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二水災】變色的山河|水不會忘記走過的路 土石流危險區域的重建之道

採訪 / 陳佳珣 王晴玲
撰稿 / 陳佳珣
攝影/剪輯 陳錦彪

九二一地震對台灣土地的影響甚大,鬆動的地質結構至少需要二十年才能穩定,這段期間,山區民眾都無法免於土石流的威脅,居民已經不能用過往幾十年的山林經驗來看待土地。

我們走訪之前桃芝颱風土石流災情嚴重的南投水里鄉上安村,了解公部門如何做土石流危險溪流的整治工作,也走訪在七二水災後,南投仁愛鄉南豐村與和平鄉松鶴部落的情形,這些在土石流危險區域的村落,政府與民眾該如何因應。

今年接踵而至的颱風,讓土地上的人民歷經了一次又一次的創傷。七二水災,大甲溪旁的谷關、松鶴災情慘重。民國九十年的桃芝颱風,南投陳有蘭溪沿線許多聚落發生嚴重的土石流災情,水里鄉上安村的三部坑溪,更造成十多人死亡,土石流奔騰而過,屋毀人亡,但是居民卻仍原地重建,遇到颱風警報,居民都是先跑再說。當九二一地震的威力還在餘波盪漾,當美麗的原鄉一夕間山河變色,秀麗的山水變成摧毀家園的惡水,人與土地之間該如何找出相處之道?

災區採訪總是要在做田野,接觸許多災民,也看到土地上的人們面對災難後,在土地上重建的堅毅精神,但是到底這地方適合重建嗎?七二水災後,松鶴的劉媽媽花了二十多萬元重建家園,在艾利颱風又毀於一旦,看著吃飯的家當又掩埋在土石堆中,劉媽媽不斷擦著眼淚,卻不知道是否要再重建家園。一個地方是否適合重建?危險性有多高?政府應該有充足的資訊讓民眾了解,不要讓居民在重建後,再遭遇二次損失。

集數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