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保署統計,2000年的廢汽機車有68萬輛,共有199家廢車拆解場,以及2家粉碎分類廠來消化廢汽機車的市場。廢機動車輛回收處理流程,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材質的回收再生,另一個是堪用零件回收再利用。
雖然每台報廢汽車隨著新舊不同、廠牌不同而價格有所不同,但其五臟六腑拆解後的剩餘價值,至少在二萬到二十萬元以上。事實上雖然有汽機車汰舊換新的獎勵制度,增加不少循正常管道報廢汽車的誘因,但是每年縮減的獎勵金額,使報廢汽車的意願降溫不少,這一降,使拆解場與粉碎廠擔心貨源不足。
一天粉碎廠處理廢車殼的產值,大約在91萬左右,如果將環保署每一公噸的補貼費率3,028元計算進去,那麼廢車粉碎廠一天的產值約有200萬,綠化環保公司是南部地區唯一的一家粉碎廠,去年高雄縣報廢的汽機車總量約有15萬輛,綠化只處理了7萬5千輛。
而來到高雄岡山鎮,會發現這裡整潔又乾淨,因為他們與拾荒者簽約,將他們納入回收體系,讓拾荒者的身分變成環保志工,使游走在社會底層的邊緣人成為有尊嚴的志工,也將資源回收的概念,成為一種道德行動。更重要的是回收變賣所得,讓這個擁有12萬人的小鎮一年有超過1800萬的收入,社區、寺廟、學校、機關團體全都是受益人。
隨著科技的進步、經濟環境改善,養成了東西用完即丟的習慣,台灣的垃圾愈來愈多,特別在過年或水災的時節,許多堪用的家電全被丟了出來,其實這些家電產生的有毒物質堆置在掩埋場,反而對土地造成嚴重的污染,而我們又吃種在被污染土地上的食物,最後自食惡果的還是我們自己。
「拼經濟」、「保護環境」,這兩個課題經常水火不容,但是資源回收產生的龐大利益,使環保與經濟有了交集,也讓台灣除了灰色政治,還有一點綠色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