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島的母親 -- 雪山探秘(下) 繽紛的生命

在高山民族的信仰中,雪山是一座聖山,她孕育的活水養活了千百年來世居在此地的泰雅族人,但是高山子民向高山求取資源,卻對她所知有限。一百多年前加拿大籍的馬偕博士試圖攀越雪山,最後無功而返。日本人佔領台灣十四年後,科學人員為了建立台灣的山岳資料競相攀登高峰,在先驅者的探勘下,雪山的神秘面紗被輕輕掀起,但對這座山岳,人們依舊所知有限。

雪山深邃的內在隱藏著大自然的生命之謎,謎團的關鍵正躲藏於重重山嶽間。

楊建夫是台灣大學地理研究所的博士候選人,也是台灣第一位長期投入冰河研究的學者,多年來持續與大陸學者合作勘查雪山冰河地形。全台已知的圈谷(冰斗)地形有八十個,雪山山脈是圈谷數量最多,分布也最集中的地帶。

懸谷和圈谷都是冰河時期的地貌象徵,不過因為證據太少,對於冰河是否曾造訪台灣,學術界始終沒有定論。台灣地質界前輩們反對過去日治時期學者所提出台灣有高山冰河的論述,因為他們認為冰河一定會留下擦痕,而日治學者發現的是假擦痕。

三年來,楊建夫在雪山陸續發現日籍學者鹿野忠雄以及眾多文獻未記載的冰河證據,如冰坎、擦痕、圓弧形的U形谷以及圈谷等。1998年八月,他和北京大學地理所所長也是冰河學權威的崔之久教授,在雪山圈谷找到冰河擦痕,為學術界爭論六十年之久的冰河論找到決定性的直接證據。

這是繼日本博物學者鹿野忠雄在1934年發表雪山冰河地形的研究後,首度由學術單位提出的具體調查結果。為雪山是台灣的母親找到了科學上的定位。

台灣島民從各個角落登雪山,有人在雪山擷取活水,從中學習運用自然資源的智慧和分際;有人在雪山探求真相,意圖了解島嶼與地球生命的聯繫;也有動物學家在魚種滅絕的悲傷中做最後的努力。

探索雪山,讓島民體會雪山是大地的母親,子民應如是對待。

集數
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