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台灣-便宜的代價(上)|未被算入的環境成本

全球暖化、氣溫上升、用電量持續成長...,2017年夏季備轉容量持續亮橘燈,台灣,能不能度過缺電關卡?

一個茶葉蛋十塊錢,一顆水餃六塊錢,但是你知道一度電多少錢嗎?

在台灣,多數人用電不知電價,台灣住宅用電平均一度2.8元,跟世界各國相比,是倒數第三,工業電價的排名是全球倒數第八比起鄰近的韓國、中國大陸、菲律賓,都還要便宜。在低廉電價背後,我們付出多少看不見的代價?

火力跟核能,提供台灣穩定又低廉的電力。2016年,台灣45%的電力來自燃煤、32%來自於燃氣、只有12%的電力來自核電,核電占比降到三十年來的最低點。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後,核電的安全性面臨質疑,近年來在全世界的占比持續下降,目前不到全球發電量的11%,除了安全考量外,最重要的原因是成本。

核廢何去何從?

基於安全考量,2016年核一、核二廠燃料棒乾式貯存設計,從室外改成室內。經濟部估算三座核電廠的核廢處理,加上除役成本,將從原先預估的3353億,增加到6200億,暴增近一倍。一座核電廠除役的費用,將跟興建費用差不多,除役成本超出預期,而昂貴的善後費用,恐怕要留給沒使用的下一代去承擔。

延伸閱讀》當核電退役時
延伸閱讀》告別核電的漫長之旅

 台灣有一半電力來自燃煤,台中火力電廠就占了五分之一,這座全世界最大的燃煤電廠,替台灣創造源源不絕的穩定電力,然而跟這個世界第一比鄰而居,台中麗水里居民長期承受空氣污染之苦,逐漸搬離,寂寥村莊只剩下老人的身影。不只是麗水里,整個大台中,甚至南投、嘉義,經常都籠罩在嚴重的塵霾中,每年十月到隔年五月,長達八個月要忍受空氣污染的傷害。

中興大學教授莊秉潔利用電腦模擬煙流擴散,發現造成中部地區紫爆的禍首,大部分來自台中、雲林沿海的工業區,火力電廠是其中主要的排放源。以台中火力電廠為例,每年排放約14,000公噸的硫氧化物、23,000公噸的氮氧化物,和1,000多公噸的PM2.5,燃煤電廠排放出的細懸浮微粒吸附各種有害物質,比其他排放源的毒性更強,影響更大。

流行病學研究也發現,1980年代火力電廠在各地設廠後,週遭男性呼吸道癌症的死亡率,比設廠前明顯增加。呼吸乾淨空氣原本是最基本的生存權,曾幾何時藍天白雲、純淨空氣,竟然是種奢望?呼吸好空氣的權利跟用電需求間,難道無法兩全?

老舊核電廠即將除役,燃煤電廠又有空污問題,能夠最短期內遞補用電缺口,當作基載電力的,似乎就是天然氣了。

用天然氣過渡能源轉型

台灣天然氣98%仰賴進口,目前有兩座天然氣接收站,天然氣從高雄永安與台中港上岸,氣化之後,經由兩百多公里長的海管與陸管,到苗栗通霄匯合,再往北輸送給用戶,其中80%是送到火力電廠。

燃氣發電比燃煤的污染少,其中PM2.5、硫氧化物等,是燃煤電廠的五十分之一到一百分之一,CO2排放不到燃煤電廠的一半。為了減輕空污與碳排放問題,這幾年「以氣代煤」的呼聲高漲。政府計畫在2025年,將天然氣從現在的36%提升到50%,預估天然氣需求量,將從現在的1400萬公噸提升到2000萬公噸以上,天然氣的接收與貯存設施,也必須跟上,在八年之內到位。

延伸閱讀》天然氣的奇幻旅程

為興建天然氣第三接收站,中油計畫在桃園觀塘填海造陸七十七公頃,尷尬的是,當地擁有豐富的藻礁生態,生態團體擔憂設置接收站,藻礁將被活埋。生態研究者認為,觀塘工業區雖然不在保護區內,但生態豐富性並不輸給觀新保護區。

第三接收站該落腳何處?能不能在不犧牲藻礁的前提下,找到更好的替代方案?更多資訊必須被攤在陽光下檢視。其實,每種發電方式都有負面效應,究竟解決電力問題最好、最根本的方法是什麼?

延伸閱讀》氣接何處?三接與藻礁的爭議|能源轉型轉到哪系列報導

台灣面積不大,卻是全世界第十七大用電國。二十年來台灣的用電量整整翻了一倍,人均用電高於日本、韓國、新加坡。近幾年工業用電成長趨緩,增加最多的是住宅用電,尤其夏季高峰,用電量比冬季高出七成。這又有什麼解決之道呢?

地點
集數
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