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我們的島第 No name 集的相關文章
請豬來發電|養豬業結合沼氣發電
大豬小豬,每天除了吃跟睡,也要上廁所。全台灣超過五百萬頭豬,牠們的大小便怎麼處理,是豬農最大的煩惱,也是環境的負擔。大多數人都不愛的豬糞、豬尿,在有些人眼中,卻是可以再利用的資源,還可以發電賺綠金…
20170113環團抗議河川上游設掩埋場
河川上游可以設置掩埋場嗎?環保團體水資源保育聯盟等團體,今天上午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應加強河川上游及野溪的保育,不應設置掩埋場,並要求地調所公告可能活動斷層。
回到濕地歸鄉路|守護茄萣濕地
每年一入秋,台灣西部沿海,總是迎來許多來自北方的候鳥朋友。大大小小濕地上,擠滿各種鳥類。體型大的鷺科,威風八面走在水中,個頭嬌小的雁鴨科,喜歡在水面上優游划水。在冬天的東北季風下,濕地一點都不孤寂,反而更熱鬧,就像各地高手趕來會師的武林大會。
蓬萊米記憶|在台灣改良的日本米
潔白海芋花隨風搖曳,是陽明山竹子湖最吸引人的景觀。趁著天氣放晴,遊客們上山賞花,美麗花海背後,其實藏著許多故事。日治時期水稻專家辛勤育種的足跡,逐漸被遺忘。現在卻有一群人,正努力保存這段和每個人息息相關的歷史。
礦下家園|全台最多礦場的縣市
今年10月,台灣各地與礦區為鄰的居民,來到行政院前,他們有許多來自好山好水的花蓮,那裡是全國礦場最多的地方,台灣246個礦區中,花蓮就占了82個。從和平溪、立霧溪、三棧溪、支亞干溪,每條溪上游,雲霧繚繞之處,都是一座又一座礦場。面對新礦進駐、舊礦展延,礦下居民的心聲,能否被聽見?
消失中的青草文化|傳承老祖宗的智慧
路邊看似不起眼的野花野草,在懂得辨識植物的採藥人眼中,有著不同的妙用,這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當過度採集,噴灑除草劑,讓被認為有保健功能的民俗植物,在野外幾乎消失。隨著時代演進,年輕世代對這些植物越來越陌生…
石虎不孤單|友善石虎農作
台灣最野的貓,也是最辛苦的貓,因為瀕臨滅絕,石虎被列為一級保育類,卻因為棲息環境大多是民間私有地,成為最需要保育卻又最難保護的野生動物。幸好這幾年有一些轉變,關心牠們的,不再只有第一線研究人員,還有更多人努力想把石虎從瀕臨絕種的危崖拉回來…
空氣戰爭|爭奪乾淨空氣的空污戰
十月開始,東北季風吹起,塵霾季節報到。望著灰色的天空,年幼的孩子每一口呼吸,都讓父母擔憂。為了掌握空污資訊,民眾自發地認養簡易測站,除了監測,更要積極尋找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