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囪下的教室

採訪/撰稿 陳寧
攝影 陳添寶 王威雄,剪輯 陳添寶

一所距離六輕只有九百公尺的小學,六十二個學生,過了一個不平靜的開學日。國家衛生研究院公布的一份流行病學研究報告,建議這六十二位學童,應該遷校,引發中央、雲林縣政府和麥寮鄉民的激烈爭論。長期與六輕為鄰的麥寮鄉民,對於遷校決策,為何如此憤怒?當學校就在工業區旁,政府應該如何為學童健康把關?

位在雲林麥寮的許厝分校,是橋頭國小在五十年前設立的分校,舊校址就位在距離六輕大約兩公里遠的許厝寮聚落裡。老舊狹窄的校舍,已經是危樓。二十多年來,地方人士不斷爭取新建校舍。2007年,林務局解編這塊原本是六輕隔離帶的保安林後,雲林縣政府同意撥用一塊3.4公頃的土地,作為分校新建基地,台塑企業捐助七千萬興建校舍。

2013年,學生們搬進這間號稱是「海洋森林小學」的新許厝分校,本來以為就此可以安心學習,但當初建校完全沒有考慮與六輕的距離,和受污染影響的程度,引發了接下來一連串的風波。

憂致癌物影響學童健康 國衛院和詹長權研究團隊展開調查

時間回到2011年5月12日,那天晚上,六輕的一場大火,照亮了麥寮夜空。為了瞭解廠內污染物洩漏情形,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詹長權帶著研究團隊,即時到現場採樣,化驗空氣。詹長權發現,在距離六輕十公里外的台西一所國小,火災發生後兩三個小時,VCM(氯乙烯)最高濃度可以達到118ppb左右,認為十幾公里內的濃度可能更高。

氯乙烯是無色的氣體,它是聚氯乙烯,也就是PVC塑膠的原料。可以製作成保鮮膜、電線、水管,兒童玩具等用品,用途十分廣泛。和我們生活密不可分塑膠製品,卻是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的一級致癌物。

台塑在六輕的VCM廠,一年可生產六十萬噸,產能是全台灣最大。2011年,六輕火災後的這項發現,讓詹長權十分擔心,居民可能長期暴露在致癌物中,2013年,許厝分校又遷到距離六輕只有九百公尺的新址,詹長權和國衛院團隊開始進行為期三年的研究,想了解學童健康是否受到影響。

氯乙烯進入人體後,經過肝作用分解,會形成一種叫做TdGA(硫代二乙酸)的代謝物,殘留在尿液中。

研究團隊採集六輕周邊,包括許厝分校在內的五所小學,三百多位學童的尿液和血液。化驗發現,距離六輕只有九百公尺的許厝分校,TdGA濃度是193,距離六輕8.6公里的崙豐國小濃度,只有61,相差了三倍。距離越近的學校,TdGA濃度也越高,表示受到VCM暴露程度也越嚴重。

研究團隊和行政院建議遷校安置學童 家長和學生不願買單 

2014年8月,雖然研究還沒完成,國衛院研究團隊仍建議先將許厝分校學童,安置到距離六輕較遠的橋頭國小。家長們出於擔心,只能配合政策。決策過程只有短暫十幾天,橋頭國小只好暫時把一間教室用木板隔成兩間來使用。硬體設備不足,加上通勤不便,使政府想保護學童的美意,無法被家長接受,一年過後,家長們自行決議,把孩子帶回許厝分校上課。

國衛院持續進行研究,隨著為期三年的計畫即將完成,新的數據陸續出爐,許厝分校究竟要不要遷,再度引發爭論。2016年8月22日,行政院發布了許厝分校學童的遷校決策,這次要將學生安置到比橋頭國小更遠,距離村落十公里外的崙背鄉豐榮國小就學。

根據國衛院發布的最新數據,許厝分校的學童,體內的TdGA濃度,和全台灣隨機抽樣做為對照組的273位學童相比,平均濃度高達八倍之多。此外,在許厝分校學童暫時安置到橋頭國小的這一年內,TdGA濃度也下降。



對比兩年前,第一階段研究結果出爐時,家長們憂心的情緒,現在他們心中則是充滿各種疑慮。如果許厝分校真的受到六輕影響,其他六輕周邊的學校,是不是也要遷校?居民也質疑,如果污染真的這麼嚴重,位在學校旁邊的中興村,是不是也不適合繼續居住?

由於國衛院沒有公布完整報告,只提供了部分數據,其中爭議最大的,是許厝分校的學童在2014年暑假,測到的TdGA數值只有35,低於學期中驗到的數值。國衛院認為這代表暑假期間學童不在學校,暴露量變少。但家長反駁,暑假期間學生還是有到校接受暑期輔導,認為研究不夠周延。

在許厝分校新校區,可以看到藏書豐富的圖書館,嶄新的遊樂器材、課桌椅,專屬的兩隻小羊當寵物。暑假還有長庚科技大學學生來帶活動。許厝分校的軟硬體資源,遠勝過一般偏鄉小學,讓家長和學生不願意遷校。

政府堅持遷校政策 居民發起抗議

8月29日,開學第一天,教室在縣長指示下,全部都上鎖不開放。家長仍在校園內搭起棚子,要把學生留在許厝。原本該是上課的時間,學生們改成在風雨教室中進行團康活動,中午則在大棚子底下打菜、用餐。

同一天下午,環保署、教育部和衛福部大動作共同舉行記者會,堅持遷校決策,宣布會對六輕的VCM製程進行稽查,並修法加嚴VCM管制標準。

當外界紛紛指責家長,為什麼要把學生留在可能暴露在一級致癌物的校園,居民們更想問的是,發現學童體內驗出TdGA已經兩年,政府做了哪些改善污染的措施?8月30日,數百位麥寮鄉民北上來到行政院前,抗議遷校決策。


 

家長同意遷校 並要求成大研究團隊進行健康風險調查

9月1日當天,情況出現轉折,許厝分校的家長同意把孩子送到橋頭國小。條件是請成大教授李俊璋,在接下來四個月中,重新為學童驗尿,作為判定孩子該到哪間學校上課的標準。

不管是國衛院的流行病學研究,或是許厝分校內擺放的各種空污監測裝置,都必須耗費龐大經費和資源。全台還有更多緊鄰的社區和學校,政府又做了什麼樣的調查?

面對具爭議的研究結果 學童的健康何去何從?

2016年3月,經濟部工業局委託成大教授李俊璋,針對高雄大社工業區與仁武工業區周邊居民,所進行的健康風險評估,總算出爐。這份六百多頁的報告中,藏著驚人的數字。

在正常情況下,一般人一生的致癌風險是百萬分之一。這份研究報告指出,在仁武和大社兩個工業區周邊,致癌風險可以達到十萬分之一和萬分之一,也就是一般人的十倍到一百倍,工業區周邊,還有高達數十所的國中小學。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指出,這份評估報告還沒有把仁大工業區旁,台塑仁武廠,三芳化工這些大的污染源算進去,真正的風險可能更高。

台塑仁武廠裡面同樣也有VCM製程,而且早在1975年就開始生產,比六輕還要早。這裡的孩子是否暴露在VCM污染中,尿液裡又有沒有殘留TdGA呢?在沒有進一步健康檢查之前,沒有人知道答案。

根據地球公民基金會統計,光是在大高雄地區,就有超過五十所小學,位在距離工業區只有三公里的範圍內,受影響的學童高達四萬五千人。

在環保團體與民意代表爭取下,高雄市環保局目前在緊鄰大社工業區的楠陽國小及鄰近大發工業區的潮寮國中,各擺放了一部紅外線光譜儀FTIR進行空污監測。

但僅靠數量有限的儀器來保障學童的安全,並不足夠,當政府仍然無法有效督促企業進行污染減量,每天在煙囪下學習、成長的孩子們,何時才能安心呼吸一口乾淨空氣?在大人們紛紛擾擾的爭論聲中,似乎還得不到答案…

集數
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