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前進不後退的柯金源導演專訪 (下)

採訪/于立平

為何片子最後拉回很多現在的事件,用意是….

為了前後對照,我想要知道,當年大家努力爭取保護留下的環境,後來是如何規劃的?又往哪裡走了?甚至是否正面臨不同利益思考的拉扯,比如國光石化和濱南工業區,這麼多年來,還是持續面臨環境保護與開發利益的老問題,我也很擔心未來的方向會走偏了,所以想去檢驗與前後對照,當年大家極力倡議保護下來的環境,該怎麼使用?目前又遇到那些困難?正好讓大家再一次思考!

紀錄片的後段,也呈現了目前正發生與拉扯的環境事件,主要想要讓外界持續關注這些議題,像是藻礁、採礦、水資源開發、廢棄物處理等等,這些爭議並非現在才發生,其實多年來一直很有事,只是較少受到媒體關注,未來還有段長路要走。

影片來不及說到的事件 森林保育與動物保育運動

限於長度與影片結構,很多環境運動與事件,沒辦法放進去,比較大的遺憾有兩個類型案例,一個是森林保育運動,以及動物保育運動。這二大類型的環境運動是生命多元價值的具體展現,但礙於時間與結構因素,只好先割捨。接下來我會再獨立製作一部有關台灣森林保育運動歷史的紀錄片,呈現近四十年來,有許多人為了森林、為了環境永續,付出了一輩子的青春歲月,以及奮鬥過程的故事。

森林保育運動紀錄片》尋找台灣特有珍貴古老樹種 高山上的巨木│紀錄片【神殿】正版線上看│柯金源

關於「前進」片名

紀錄片放映後的座談中,曾有觀眾表示看完覺得悲傷沉重!也不只一個人問我為何取了一個很正向的片名,是否要告訴大家,在落寞的當下還是要繼續往前走呢?其實「前進」有幾個意涵。從字面直白的解讀,當然是環境比以前進步,但是還不滿意,需要繼續提升,有點像自我激勵,鼓舞環境守護者要繼續前進!

當然,也有反諷的意味,想要告訴執政者,目前有些政策跟環境永續的價值是相違背的,希望能夠遵守政治承諾,往永續的方向前進。

另外,還有一個更深層的意涵,源自於詩人賴和於1928年發表的〈前進

『此刻,他纔感覺到自己是在孤獨地前進,失了以前互相扶倚的伴侶,忽惶回顧,看見映在地上自己的影,以為是他的同伴跟在後頭,他就發出歡喜的呼喊,趕快!光明已在前頭,跟來!趕快!』--賴和(前進)

這是賴和有感於台灣文化協會分裂之後的憂心之作。這篇文章讓我看到目前環境守護團體,也各有堅持,這是民主社會與多元價值可貴之處,不過力量也分散了,甚至相互抵消了。

 從照片到影像 透過比對找出差異

使用環境歷史圖像做變遷的比對,是最簡單的視覺資訊傳遞方式。兩張照片或兩段影像,可以立即看出環境時間序的變化以及環境前後的關係,透過理解與思考,就有機會展開下一階段的保護行動。

透過比對三十幾年來的環境運動,看到不同時期的差異性,思維也有很大的轉變,例如:早期民眾期待找主政者幫你解決,現在大家心裡明白,公民參與、展現強大民意是更重要,由下而上也能引領風潮,或者自主展開行動,也可能達成目的。環境運動方式,從陳情、批判、抗爭、監督到倡議,或者透過法規修訂去解決爭議問題,環境運動策略也不斷演進,有成功、也有失敗,但大家依然不氣餒,想要追求優質生活環境。

紀錄沒有逗點 只有繼續往前

很多人問我接下來呢?要拍什麼?可能是因為今年推出「前進」紀錄片,又出版了「我們的島-台灣三十年環境變遷全記錄」這本書,內容都是呈現台灣三十年來的環境變遷,會覺得好像是不是一個階段性的任務已完成了,像是一個句點或逗點。

其實對我來說,環境紀錄沒有逗點,這部紀錄片,有點像是環境資訊懶人包,就是透過整理過的影像檔案資料,短短兩小時,就可以看到台灣環境運動歷史的縱深,像是影像引言吧!如果有人想要更了解紀錄片中所談的議題,就可以去搜尋更多的資料,彼此討論,更深入的去分析每個事件的來龍去脈,甚至往下接續紀錄。

至於下一階段,我拍攝的重點會比較鎖定單一議題,以前是以比較大尺度來看各種環境議題,如空氣、水、土、海洋、森林,這些較大與多面向的焦點議題都談過之後,會想去探究更細緻的某個環節,而在表現形式上還是繼續力求突破,除了辯證之外,嘗試加入更多東方美學以及哲學的思考。



選擇前進不後退的柯金源導演專訪(上)

地點
集數
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