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纖紅蜻蜓:不點水產卵 牠面臨哪些危機?

採訪報導

在南投縣埔里鎮、魚池鄉,生活著一種特殊的蜻蜓,2013年才被確認為新種,估計數量只有大約一千隻,當地居民與公部門如何嘗試守護牠們?

 

想收到最新推播,加入我們的島line社群

從震災中重生、做出生態旅遊口碑的桃米社區

一群大朋友、小朋友在解說員帶領下走進小溪,觀察昆蟲及蛙類等各種生物,南投縣埔里鎮的桃米社區,近年以生態旅遊聞名,不過在三十年前,這裡的居民大多靠產值不高的麻竹筍維生,1999年九二一地震重創南投,369間房舍有168間全倒,原本就已面臨高齡化、人口外流的農村,又遭逢沉重的打擊。

延伸閱讀》如果沒有921|桃米里和珠格里會是什麼樣子?

解說員帶領大小朋友走進小溪,尋找蜻蜓、豆娘的身影。

震災發生後,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創辦人廖嘉展與顏新珠,認為桃米豐富的自然資源,可以成為社區重生的契機,他們與當時任職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的彭國棟合作,輔導當地居民成為解說員、發展生態旅遊,不僅讓社區重新站起來,也在盤點桃米自然資源的過程中,累積珍貴的生態調查資料。

九二一地震後,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與時任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的彭國棟合作,輔導當地居民成為解說員、發展生態旅遊。

纖紅蜻蜓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桃米的生態到底有多豐富?以蜻蜓為例,台灣一百六十多種蜻蜓中,將近一半都能在這裡觀察到,包括2013年才被確認為新種的纖紅蜻蜓,過去常被誤認為另一種外表相似的焰紅蜻蜓,生態資料非常缺乏。2022年,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在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支持下,與一群桃米的公民科學家開始進行調查。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與解說員,走進桃米社區的三角崙濕地,進行纖紅蜻蜓調查。

纖紅蜻蜓雌蟲產卵時並不「點水」,而是一邊飛行一邊將卵拋下。調查人員觀察,牠們產卵的濕地或池塘,不少會在冬季乾涸,推測纖紅蜻蜓的卵可能有能力度過乾旱,等待春雨來臨時才孵化,藉此避免卵被魚類或水生生物吞食。

纖紅蜻蜓雌蟲產卵時並不「點水」,而是一邊飛行交配一邊將卵拋下。

調查發現,纖紅蜻蜓對環境非常挑剔,牠們不僅需要有季節性乾涸的水域來繁殖,周邊也必須要有完整的樹林供成蟲棲息,目前只有南投埔里、魚池一帶能發現牠們的蹤跡。

纖紅蜻蜓對棲地環境非常挑剔,不僅需要有季節性乾涸的水域來繁殖,周邊也必須要有完整的樹林供成蟲棲息。

纖紅蜻蜓面臨哪些危機?

目前調查到的二十一個纖紅蜻蜓重要棲地,有十四個位於私有地,由於私有地的土地利用方式難以用法律規範,對纖紅蜻蜓的保育是很大的挑戰。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顏新珠表示,他們調查過的棲地中,已有一些濕地被填平蓋了房子,或被傾倒建築廢土。而氣候異常導致春雨遲來,還有農藥與除草劑的使用,這些因素也會影響纖紅蜻蜓生存。

延伸閱讀》我的田,牠的家|陽明山友善農業行動

根據調查,目前已知的纖紅蜻蜓主要棲地,有三分之二位於私有地,容易受人為開發影響。照片提供/新故鄉文教基金會

林保署南投分署自然保育科科長楊曼蕾表示,已經把十三個纖紅蜻蜓數量較穩定的棲地劃為核心區,除了鼓勵周遭的農民轉型友善農耕,也將持續輔導當地居民做調查,釐清纖紅蜻蜓的生活史、擬定有效的保育策略。

纖細、優雅,閃爍紅寶石光澤的纖紅蜻蜓,牠們演化出獨特的生存之道,卻依然有脆弱的一面。彭國棟估計,牠的族群數量大概不超過一千隻:「一千這個數目對一個物種來說,是非常小的族群,如果我們不好好保育,可能在我們有生之年,牠就絕種了。」

前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副主任彭國棟估計,纖紅蜻蜓的族群數量大概不超過一千隻。

或許一種昆蟲的消失,對我們不會產生立即可見的影響,但纖紅蜻蜓賴以為生的草澤濕地,對人類來說有調節氣候的功能,如果氣候變遷導致乾旱越來越頻繁,人類與纖紅蜻蜓也同樣會受到衝擊。

顏新珠感嘆,這些物種跟我們都活在同一個生命圈,希望人類可以為其他生物再多想一點。同時他也期待,不只是纖紅蜻蜓,甚至埔里未來可以設置一個蜻蜓公園,透過這個公園串聯,民眾能進一步認識整個大埔里地區的生態寶庫。

延伸閱讀》蜻蜓樂園在身邊|內湖的城市生態秘境

集數
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