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島第 145 集的相關文章

烏塗求生記

2002-02-25

很難想像在雲林縣的偏遠農村─林內鄉烏塗,有90%的住民力行垃圾分類和資源回收;烏塗村遠高於台北市的的資源回收率32%。但是這樣輝煌的成果,並未讓作為雲林縣的模範環保社區的烏塗脫離垃圾夢魘,縣政府給予的獎勵,竟是在當地蓋一座每日燃燒600公噸垃圾的焚化廠!  焚化爐燃燒垃圾,解決問題。如未經過垃圾分類就進廠,塑膠物品在燃燒的過程,會釋放有毒物戴奧辛。 而若做好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垃圾將會大量減少,...

二仁溪悲歌

2002-02-25

有一條溪,整治了十年,卻還是五穀不生,魚蝦不游。原來是眾矢之的的廢五金與煉熔業者,在強制拆除與管制之後,溪水卻依然如油似墨,渺無生機,她是二仁溪。尋找二仁溪的污染源頭,才讓名不見經傳的野溪污染昭然若揭。只有工廠沒有排水口的奇觀比比皆是;從溪底像噴泉般汨汨湧出的濁黃溪水,更是讓人蔚為奇觀,將近百家的工廠,卻只有寥寥二位環保人員負責稽核管理。到了這個地步,我們也只能輕輕地說一聲:神啊!給我一條污水下水道吧!

走過鹽田

2002-02-25

眼前這片看似荒涼的土地,曾經,它是台灣重要的鹽倉。相對廣佈全台的「農田」,「鹽田」只集中在台灣西南沿海地區,農田有水路引水灌溉,鹽田也有水路,將海水引進來,經由四通八達的溝渠,將水引進蒸發池製成高濃度的滷水,而後結晶成為結晶鹽,曬鹽的鹽工說有水才會結鹽。嘉義縣布袋鹽場,清乾隆時期已有曬鹽記載,日據時代徵收許多魚塭改闢鹽田,生產的鹽經由布袋港用帆船運至日本,「曬鹽」也成為許多人的工作,但是鹽工並沒有擁有這片土地,而是向鹽場承攬土地曬鹽,再將鹽論斤賣給鹽場,民國90年台鹽公司決定停止人工曬鹽,我們也紀錄這最後一個曬鹽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