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人鳥衝突」熱門事件
走訪溼地|溼地的價值是什麼?
2017-12-25
溼地,是潮間帶生物的家、鳥類的覓食區、也是我們生產食物的基地。這幾年,從沿海的泥灘地,到內陸的埤塘、魚塭和各式都會型溼地,全台溼地都遇到不同的狀況。高雄鳥會總幹事林昆海利用留職停薪期間,單車環島造訪全台六十個溼地,他選擇從台灣第一座人工溼地公園-高雄鳥松溼地出發。
草原隱士的危機|台灣草鴞
2017-03-20
傍晚時分,草鴞即將開始活動前,跟著高雄市野鳥學會理事長林世忠,走在草鴞曾用來繁殖的草生地邊緣,從種種的蛛絲馬跡,來研判是否仍有草鴞利用棲息。高雄市野鳥學會理事長林世忠說,台南、高雄偏遠丘陵地山區,因為地廣人稀,對草鴞的干擾比較少,是最適合草鴞棲息的環境。
追鷹人的里山夢|為野生動物貸款買地
2016-10-24
每年秋天,台灣的天空總是特別熱鬧,滿滿黑點,是被稱為國慶鳥的灰面鵟鷹。抬頭仰望的目光中,有雙眼睛,追鷹十多年,看見的卻不只是灰面鵟鷹。跟隨展翅往返的身影,灰面鵟鷹讓他看見里山價值,甚至因此貸款買下農地,從追鷹人變成農村新鮮人…
龍鑾潭的候鳥危機|土地開發導致棲地惡化
2015-12-28
恆春龍鑾潭風景秀麗,是冬季候鳥棲息的生態濕地,也是國家重要濕地。但是,觀光熱潮下的土地開發,造成環境破壞,讓龍鑾潭有了變化,候鳥不再來,成為冬日寂冷的水潭…
死亡陷阱|黑鳶在農地上的生存危機
2013-12-16
學界調查,全台的黑鳶數量,大約在300到500隻間,被列為第二級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但是黑鳶在世界各國,族群數量卻眾多且穩定。屏科大三年來投入黑鳶族群生活的調查,希望找出黑鳶在台灣生存受限的原因…
天地浮生|開發壓縮水雉、黑面琵鷺棲地空間
1999-09-27
因為喜歡在菱角田中活動,水雉又稱為菱角鳥。在繁殖季節時,後頸部鑲著耀眼的金黃色,羽色豔麗搶眼。而細長的腳趾,使水雉可以輕巧地漫步在浮葉植物上,華麗的外表加上優雅的姿態,也為水雉博得凌波仙子的雅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