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安樂前夕

採訪/撰稿 陳佳利
攝影 張光宗 陳添寶,剪輯 張光宗

喧鬧的台北市,曾有一分鐘的靜默,屬於47隻無辜的流浪犬。幾個星期後,一位年輕獸醫,以安樂犬隻專用藥物,結束自己生命。公立收容所零安樂政策上路前夕,暗夜深沉…

嘉義民雄收容所運送浪犬到莉丰慧館(民間狗場)途中,小小的卡車空間,塞了七十隻犬貓,一個多小時的路途,葬送四十七條生命。現在牠們的骨灰,靜靜放在莉丰慧館的角落,哀思綿長。

位在台南將軍的莉丰慧館,2014年成立,希望搶救各地收容所安樂名單上的狗,這裡建置了一個送養平台,長期與各地收容所合作,民雄收容所就是其中之一。



1200坪大的空間,將近三千萬硬體經費,打造出收容六百多隻狗狗的園區。 健康且結紮的狗,能在前院大廣場自由跑動,不關籠。到了週末,志工來為狗洗香香,想認養的民眾,也可以自在與狗狗互動,目前已經有460多隻狗,透過這個平台,找到新家。

不過這個搶救死刑犬的平台,因為動保法的修法,起了轉變…

2015年初,立院通過動保法修法,刪除原本第十二條,經公告十二天無人認領養的犬隻得以宰殺的條文,但罹患重病或法定傳染病的犬隻,仍能以人道處理。預計2017年全面實施。

為了做到零安樂,台南市動保處從2015年起,將部分傷病犬送到莉丰慧館。從此,除了安置原本從各地收容所救援的狗,還要增加符合傷病犬需求的空間。莉丰慧館園長徐雯慧表示,為了因應2017年零安樂,新蓋了兩個醫療中心,有一位專業獸醫駐場。

動保法自1998年公布施行,同時期也建立公立收容所,安置被棄養或通報捕捉的犬隻,二十多年來,平均每年有十萬隻狗進入收容所,入所十二天無人認領而安樂死的數量,超過百萬隻。嘉義民雄收容所的悲劇,炸開了零安樂首要面對的爆量問題。

根據農委會資料,民雄收容所在2015 年,有65.42%的認養率,公立收容所的平均認養率,也從2008年的13.77%,提升到2015年 70.28%,曲線漂亮,真相也如此美麗嗎?

長期關心流浪動物的中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陳光輝觀察到,事實上,狗很少直接進到家庭,大部分由私人狗場帶走,就像這次民雄收容所發生的事件。到底有多少狗去了民間狗場?政府沒有數據,也沒有法令規範,移到民間狗場後,狗的命運,是一個很大的問號。

來到民雄收容所,進入垃圾掩埋場大門,順著彎彎曲曲的道路前行,才能抵達位在最裡面的收容所。早期,捕捉流浪犬的工作,是由各地清潔隊執行,因此流浪犬也就安置在垃圾場旁邊。

這裡的設計容量是一百隻,卻常常收容兩百隻以上,每年進出數量在四千隻左右,原本只有一位獸醫與一位清潔人員,沒有醫療室,辦公室就是一個貨櫃屋。意外過後,地檢署介入調查,相關人員降職處分,嘉義縣動物疾病防治所則換上了新所長,同時增派人力,犬舍進行改善。

2015年,民雄收容所的所內死亡率28.71%,是當年全台最高,簡陋硬體急需改善。目前民雄收容所正規劃原地改建,預估經費4800萬,擴充容量到兩百隻,但能否得到民雄鄉親同意,還在努力中。而建造一個收容所,至少需要三年,但2017年2月,零安樂政策就要上路。

目前各地收容所進來的犬隻數量,高於送出數量,隨時都要面臨爆量壓力,狗太多,無法適度分籠。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就看到,收容所中的狗遇到疾病,會大規模病死,因為醫療資源很有限 ,或是互咬而死,甚至瘦的狗因為搶不到食物,活活餓死。

位在新屋海濱的桃園市動物保護教育園區,也是長期爆量。今年五月,簡稚澄園長以安樂犬隻的藥物,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留下「生命沒有不同」的遺言。

認識簡園長多年的桃園市推廣動物保護協會常務理事劉盈如表示,根據農委會的收容所設置組織準則,一位獸醫負責一百隻狗,新屋收容所的設計容量是三百隻,編列三位獸醫。實際狀況是,新屋已經擠進快六百隻,動物緊迫,每天都在互咬,動物受傷,末端醫療工作就會增加非常多。

扭曲的制度,源源不絕的數量,壓垮第一線獸醫。弔詭的是,即使已經爆量,面對民眾的強烈壓力,園方無法拒收。劉盈如表示,民眾遺棄的犬隻,占了園區入所動物的五成,今年一到三月,動保處接到的民眾陳情件數,已經有1765通,數量與來源,必須好好探討。

1998年,全台有十二萬隻狗進了收容所,2015年,下降至將近八萬隻。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分析,每年還是有十六萬隻幼犬,進入寵物市場。以桃園為例,一個工作人員負責稽查幾百間繁殖場,每間大概三到四年才會被稽查到一次,寵物業的管理極需加強。她也希望提高買賣狗的門檻,不要讓民眾輕易得到一隻狗,喜新厭舊又輕易丟棄。
 

根據農委會統計,2015年的家犬有172萬多隻,但寵物登記的普及率與正確率很低。基礎資料不確實,後續家犬絕育就更難落實。

源頭失控,又想做到零安樂,為了減少流浪動物進入收容所,除了精確捕捉,也有少數都市嘗試進行TNVR。在鹽水溪畔,海媽就得到台南市動保處默許,一個人照顧著兩百多隻流浪犬。沿著堤防,一路放置飼料,老人的愛心與公共衛生、公共安全的疑慮,交錯著。

海媽與志工努力結紮,結紮的狗也都有剪耳記號,但狗的數量卻沒有減少,不停有新的棄犬被丟過來。她看著拼命搖尾巴的狗,心疼又充滿無奈。

想藉由TNVR來達到流浪動物減量,前提是空間封閉,不再有新的沒結紮個體加入,還有在地居民的同意。以台灣的現況,想達成這兩項前提,很難。同時,流浪動物與野生動物的衝突,疫病的流通,也是要面對的課題。

幾個月後,零安樂政策就要上路,源頭控管,硬體整備,相關配套都沒到位。零安樂政策對動物來說,也許只是換個地方、換個方式,走向死亡。

絕育,從源頭減量,才能減少悲劇。教育,從民眾心裡扎根,這些被馴化的犬隻,擁有忠誠善良的靈魂,牠們最好的歸宿,不是街頭,不是收容所,是家庭。

集數
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