縣市推動國土計畫,究竟是增加保護或加速開發?成為值得關心的課題。

幫浪浪找工作|流浪犬變身工作犬

2019-11-25

妞妞原本是一隻流浪犬,在被台南市溪美派出所認養後,成為工作犬,協助勤務,同時成為員警的好朋友。台灣流浪動物問題嚴重,全面推動零安樂政策後,收容所多數爆滿。於是,透過職業訓練,媒合適當的工作環境,擴大認養範圍,幫助流浪動物找到新的家園。  

台糖農地蓋影城|台南後壁農地開發爭議

2018-10-29

台糖農地成為許多影城的開發基地,台南沙崙、烏樹林農場,都推動影城計畫,但是基地面積超過一百公頃,讓人擔心破壞農地,還有對農村帶來的衝擊… 導演魏德聖開拍新片(豐盛之城),計畫選址打造熱蘭遮城、漢人聚落、平埔部落,以及開挖台江內海,透過重建歷史場景,呈現荷蘭到明鄭時代的台灣歷史。 台南市政府與魏德聖合作,未來將全數保留重建的歷史場景,轉做文化體驗園區,並以BOT方式招商委託經營,...

有傳統‧沒領域|原住民爭取土地權益

2018-09-24

過去,台灣的土地,都是原住民族的生活領域,歷史發展下,他們受到壓迫,失去土地,不斷流離。長期以來,原住民族的還我土地運動,不僅追求土地權益,也希望尊重原住民歷史的意義。現在,一群部落人士發起守護傳統領域行動,延續還我土地運動的精神,為爭取歷史轉型正義,做出堅持的努力。 部落爭取土地權 2016年11月,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將「原住民族基本法」第21條中,原住民族傳統領域,解釋為「...

埤塘濕地的開發危機|綠能選址爭議

2018-09-10

台灣的埤塘與濕地,長期面臨不同的開發危機,現今為了推動綠色能源,天然氣發電廠、太陽能光電場興建,都找上它們。根據農委會2015年公告,「嚴重地層下陷不利耕作地區,可以設置綠能設施」。盤點出可利用面積約1253公頃,其中許多是濕地區域。現今再增加埤塘設置光電場,讓環境面臨更大的生態危機。 高雄永安溼地過去鳥況不錯,生態團體記錄到的棲息鳥類高達170多種,遭到放乾設置太陽光電板而引發爭議。...

【823豪雨】水劫-水患下的農民自救之道

2018-09-03

823水災發生,南部大淹水,造成重大災害,許多區域積水不退,更是加重災情。政府估算,全台農業損失高達8.7億,特別是養殖業,在這一次水災中,受災相當嚴重。面對氣候變遷,暴雨強降的時代,養殖漁民與農民,應該如何防範因應? 823暴雨,降下驚人雨量,嘉義縣東石鄉栗子崙地區,多日之後積水未退。部分居民裝設擋水板,防止大水沖家園,等待大水退去的時刻。多數家庭沒有防水設備,大水造成屋內積水,...

竹東徵收再起|二重埔農地開發爭議

2018-08-06

台灣面臨農地蓋工廠的問題新竹竹東卻在廣大工業地上,種滿農作,形成特殊的景象。竹東二重埔地區,原本是農業區,30年前為了開發,土地編定為工業區,但是農民抗爭,計畫終止,地目未改回農地,農民就在工業地上耕作。現今,開發計畫再起,農民再度聚集,決心守護世代的家園土地。

成龍濕地的幸福感|濕地藝術節的環境教育

2018-07-16

一場藝術創作活動,又在成龍濕地展開,各國藝術家大顯身手。年年舉辦藝術節,推動的目標,不只要為濕地增添新作品,更要為社區帶來幸福感,才是動人的意義。

消失的自然河流|不當工程破壞河流生態

2018-06-04

前瞻計畫中的水環境改善計畫,在2017年第一批核可名單中,溪流整治項目,全國各縣市有三十多條河川、圳排,進入整治。如果再加入水保局、水利會等單位推動的河川治理,台灣的河川水域,將進入一個大變動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