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8. 台北 樹林。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阿波羅車隊的學生,正在討論車子的內部設計,這是阿波羅第五代太陽能車,車子的高度和駕駛空間都比前四代來得小,車身扁平,所有的控制儀表製作與空間應用,挑戰人的極限。
學生在工廠已經住了一個月,日以繼夜趕製太陽能車,艾和昌這天特別從高雄北上,瞭解進度。艾和昌,畢業於太陽能車全美第一學校的密西根大學,1998年首度率領學生打造太陽能車,並以希臘太陽神阿波羅為名,打造台灣太陽能車,開創台灣太陽能車發展新局。「工業所需要的人才是從無到有,由設計開模加工組件。…太陽能車符合實作人才,1998年就開了一個專題半哄半騙把學生拉進來做太陽能車。」艾和昌坦承當時的環境和資源,大家對如何製作設計一台太陽能車都沒概念。
最早,艾和昌和南台科技大學機械系學生打造了阿波羅車,成功在校園行駛,開啟了艾和昌和他的學生阿波羅改造計畫。
直到阿波羅第三代2003年完成路試活動後,正巧舉辦第七屆世界太陽能車大賽,艾和昌跟學生表示只要比賽前再打造出新車,就向國際挑戰。學生如期完成阿波羅第四代,在經費短缺下,艾和昌抵押房子完成學生出國比賽的承諾。
首次出征,阿波羅車隊不僅拿下澳洲世界太陽能車賽中第七名,也在2004年雅典太陽能車拉力賽,奪得世界第四。儘管成績斐然,但艾和昌與校方理念不合漸行漸遠,最後轉戰高應大另起爐灶。
距離9月4號試車只剩下兩個禮拜,時間的壓力逼近,但是太陽能車的組件問題也不斷浮現。
「你這個車輪軸心要重做,不然車會不平穩開到150公里會散掉」。臨危受命擔任車隊技術指導的魏金連,本身就會打造輕航機,同時也指導阿波羅三、四代太陽能車的製作,魏先生直指問題核心。莊政諺趕緊拿著尺規丈量,他知道魏先生,一針見血的點出了問題所在,面對試車倒數計時,零件「重改」,大家的心情很沉重。
2005.9.4 彰濱試車
「比第四代車好,但後面有很多聲音,還會導電,這些可以克服。」阿波羅第三、四代駕駛,目前就讀高應大模具研究所的賴佳偉,試駕第五代車後的心得。包括高應大模具系、電機系、電子系學生和打造阿波羅前四代車的南台畢業生,對於這輛新車寄予厚望。
「高中見到太陽能車後便希望加入車隊,直到真正理解車子構造,有充實的感覺。」阿波羅車隊唯一的女生林育璇興奮的說。「那時覺得,都已經出去打名次了,為什麼校方給我們的態度差很多?」資深學長賴佳偉點出了其中的因素。「我們跟老師最久..希望幫老師處理善後的事,這屆的感情很好,從南台換到高應大變成一個聚集點」李俊良補充。
「我們以前四代、三代傳承,那時經費有限,四代車做好時,時間很趕,大家久了感情不錯,有信心一代會比一代好。」服役被徵召為駕駛的楊武璋說。「因為之前比賽那麼多場,總希望自己的車隊愈來愈強。如果假日有空就幫學弟解決讓車隊更好。」同樣也被徵召的邱德文解釋。他在高應大唸書的弟弟邱德佑,弟弟室友莊政諺、李鴻偉、宋永澄、和同學陳錦榮、簡士哲、莊易翔等現在都是阿波羅車隊的成員。
「我們的實力會證明一切」。邱德佑說。
傳承使命加上與老師的感情,像是一條隱形的繩子,將不同學校的兩群人,彼此的心緊緊相繫。但畢竟有經驗的學長在當兵,車子幾乎由沒經驗的學弟打造,沒有參賽經驗的高應大學生們,能不能克服天候和水土不服的問題呢?
2005.9.19澳洲 Hidden Valley
參賽的隊伍陸續抵達Hidden Valley賽車場,但是對車的改進要求一刻也沒停止,尤其是場內駕駛,是測量時速電池效能最後的機會,各隊都把握最後機會進行操練。這次世界太陽能車賽共有來自十個國家20輛隊伍參與角逐;實力堅強是歷年罕見。其中由歐洲太空總署全力支援太陽能晶片,晶片效能第一的荷蘭隊最被看好。上屆亞軍的地主隊澳洲,也推出新一代的太陽能車。
台灣的阿波羅車隊造價550萬,晶片效率24%。和前三名熱門人選造價超過一千萬台幣,晶片效能也突破25%的車隊相比,雖然略遜一籌。不過,在2004年雅典賽時,阿波羅打敗這隊伍得到第四,也讓各國留下深刻印象。
「預期這會是一場很接近的比賽,在澳州隊、密西根隊、來自日本的Ashiya和也許還有一個來自台灣的隊伍都很不錯」澳洲隊管理David說。
賽車場內的排位賽則關係著出發當天的順序,位置愈前面,出發時可以減少超車耗損的電力,因此比賽當天各隊都卯足全力爭取好成績。不料全美排名第三的MIT太陽能車隊竟然發生翻覆意外,輪胎爆裂、太陽能晶片受損,車隊拉下鐵門連夜檢修,他們決定要繼續挑戰澳洲3021公里。
9月25日-9月28日3021公里賽程。
從北澳達爾文市出發,沿著STUART高速公路南行,目的地是南澳阿德雷德市。這段是開放道路,隨處可見公路火車或袋鼠、野牛的足跡。
排位賽搶下第六的阿波羅車隊出發後不到兩百公里,卻因超車意外,整台車摔到20公尺邊坡。左右輪懸吊系統的魚眼軸承斷裂,輪罩破裂,電力嚴重耗損。當時裝載維修工具的拖車拋錨在三十公里外,阿波羅車隊只好徒手花兩個小時修復。
「就看到一個輪胎在外面,一個輪胎出去,人往右邊坐,等不及還是就滑下去」當時的駕駛賴佳偉心有餘悸。
阿波羅車隊和上屆第六名的美國MIT一路上互相競逐,而上屆第五的德國HANSGO也緊追在後,三輛車都想甩開對方的尾隨。
由於這次提早一個月比賽,天候和上屆明顯不同,增加賽程變數。天候的變化多端,撥雲見日的感受,在這個時候最為深刻﹔但陽光卻也同時帶來群蠅飛舞。
往南路段景觀植被也跟著變化,小龍捲風不時吹倒樹枝造成路面障礙物,讓比賽更形困難,但阿波羅車隊勇往直前,終於在比賽第四天一舉衝進控制點。讓原本在MIT後緊追不捨的阿波羅隊,在控制點和MIT正面遭遇,車隊士氣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昂。
MIT與阿波羅車隊只相差30分鐘的時間。
兩台都發生摔車意外,車隊彼此打探對方的電池效率,沒有人可以預言明天,但絕對會記得狹路相逢的這天晚上。
9月29日
今天是決定勝負關鍵。一早檢查點的風勢很大,艾和昌和技術指導魏金連調出天氣圖,查看前方的雲系,這最後一段的300公里路將是改寫歷史的機會。
「我們叫他衝他不要,怕沒電。不過追了15分鐘,好爽」阿波羅車隊在抵達終點後大聲歡呼,追回的十五分鐘不只代表判斷正確,也是團隊的共識。「那個環境,讓我們覺得假如地球50年或20年沒有石油,地球的面貌是不是會回到那個樣子」艾和昌說。
面對「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減少空氣汙染的議題再度受到世人關注。而2004年及2008年奧林匹克比賽,把「太陽能車競賽」列入廣義奧林匹克活動,試圖向世人宣告,點燃奧林匹亞火焰的日光,在本世紀也將成為人類無窮無盡的主要能源,而這個理想需要全人類共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