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相關報導
追尋雪豹與螢火蟲:關於多物種交會的自然書寫|ft.作家 徐振輔|我們的島Podcast
從事環境保護、對環境進行關懷的形式有許多,包括上街抗議、進行監督或是從事學術研究,但本集節目將要介紹的,是自然書寫的年輕作家徐振輔。
愛上蛙類的那一天:帶領公民科學家守護青蛙|拯救瀕危青蛙日|ft.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副教授 楊懿如|我們的島Podcast
從小抓青蛙玩的人,是怎麼變成保育青蛙專家的呢?台灣首位青蛙博士楊懿如,他跟青蛙的緣分是怎麼開始的?台灣有38種青蛙,在他研究調查的過程中,發現哪些奇妙的蛙類故事?一妻多夫的台北樹蛙、衛星雄蛙又是什麼? 沒有想到青蛙也是這麼有趣的生物。到底青蛙有什麼特別之處,又是如何讓楊老師投身青蛙的世界呢?
武陵河烏啟示|氣候變遷對物種影響的長期監測
七家灣溪因為環境維護的好,食物來源充足,是大甲溪上游河烏族群外擴的基地,這裡的河烏,族群數量受到颱風很大的影響,是極端氣候的敏感族群,當颱風來的時間異於往常,甚至該來的颱風沒有來,對牠們來說都是問題。歡快的春日,氣候異常的陰影跟隨,武陵的河烏,還好嗎?
野生動物生病了:「病」非我願 人類如何與野生動物共生共存?|ft.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 陳貞志教授|公視我們的島Podcast
屏東恆春及車城等處,近期發生數起患有狂犬病的鼬獾等野生動物進入社區的事件,造成民眾恐慌。事實上,幾乎所有哺乳類都可能感染狂犬病,發病後死亡率達百分百。
疥癬蟎來襲 - 台灣野山羊生病了|疫情正悄悄擴張
漫步在山林間,悠閒地覓食,台灣特有的保育類野生動物「台灣野山羊」,從北到南約一千公尺以上的山區都有分布,但近年有人發現,牠們正面臨新的疾病危機…
餵餵黑鳶OK嗎?|人為餵食的爭議與必要性
全台灣最大的曾文水庫,有穩定的老鷹族群。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希望打造「老鷹之鄉」來帶動地方發展,在地業者發展出釣魚放生,讓老鷹自由捕食的遊程。想以黑鳶做為地方創生的明星物種,人與黑鳶應該發展出什麼樣的關係?生態觀光與物種保育能夠取得平衡嗎?
重返和平島 瘤珠螺回來囉|公民科學力量大
海浪拍打岩石,激起亮白雪花,一切看似不變卻有所改變。一度從和平島消失的瘤珠螺,現在容易發現了。牠們為什麼能回來?回來多少?五位在基隆海邊工作的年輕人,規劃了一個調查計畫,他們打算用什麼方法了解瘤珠螺?
【顧環境的人】如何從計程車司機變身為基隆生態守護者|一顧環境就是30年!|ft.基隆市野鳥學會理事長 沈錦豐|公視我們的島Podcast
我們的島PODCAST推出:「顧環境的人」,為大家介紹對環境生態長期奉獻的重要人物。本集主角是基隆市野鳥學會理事長沈錦豐,他原本是計程車司機,因為叔叔沈振中熱愛賞鳥,因此跟著叔叔一股腦栽入了賞鳥、護鳥與各種環境生態調查與推廣。
認識角落生物:原來白蟻是「社會性」蟑螂 一窺白蟻之謎!|ft.中興大學昆蟲系特聘教授 李後鋒|公視我們的島Podcast
一談到白蟻,大家往往聯想到木製家具、裝潢被啃食殆盡的畫面。確實,主要分布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的白蟻,是造成經濟危害、威脅居家環境的害蟲。但轉個角度,其實白蟻也是生態系中不可或缺的益蟲,肩負著分解者的關鍵任務。
一新護白魚|中友集團埔里農莊開發爭議
南投埔里的小溪、池塘與茭白筍田,是2009年農業部公告為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白魚,野生族群的重要棲地,但最近白魚棲地將可能面臨大面積開發而消失.....
高美濕地有路要拓寬?|觀光需求與生態保育的槓桿
一望無際的遼闊,海風吹拂的舒暢,夕陽緩緩落下的黃金時刻,天空畫布的圖案不曾重複。當夕陽落下,散場時的交通擁擠是遊客的痛,也是台中市府的嚴峻挑戰。一項還在規劃階段的拓寬道路計畫,希望能解開這個尖峰時間的困境。但在這裡活動的不只遊客,還有土生土長的珍貴陸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