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浮石重生記|尋找再利用的可能性

採訪/撰稿 廖羿雯
攝影 陳慶鍾 許中熹 陳添寶,剪輯 陳慶鍾

還記得從2021年11月底開始出現在台灣沿海的火山浮石嗎?經過兩個月不間斷打撈,現在北海岸的漁港,隨處都能看到一袋袋堆置的火山浮石。這麼大量的火山浮石,到底該往哪裡去?

新北市水湳洞漁港邊,工人正操作機械手臂,把太空包吊進貨櫃車,準備送到位於基隆市八斗子港的暫存區。

自從日本海底火山噴發的浮石抵達台灣,新北市瑞芳區漁會持續清理著深澳、南雅、水湳洞和鼻頭四個漁港裡淤積的浮石,「因為我們這邊是東北角,東北季風一來,整個港內都是。」新北市瑞芳區漁會總幹事黃志明回憶。

北部沿海因為東北季風與港口地形的關係,受到火山浮石影響特別嚴重。漁業署統計,到2月7日為止,新北市和基隆市漁港已經分別累積打撈了550公噸和80公噸的火山浮石。

圖片來源 海委會國家海洋研究院

由於火山浮石不是廢棄物,而是一種天然物質,不能進入焚化爐或掩埋場,所以目前大部分的浮石都只能暫時堆置在港口,部分漁港甚至因為浮石爆量,影響漁民作業,不得不移地暫存。

這麼大量的火山浮石,究竟該怎麼處理呢?成為一大難題。

從2021年12月起,漁業署就委託台中農改場和桃園農改場,試驗浮石的特性和栽種植物的效果。

試驗之前,需要先經過洗鹽的流程。「因為它隨洋流漂過來,浸泡很多海水」台中農改場土壤肥料研究室助理研究員曾宥綋解釋:「由於不同植株對鹽分的耐受度不一樣,我們希望經由水洗,把浮石鹽分降到最低,未來在各個植物都可以用得上。」透過一連串的清洗與篩選,火山浮石的酸鹼值、電導度會降到法規所訂定的標準值內,如此就可以混拌介質,開始栽種試驗。

「這邊可以看到三種介質的處理,一個是純的介質,一個是純的浮石,一個是體積一比一混拌後裝填的狀況。」曾宥綋比劃著溫室裡一排排盆栽說明。台中農改場目前主要是種草花來觀察,利用現有的介質,跟洗鹽、篩選後的浮石,按照不同比例混拌。未來只要觀察種出來的花,顏色、數量、大小,哪種長得比較好,就能找到浮石最適合跟介質混拌的比例。

同一時間,桃園農改場正利用打撈到的火山浮石,進行多肉植物的栽種試驗。助理研究員湯雪溶說明,市面上可以買到的多肉植物石,其實也是火山浮石,還有常見的發泡煉石、珍珠石,都是高溫燒製而成,跟屬於火成岩的浮石,擁有類似的形成條件。

基隆市政府也正在想方設法幫火山浮石尋找去處。七堵苗圃的花圃外圍,一條枕木步道連接著視野遼闊的觀景台,二十多年來木頭已經嚴重腐爛,走起來溼滑危險,市府人員靈機一動,把火山浮石鋪到步道上。

只是如果要大規模在野外步道鋪設火山浮石,恐怕還需要更多評估。例如浮石容易碎裂,長久踩踏耐用嗎?下大雨的時候,浮石會不會被沖進河流裡?是否將對環境造成影響?許多問題都還有待釐清。

火山浮石儘管新奇,然而一包又一包堆置在漁港邊,既影響民眾通行,又干擾漁民作業。不管是鋪設步道、栽種園藝還是其他用途,政府單位加緊腳步,希望盡快找出可行的去化管道。

集數
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