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在現場】馬太鞍溪堰塞湖後續|因應風神颱風進行撤離演練

採訪、攝影/張岱屏、賴冠丞
整理/林燕如

因應風神颱風生成,中央緊急應變協調所和花蓮縣政府,今天下午兩點至五點在光復鄉、鳳林鎮、萬榮鄉進行大規模撤離實兵演練...

因應風神颱風生成,中央緊急應變協調所和花蓮縣政府,今天下午兩點至五點在光復鄉、鳳林鎮、萬榮鄉進行大規模撤離實兵演練。將分為三階段模擬緊急撤離,預估疏散1048人至收容中心。

演練雨量達200毫米時,發布告警細胞簡訊(註明疏散演練),各村廣播系統同步啟用,警車、消防車巡迴廣播宣導,水位達堤防一公尺高度時啟動堰塞湖警報,全面提升警戒層級。

因應風神颱風生成,花蓮光復進行撤離和發布告警細胞簡訊演練。


※三階段撤離程序
1 動車不動人:針對獨居長者、孕婦及弱勢族群
2 動車動人:以遊覽車與中型巴士接駁居民至收容中心
3 垂直避難:警報啟動後,家戶依指令上樓,清空街道 


在大馬村,有的村民在窗戶釘上木板、門口堆疊沙包做好防颱準備,村民陳先生也準備開車撤離,表示鄰長通知強制撤離不走會被罰25萬。

有大馬村村民在門口堆疊沙包,為防颱做準備。

大華村陳小姐上次的災害,讓他餘悸猶存,看到烏雲就擔心,在住家門前堆滿沙包後準備撤離。他表示上次在家垂直避難,受困兩三天,這次會選擇去朋友家避難。大同村民彭先生這次選擇垂直避難,覺得去收容所不方便,在家比較自在。

​住在平房的光復鄉民黃先生表示,有被通知到要去收容所或是依親,會配合撤離。問到未來會繼續住嗎?他表示以後一樓當倉庫或是停車場,改建住在二樓。

大同村村長邱金仲清查全村400多戶人口,有哪些要依親?哪些要垂直避難? 以及多少戶平房的調查,做好確實避難,逐一造冊訪查。廣播系統已經修好,但喇叭目前都還沒有全數裝好,目前是藉由警車協助廣播讓村民都聽到。上次災害後,很多人還在收容所或依親,尚未回到部落,這些都沒有列入今天撤退避難名單內。

截至17日,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考量到下游河道土砂淤積嚴重,仍維持在紅色警戒狀態,目前湖區水位高程為1019.6公尺,面積為12.6公頃,蓄水量降至150萬噸,是原來量體的1.7%。

截至10月17日,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蓄水量降至150萬噸,是原來量體的1.7%。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