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相關報導
珍重埤塘|桃園埤塘的困境
今年春雨遲遲未來,到了三月,全台各地水情拉警報,從北到南都傳出缺水警訊,其中又以石門水庫供水區,最為嚴峻,農業用水提早實施打折供水。其實,桃園擁有全台灣最獨特的埤塘地景,猶如千百個平地水庫,可供調蓄之用,它的總蓄水量達到石門水庫的五分之一,但埤塘的重要性,究竟有沒有被看見…
外環道的迷思|新竹關西外環道開路爭議
2012年8月26日,一向純樸安靜的關西鎮,響起了陣陣汽笛、鑼鼓和口號聲。三、四百人的遊行隊伍,人數不多,不過氣勢不小,無論男女老幼,大家精神飽滿、神采奕奕。這是因為,參加遊行的關西居民,不希望新竹縣政府沿著關西的母親之河-鳳山溪,興建一條長3.4公里、寬30米的外環道路。遊行隊伍走到關西國小前,大家停下來往下望,耳邊蟬聲大鳴、眼前一片稻浪,這裡是關西的穀倉,也是未來可能會興建外環道路的鳳山溪河谷平原…
文化資產乾硬化|吉哈拉艾和五溝水的水泥工程
有文化資產的身分,就有相對的保護機制嗎?不一定!像五溝水,一個台灣南部重要的客家傳統聚落,或是位於花蓮富里的吉哈拉艾,這個阿美族農村,同樣都遇到了,硬體工程建設即將帶來的考驗…
黑琵新家要開路|都市開發影響棲地生態
茄萣濕地,觀察黑面琵鷺的新亮點,2013年1月普查發現,全世界數量2,725隻,台灣就有1,604隻,而茄萣濕地一個小小池塘,更聚集了154隻。長期觀察黑面琵鷺的王徵吉認為,這裡是很好的棲地,而且距離近容易觀察。但是高雄市政府現在卻準備,要在這裡開路,黑面琵鷺的棲地,岌岌可危…
當華光散盡:夷平式的居住正義?
中正紀念堂旁,一處看似雜亂的違章建築,零落中有其秩序,和周遭大樓相比,華光地區的存在,顯得格格不入。走在巷弄間,很難想像,它身處繁華的台北市中心,瞭解它背後的故事和歷史脈絡後,才發現,華光社區擁有的,是台北市發展史的縮影,也是城鄉移民史的見證,隨著法務部強制拆除地上物,九月底要淨空交給財政部國有財產署,違建戶持續抗爭,華光社區的故事,會怎樣說下去?
風能神話|化風為電的待解難題
當台灣99%能源仰賴進口,核能充滿安全疑慮,發展再生能源,無疑是未來方向。十多年來,政府努力推動再生能源,2012年更提出千架海陸風機的計畫,當中的陸域風機,希望能從目前的330座提升到450座,但近期陸域大型風機的設置卻不再受歡迎,究竟該如何做,才能創造屬於台灣的風能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