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相關報導
金門的路|鋪往開發的那條路
冬季的烈嶼,潮間帶看起來一片荒涼,透過洪清漳的眼,我們才看到充沛的生命力。退休後的洪清漳,全副心力都放在烈嶼的環境保育,2016年他和伙伴接下金門國家公園的潮間帶調查。即便早已觀察多年,這一年的密集調查還是讓他發現到,許多未曾記錄到的新物種。
怪手下的老屋嘆息|搶救彰化日式老建築
在彰化,老屋一棟棟拆除,引發文化團體的抗議,憂心失去城市歷史,再也看不見過去生活的空間。一場搶救行動展開,希望在老屋倒下前,尋找出妥適的保存方式…
包圍芝山岩|居民憂高樓建案破壞景觀
「早期台北湖的時候,沒有淹到芝山岩,今天如果高樓大廈的高度淹到芝山岩,這個世代怎麼看這個情形?」中華民國景觀學會理事長王光宇說。很少人知道,台北盆地北側,有座裝滿歷史的小山丘。都市發展,正帶來前所未有的危機。
回到濕地歸鄉路|守護茄萣濕地
每年一入秋,台灣西部沿海,總是迎來許多來自北方的候鳥朋友。大大小小濕地上,擠滿各種鳥類。體型大的鷺科,威風八面走在水中,個頭嬌小的雁鴨科,喜歡在水面上優游划水。在冬天的東北季風下,濕地一點都不孤寂,反而更熱鬧,就像各地高手趕來會師的武林大會。
礦下家園|全台最多礦場的縣市
今年10月,台灣各地與礦區為鄰的居民,來到行政院前,他們有許多來自好山好水的花蓮,那裡是全國礦場最多的地方,台灣246個礦區中,花蓮就占了82個。從和平溪、立霧溪、三棧溪、支亞干溪,每條溪上游,雲霧繚繞之處,都是一座又一座礦場。面對新礦進駐、舊礦展延,礦下居民的心聲,能否被聽見?
搶救沙崙農場|守護野鳥棲地
台南有片廣大的沙崙農場,過去建立了高鐵車站,劃出高鐵特區,最近又計畫開發影視基地。因為農場上有許多鳥類棲息,關心環境的人士,於是發起保護運動,希望讓社會知道,農場不是什麼都沒有…
【參與式預算】我期待:許新店更好的未來
新店碧潭,依山傍水,風景秀麗,但在明媚風光下,有些問題只有在地居民才知道。當政府施政與民眾生活有落差,怎麼規劃才能更貼近民意?一種名為參與式預算的政策工具,讓居民握有主導權,打造家鄉願景,也期待藉此彌補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