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8號,有個很特別的頒獎典禮,動物保護立法運動聯盟頒獎給七位各黨派關心動物保護的立委,每位得獎立委身上都站著一隻鸚鵡,每隻鸚鵡都有故事。
「這隻是非洲灰鸚鵡,牠的年齡可以到50歲,但是牠們從兩歲開始,就不斷地被繁殖戶用藥物刺激生蛋,我們救了好多鸚鵡,都是過度生產、脫肛,非常可憐。」台灣鳥類救援協會秘書長吳峮毅說。
台灣鳥類救援協會希望,動保法對於犬貓之外的寵物繁殖,也要立法管理。因為目前,動保法只有對犬貓的繁殖,有訂定《特定寵物業管理辦法》,犬貓之外的寵物繁殖與管理,動保法都不管。
而《寵物登記管理辦法》,農委會規定必須登記的只有犬,貓是鼓勵飼主自願登記,也就是說,犬貓之外的寵物都不必登記,不登記,也就沒有辦法管理。除非,養的是《野生動物保育法》規定公告的保育類(但持有人工繁殖證明的不在此限)、「適用野生動物保育法之人工飼養、繁殖陸域野生動物種類」及「有害生態環境、人畜安全之虞之原非我國原生種陸域野生動物之種類」。
目前犬貓的販售繁殖是採許可制,其他寵物也要這樣高強度管制嗎?縣市政府的人力資源管得來嗎?「因為物種這麼多,你不可能通通管」,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表示「這也要兼顧地方的行政量能,跟所謂商業運作的實務。」
不過,江文全提醒,不管是犬貓特寵或非特寵,棄養、傷害動物會觸犯《動物保護法》,可處三萬到十五萬元罰金,而且,「因為這樣造成動物死亡的話,可能就是刑法,兩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上百萬的罰金。」
非犬貓的寵物,因為很少打晶片,即使被棄養,也很難究責。
2021年,卡通片《天竺鼠車車》大受歡迎,帶動了養天竺鼠的風潮,然後,也就造成了很多的棄養。在台北市饒河夜市附近的愛鼠協會,2021年底至今,收容了兩百多隻天竺鼠,是過去每年收容天竺鼠平均值的四、五倍。
愛鼠協會自2016年正式立案以來,每年要救援收容將近一千隻倉鼠和天竺鼠。為什麼這些飼主都不養了?愛鼠協會理事長張勝鬘表示,「就是家裡過度繁殖,在家裡放了一屋子,沒辦法處理,請我們去接。」
鼠類繁殖速度很驚人,尤其是倉鼠類。如果買了公母一對,三、四個月可能就會增加到一百隻。養不了就只好求收養,甚至就丟在路邊。捷運、公園、大馬路邊、垃圾場,都有人撿過鼠類通報收養。也有寵物鼠因為繁殖過度,造成食物與空間的爭奪,受了傷主人無法負擔醫藥費,因而請求收養。
很多被飼養的動物,在野外沒有生存能力,不是餓死就是被犬貓咬死。如果幸運壯大的族群,像是在台灣已經發生的綠鬣蜥、海蟾蜍,又會危害生態,甚至人的安全。
「所以不應該棄養,而是要努力去找收養。再回到更前端來說,如果你沒把握做好最終處置,好像就不應該養寵物。」住在高雄的環境教育規劃師林俊豪說。
林俊豪收容被棄養的動物已經十幾年,現在家裡還養了四十多種動物。浣熊、蘇卡達象龜、長頸龜、綠鬣蜥、緬甸蟒、銀板魚、鱷龜、斑龜…,說都說不完。
取名叫「鳳梨酥」的蘇卡達象龜,第一任飼主養了十年之後,發現飼主不在的時候「鳳梨酥」常躁動,還出現自殘行為,於是送給家中花圃廣大的第二任飼主,但第二任飼主受不了蘇卡達的活動力,於是報請動物收容所收容,再輾轉找到林俊豪。
為了飼養「鳳梨酥」,林俊豪把後院圍上一圈沒有防腐塗料的松木板。因為蘇卡達象龜會鑽洞,會挖水泥牆。曾經有龜友家中老舊的磚牆,被蘇打達象龜挖破,跑出去逛大街。蘇卡達的原生地是沙漠,喜歡乾燥溫暖的環境,台北木柵動物園收容的四十多隻蘇卡達,因此離開濕冷的台北,送到台南委託代養。
林俊豪收養的其中一隻浣熊「薯條」,先天白內障,他推測是近親交配的結果。一隻浣熊可以賣到一萬元以上,台灣自民國101年有報關進口25隻浣熊以後,已經十年沒有浣熊進口申請。不在意聲譽的私人繁殖主,如果沒有特別調查注意,在種原不多的情況下,可能就造成浣熊的近親交配。
為了掙脫籠子全身皮幾乎被刮掉的草原巨蜥;疑似在籠子裡被大量蟋蟀咬傷的鬆獅蜥;被養在小籠子裡造成龜甲彎曲變形的斑龜;因為長大了被棄養的麝香豬。「所以我們收養牠之後,就是希望大家知道、認清一個事實,就是你買的那個不是迷你豬,那是豬小時候,牠會長大,而且會長這麼大。」林俊豪說。
被棄養的寵物,有的無法在野外生活,餓死或被犬貓等其他動物咬死。幸運壯大族群的動物,因為造成農業損害,又遭到人類撲殺,這一隻隻生命消失,是誰的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