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榮
當綠農碰上綠能|如何找出共存的方法?
一片綠意的生態農地,生產優質的自然飼料,打造台灣有機畜牧的夢想,建構綠色農業的模式。但是一項綠能產業園區開發案,可能破壞生態農地,讓有機畜牧的夢想,陷入危機。
殼斗科植物的守護人|攀樹採種延續山林生命力
像是穿著舞衣的捲斗櫟、有如戴著毛帽的青剛櫟、充滿尖刺的火燒栲,一顆顆不同種類的殼斗科植物種子,外型特殊美麗,吸引目光。台灣約有四十多種殼斗科植物,但是在氣候變遷、棲地減少,以及過度採集的影響下,面臨生存問題。一群人展開守護工作,希望讓種子長成大樹,豐富山林的美麗生態。
地方拚創生|找出地方特色作為發展動力
地方創生是什麼?當政府全力推動地方創生,提升台灣各地方社區、聚落及偏鄉的發展,一股巨大的翻轉力量,正在各地展開。地方創生會將台灣帶往何處?各地區又有何不同思考?
台灣農地往哪去|當農地不停長出工廠
農地工廠合法化後,爭議並未平息,國土計畫成為各方寄望的工具,重整台灣農地使用的秩序。但是縣市推動國土計畫,究竟是增加保護或加速開發?成為值得關心的課題。
幫浪浪找工作|流浪犬變身工作犬
妞妞原本是一隻流浪犬,在被台南市溪美派出所認養後,成為工作犬,協助勤務,同時成為員警的好朋友。台灣流浪動物問題嚴重,全面推動零安樂政策後,收容所多數爆滿。於是,透過職業訓練,媒合適當的工作環境,擴大認養範圍,幫助流浪動物找到新的家園。
埤塘濕地的開發危機|綠能選址爭議
台灣的埤塘與濕地,長期面臨不同的開發危機,現今為了推動綠色能源,天然氣發電廠、太陽能光電場興建,都找上它們。根據農委會2015年公告,「嚴重地層下陷不利耕作地區,可以設置綠能設施」。盤點出可利用面積約1253公頃,其中許多是濕地區域。現今再增加埤塘設置光電場,讓環境面臨更大的生態危機。 高雄永安溼地過去鳥況不錯,生態團體記錄到的棲息鳥類高達170多種,遭到放乾設置太陽光電板而引發爭議。...
【823豪雨】水劫-水患下的農民自救之道
823水災發生,南部大淹水,造成重大災害,許多區域積水不退,更是加重災情。政府估算,全台農業損失高達8.7億,特別是養殖業,在這一次水災中,受災相當嚴重。面對氣候變遷,暴雨強降的時代,養殖漁民與農民,應該如何防範因應? 823暴雨,降下驚人雨量,嘉義縣東石鄉栗子崙地區,多日之後積水未退。部分居民裝設擋水板,防止大水沖家園,等待大水退去的時刻。多數家庭沒有防水設備,大水造成屋內積水,...
竹東徵收再起|二重埔農地開發爭議
台灣面臨農地蓋工廠的問題新竹竹東卻在廣大工業地上,種滿農作,形成特殊的景象。竹東二重埔地區,原本是農業區,30年前為了開發,土地編定為工業區,但是農民抗爭,計畫終止,地目未改回農地,農民就在工業地上耕作。現今,開發計畫再起,農民再度聚集,決心守護世代的家園土地。
成龍濕地的幸福感|濕地藝術節的環境教育
一場藝術創作活動,又在成龍濕地展開,各國藝術家大顯身手。年年舉辦藝術節,推動的目標,不只要為濕地增添新作品,更要為社區帶來幸福感,才是動人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