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相關報導

守護老淡海

2013-06-03

淡海二期徵收案,引發民間反徵收的風暴,卻在抗爭過程中,讓更多人重新回頭凝視故鄉,發現故鄉的美好。於是,更多人加入,一起守護美麗的老淡海…

愛憎淡江橋

2013-05-27

這是台灣第三大河,每當夕陽西下,彩霞斑斕,落日輝煌,山、河、海,共組淡水河口那無可取代的時代印象。如果,在這幅風景裡,放上跨河的淡江大橋,揭開的將是怎樣的序幕?

珍重埤塘|桃園埤塘的困境

2013-05-20

今年春雨遲遲未來,到了三月,全台各地水情拉警報,從北到南都傳出缺水警訊,其中又以石門水庫供水區,最為嚴峻,農業用水提早實施打折供水。其實,桃園擁有全台灣最獨特的埤塘地景,猶如千百個平地水庫,可供調蓄之用,它的總蓄水量達到石門水庫的五分之一,但埤塘的重要性,究竟有沒有被看見…

外環道的迷思|新竹關西外環道開路爭議

2013-04-29

2012年8月26日,一向純樸安靜的關西鎮,響起了陣陣汽笛、鑼鼓和口號聲。三、四百人的遊行隊伍,人數不多,不過氣勢不小,無論男女老幼,大家精神飽滿、神采奕奕。這是因為,參加遊行的關西居民,不希望新竹縣政府沿著關西的母親之河-鳳山溪,興建一條長3.4公里、寬30米的外環道路。遊行隊伍走到關西國小前,大家停下來往下望,耳邊蟬聲大鳴、眼前一片稻浪,這裡是關西的穀倉,也是未來可能會興建外環道路的鳳山溪河谷平原…

文化資產乾硬化|吉哈拉艾和五溝水的水泥工程

2013-04-22

有文化資產的身分,就有相對的保護機制嗎?不一定!像五溝水,一個台灣南部重要的客家傳統聚落,或是位於花蓮富里的吉哈拉艾,這個阿美族農村,同樣都遇到了,硬體工程建設即將帶來的考驗…

失守的金門海岸線

2013-04-15

浯江口破壞溼地的道路工程,引發生態危機,也讓人驚覺,曾經封鎖的金門海岸線,在開放之後,面臨全面失守的危機…

樹困愁城

2013-04-08

來到板橋江翠國中,網球場的圍籬已遭拆除棄置在中央,周邊有五棵樹木被裁去枝幹,準備移植,因為這裡即將要花費兩億多元,興建游泳池和地下停車場…

黑琵新家要開路|都市開發影響棲地生態

2013-04-01

茄萣濕地,觀察黑面琵鷺的新亮點,2013年1月普查發現,全世界數量2,725隻,台灣就有1,604隻,而茄萣濕地一個小小池塘,更聚集了154隻。長期觀察黑面琵鷺的王徵吉認為,這裡是很好的棲地,而且距離近容易觀察。但是高雄市政府現在卻準備,要在這裡開路,黑面琵鷺的棲地,岌岌可危…

鶯歌不見窯

2013-03-25

新北市鶯歌區,早期以窯業發跡,頂盛時期,全區聳立300多根煙囪,連結到各式陶窯。然而,隨著現今發展變遷,窯業衰退,煙囪倒下,古窯消失,讓一個傳統窯鎮,走入鶯歌不見窯的時代…

當華光散盡:夷平式的居住正義?

2013-03-25

中正紀念堂旁,一處看似雜亂的違章建築,零落中有其秩序,和周遭大樓相比,華光地區的存在,顯得格格不入。走在巷弄間,很難想像,它身處繁華的台北市中心,瞭解它背後的故事和歷史脈絡後,才發現,華光社區擁有的,是台北市發展史的縮影,也是城鄉移民史的見證,隨著法務部強制拆除地上物,九月底要淨空交給財政部國有財產署,違建戶持續抗爭,華光社區的故事,會怎樣說下去?

田荒農慌上凱道

2013-03-18

當農地不斷被徵收,農民失去家園,更多農村問題一再發生,農陣邀集農民上凱道,要政府給個交代。今年二月,農陣在凱道舉辦糧食主權人民論壇,國內農民、國際農友齊聚,訴說田荒農慌的悲苦…

風能神話|化風為電的待解難題

2013-03-04

當台灣99%能源仰賴進口,核能充滿安全疑慮,發展再生能源,無疑是未來方向。十多年來,政府努力推動再生能源,2012年更提出千架海陸風機的計畫,當中的陸域風機,希望能從目前的330座提升到450座,但近期陸域大型風機的設置卻不再受歡迎,究竟該如何做,才能創造屬於台灣的風能神話…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