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漸亮,山頭的雲霧緩緩散去,位於新竹縣尖石鄉的司馬庫斯,在群山層層圍繞下,又開始世外桃源的一天。遙遠而寧靜,一直是司馬庫斯給予外界的印象,縱使許多遊客慕名而來,司馬庫斯依然用著自己的方式,維持部落的美麗。
早晨,司馬庫斯的孩子們陸續到校,在這所十五人的迷你小學內,開始一天的校園生活。三年前,新光國小同意在司馬庫斯設立實驗分班,居民在教會的旁邊,自立搭建竹屋,蓋起一所迷你校園,讓部落裡的孩子,不用再遠離家園,到對面山頭的新光國小讀書。小小校園內,王淑宜老師志願上山教學,林桂娟老師家在對面山頭,董英誠是替代役男,因為具有師大學歷,也幫著照顧小朋友,她們笑說,兩個半老師,搞定一切。
孩子們到校唸書,社區居民也在廣場上分配工作,從十幾年前開始,司馬庫斯部落推動共營制度,共營制度是財富集中,每個人每月只領一萬元零用金,其它教育、醫療費用,完全由部落出錢,整個部落就像一個大公司,居民都是公司合夥人。每天早上,大家一起開會,討論部落有什麼要做的事,一一分配每位居民去做,做事大家都是一樣,沒有階級之分。
阿敏長老是現任社區的理事長,對於共營的想法,他認為不是賺錢,而是創造一個美好家園。為孩子創造一個環境,成為司馬庫斯居民的心願,於是他們放棄財富私有,讓金錢集中於社區,便利推動公眾事務,甚至能夠在山下買房子,讓國、高中生一起居住,再由部落媽媽輪流下去照顧。
學校設在部落旁,讓校園與社區更近,孩子們也有更開心的笑聲。但是迷你學校經費窘迫,校舍簡陋、師資不足,器具也是湊合使用,加上小朋友頑皮,常常是加速校園的破壞與老舊。為了提升教育能力,也讓部落能夠吸收資訊,居民接受外界捐贈電腦,開始動手興建電腦教室,讓孩子們多添一處學習空間。電腦教室建構起司馬庫斯的現代性,但是身為泰雅族子民,居民從未忘記文化的傳承,在校園中排有文化課程,規劃居民進入教學。
居民通力合作,為孩子們打造一個家園,十多年下來,許多部落的青年開始願意留在家鄉,不再遠離漂浪。在司馬庫斯,居民不斷創造出許多驚奇,合力工作、自立建設、文化傳承,甚至在部落中,婦女上山採果之時,男性也會揹著小孩山下工作,當起慈祥的好爸爸。
但是美好總是藏有危機,司馬庫斯全力為孩童打造一個家園,但是廢除小校的政策,可能讓他們面臨分校裁撤的命運。孩子們要回新光唸書,那是遙遠的對面山頭,所有孩子都要住校。遷校的問題,讓尤勞擔心他的孩子馬龍,又要重回童年時的惡夢,那是父母內心最深的傷痛。
沒有人知道,迴響山谷的上課鐘聲,還會持續多久?憤怒!在居民語言裡,外界從不知道,一趟上學路,需要越過幾個山頭,花費一個多小時,一到雨季崩山道路中斷,孩子在學校如何擔心受怕。外界從不知道,部落為孩子們,付出多少心力,打造一個完美家園。外界不會知道,行動不便的小雯也不會知道,因為早產造成身體傷害的小雯,在部落中有老師與家人的照顧,一切方便,但是離家後的住校生活,小小年紀如何自立?協助行動的簡陋鐵架,維繫小雯求學的機會,但是越過遠山,別離家人照顧,小雯將是遷校政策的受害者。
櫻花繁開,司馬庫斯從傳說中的黑色部落,迎向光明,在遙遠山區裡,他們打造一個聖經裡的應許之地,不為錢財,只為部落孩子有著快樂的笑容,他們無所多求,只有小小願望,讓年幼的孩子,留在部落唸書,讓父母能夠照顧,讓童年不會驚懼。
難以想像,孩子們能夠笑得如此燦爛,讓偏遠的部落,騰昇濃厚的情感,司馬庫斯打造一個社區天堂,每一位居民背後都有說不盡的故事,就像春天的櫻花,繁多、美麗而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