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冠丞

當綠農碰上綠能|如何找出共存的方法?

2020-02-24

一片綠意的生態農地,生產優質的自然飼料,打造台灣有機畜牧的夢想,建構綠色農業的模式。但是一項綠能產業園區開發案,可能破壞生態農地,讓有機畜牧的夢想,陷入危機。

搶救大學老宿舍|文化人士呼籲保存知名學者故居

2020-02-24

許多大學的老宿舍,有著悠久歷史,曾經是知名學者的故居,甚至是發揚文化的處所,承載著許多故事。現在它們面臨破敗與開發,一一消失。一群人發起搶救運動,不僅搶救老屋,更要搶救台灣記憶。

防蟲急行軍|以赤眼卵蜂克制秋行軍蟲

2020-02-17

嘉義縣義竹鄉的大佃農謝勝麒,種植玉米已將近十年,管理的玉米田至少有八十公頃,卻從2019年開始,遇上前所未有的難題—秋行軍蟲。

殼斗科植物的守護人|攀樹採種延續山林生命力

2020-02-03

像是穿著舞衣的捲斗櫟、有如戴著毛帽的青剛櫟、充滿尖刺的火燒栲,一顆顆不同種類的殼斗科植物種子,外型特殊美麗,吸引目光。台灣約有四十多種殼斗科植物,但是在氣候變遷、棲地減少,以及過度採集的影響下,面臨生存問題。一群人展開守護工作,希望讓種子長成大樹,豐富山林的美麗生態。

台灣農地往哪去|當農地不停長出工廠

2019-12-23

農地工廠合法化後,爭議並未平息,國土計畫成為各方寄望的工具,重整台灣農地使用的秩序。但是縣市推動國土計畫,究竟是增加保護或加速開發?成為值得關心的課題。

地方拚創生|找出地方特色作為發展動力

2019-12-23

地方創生是什麼?當政府全力推動地方創生,提升台灣各地方社區、聚落及偏鄉的發展,一股巨大的翻轉力量,正在各地展開。地方創生會將台灣帶往何處?各地區又有何不同思考?

失控的琉璃蟻|本土蟻種突然迅速擴張族群

2019-12-09

已存在台灣上百年的疣胸琉璃蟻,現在成了民眾揮之不去的煩惱,環境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又扮演什麼角色?

幫浪浪找工作|流浪犬變身工作犬

2019-11-25

妞妞原本是一隻流浪犬,在被台南市溪美派出所認養後,成為工作犬,協助勤務,同時成為員警的好朋友。台灣流浪動物問題嚴重,全面推動零安樂政策後,收容所多數爆滿。於是,透過職業訓練,媒合適當的工作環境,擴大認養範圍,幫助流浪動物找到新的家園。  

石板屋說故事|喚起失落的記憶

2019-11-04

對平地人來說,玉山國家公園內的瓦拉米步道,是條風景優美、生態豐富的登山路線,但是對布農族來說,這條道路卻埋藏著血淚歷史。2018年底,一棟石板屋的修復,讓失落的記憶重新被喚起。

從揹工到說故事的人|尋根之旅

2019-11-04

一百年前,日本政府為了壓制布農族,開闢八通關古道,直到現在,一座座紀念碑、駐在所、大砲,仍矗立在八通關古道東段沿線。歷經日治時期強制遷徙、國民政府的管制,布農族人始終沒有離開這條路,他們當巡山員、當揹工,在山林裡討生活,隨著道路開放,登山客進入,在地族人有沒有機會在這條路上,訴說自己的故事?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