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播出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營養豐富的雞蛋,是重要的蛋白質來源,這幾年來,因它而起的食安事件,戴奧辛、芬普尼毒蛋風波,劣質液蛋接連流入市面,卻讓民眾人心惶惶。

越來越多消費者,開始關注每天吃的蛋怎麼來,也希望為人們生產雞蛋的母雞,過得更快樂。淘汰格子籠集約飼養模式,已經成為世界潮流,台灣的蛋雞產業,要怎麼改變?

集約化、高密度的飼養,壓低雞蛋的價格,卻犧牲了母雞的自由和健康。歐盟宣布於2012年全面廢止傳統的格子籠飼養模式後,透過民間團體逐年倡議,台灣的消費者漸漸認同友善飼養的觀念,農委會也於2014年正式公布「雞蛋友善生產系統定義及指南」。推出最高三千萬的專案低利貸款,鼓勵農民轉型,傳統蛋農仍不看好。

雞蛋的友善生產系統,分為三種類型,除了雞隻可以到戶外活動的放牧型,還有室內平飼系統,母雞住在環控的雞舍內,搭配自動化集蛋系統。以及豐富化籠飼系統。相較傳統的格子籠,豐富籠讓雞有較大活動空間,也在籠子裡設置棲架、沙浴區、磨爪地墊和產蛋區,一向被視為兼具生產效率和動物福祉的折衷方案。

今年五月來台訪查台灣蛋雞產業的美國動保人士Aaron Ross則指出,目前的世界潮流,都是建議農民從格子籠直接轉型到平飼或放牧系統,不要再投資豐富化籠飼設施。豐富籠不僅棲架高度受限,沙浴區和產蛋區的設計,也無法讓雞完全展現自然行為。因此,歐盟已經宣布將在2025年,淘汰豐富籠飼系統,全面改成平飼和放牧,完全不再使用任何型態的籠飼。

民間團體積極協助農民媒合通路,今年五月,台灣知名通路商宣布成立友善雞蛋專區,支持生產平飼和放牧雞蛋的農民,幾家連鎖餐飲業者,也逐漸增加友善雞蛋的採購比例。看見市場的趨勢,不少農民開始投入友善生產。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認為,改變現有的產業雖不能躁進,但農政單位的政策應該要有清楚的願景。歐盟就是在訂出時間表之後,讓產業有十年、二十年的緩衝期,有了清楚方向和政策工具,才能慢慢引導產業轉型。

根據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助理教授楊育誠,今年發布的一份雞蛋消費行為研究,有半數的消費者,在購買雞蛋時會注意蛋雞是養在格子籠,或者是友善飼養,超過七成的消費者,對雞天生的自然行為有所認知,例如築巢、理羽、沙浴等。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所統計的友善雞蛋市占率,也已經從2012年不到1%,六年來增加到7%。面對逐漸成長的友善畜產品市場,民間團體自主發起農場訪視與稽核行動,人力和資源卻十分有限。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名譽教授李淵百認為,鼓勵畜產相關科系畢業生、畜牧技師等專業人才,實地投入產業,輔導農民提升生產品質,是當務之急。

民間團體、農民和消費者,一點一滴推動產業的改變,讓格子籠中的母雞,可以有不一樣的命運,政府何時才能加快腳步?

學科
動物, 生活
縣市
  • 屏東縣
  • 內埔鄉
  • 台灣

請輸入稿頭

影片網址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採訪/撰稿 陳寧
攝影 葉鎮中 許中熹,剪輯 葉鎮中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今年初就感覺很奇怪,冬瓜和南瓜育苗種了三次,都一個禮拜就爛掉,那就是水不行。」澎湖縣湖西鄉湖東村農民許順喜說,「玉米也一樣長不出來,植株不是乾掉就是空包彈,湖西村那邊也一樣。」

「以往一年可收四、五千公斤的冬瓜,今年只收成兩條,一個夏天最少損失十萬元。」許順喜的農田距離湖西油庫六、七百公尺,他質疑,油庫附近的地下水位高,他的農田水位低,受污染的地下水一定會流過來,現在油污已經漏了多遠,沒人知道。

湖西鄉公所已經接獲多起農作物遭受污染的通報,鄉長吳政杰說,油庫附近是全鄉地勢比較低窪、水源比較豐富的農業區,很多農民都覺得他們種的瓜果蔬菜,都有受到污染,造成損害,受理件數約三十件左右。

鄉長吳政杰說畜牧產品也受影響,有養豬戶擔心豬隻受到污染的地下水影響,已經自主管理停止出貨,肉品市場也發出訊息希望湖西鄉的豬肉,在污染情況調查確定之前不要進到市場。鄉長吳政杰強調,消費者對湖西鄉的農牧產品,已經有衛生安全上的疑慮。

中油公司副總經理黃仁弘對外說明,依規定油槽每五年必須開槽檢查一次,發生漏油的湖西供油服務中心16號槽,105年8月申請檢整,106年6月修整完成,6月底開始進油,當時油位略有下降,現場工作人員判定是油氣揮發,持續進油後發現蓄池仍在降低,覺得有異狀,隨後抽油改進水測試,水位還是持續下降,才知道有可能是洩漏。

把16號油槽底部材料全部鏟開後,中油公司副總經理黃仁弘說,這時才發現油槽底的中央有一個小小的漏洞,修整後進油測試正常,今年107年2月27日才又恢復使用。

湖西油庫所屬的嘉南營業處懷疑,容量三千公秉的16號槽屬於小油槽,為什麼修整時間很長、費用又偏高,一查才知道曾有漏油情事。經內部調查,確定當時第一次進油是進95無鉛汽油,推估洩漏量約68.3公秉(68,300公升),如果以一般汽車一次加油40公升來換算,約漏掉1700輛次汽車的加油量,漏油時間點推斷在6月底跟7月初。

中油總公司油品行銷事業部今年5月24日接到報告,當天就派員到湖西油庫調查事件經過。中油公司副總經理黃仁弘表示,跨部門的整治專家6月11日會合進駐澎湖調查污染情況,進行94個點的土壤和地下水監測井檢測,檢測結果都符合國家標準,但有4個點超過中油內部的限制標準,同時發現在地下兩到三米的土層有類似石油的堆積物。

依水文推估,油庫內部污染範圍從16號油槽約往東方以「八」字型向外洩漏,中油公司副總經理黃仁弘說,庫區占地6.8公頃,污染面積約0.8公頃,為了防制污染再擴散,在庫區向下做了一道長84米、深2到3米、寬0.4米的隔絕牆。


中油公司副總經理黃仁弘說,庫區占地6.8公頃,污染面積約0.8公頃

事實上澎湖縣環保局,早在今年1月17日就曾接到中油油庫漏油的報案電話,澎湖縣環保局長馬金足表示,當時曾派員到油庫稽查,但聞不到油味、看不出異樣。6月25日陳情人再提供漏油資料,環保局在兩口監測井抽水送驗,當時中油公司仍然只表示最近抽換管線,所以會有一點油味。

馬金足說,這次檢測結果總石油碳氫化合物超標3.3倍,苯超標10倍,甲基第三丁基醚超標120倍,7月24日正式公告為地下水污染控制場址。局長馬金足強調,因為中油公司未在三小時內通報,隱匿1年才有作為,因此依水污法處以最高罰金六百萬元。

中油公司副總經理黃仁弘表示,中油公司不會刻意隱匿漏油事件,油槽從地底腐蝕上來造成漏油,一般油庫員工一輩子都遇不到一件,很難察覺。很不幸因為基層人員誤判,造成申報時間延後很長,中油公司必須對澎湖的鄉親鄭重道歉。

7月19日環保署在湖西油庫內外都新設監測井,進一步釐清庫區外污染情形,再度發現庫區外道路上的台電手孔和人孔有油污污染,研判漏油已污染到庫區外,中油公司隨即展開防治工作。

中油嘉義處副處長洪瑞堂說,當時油氣濃度接近爆炸下限,馬上採取抽氣方式降低人孔跟手孔的油氣濃度,再興築阻隔設施,挖除周邊長10公尺、深2.5公尺、寬2公尺的泥土,送回庫區檢驗除污,和回填可控制性低強度材料CLSM,目前已控制下來,濃度只有2.3ppm,遠低於爆炸下限。

中油公司副總經理黃仁弘表示,預計一個半月內會再完成一道長六十米的曝氣池,以注氣、排氣方式阻止受污染的地下水繼續往外擴散。但澎湖縣環保局長馬金足表示,因為確認污染已延伸到庫區外,有涉及公共安全的刑事責任,已依水污染防治法34條將全案移請澎湖地檢署偵辦。

中油公司董事長戴謙兩度到澎湖說明道歉,承諾對油庫周邊住家新設自來水管線解決用水疑慮,並針對油庫所在地湖西鄉四個村,發放一次性慰問金1800萬元。澎湖縣長陳光復也要求中油公司,至少編列兩億元預算,在二十個月內完成污染範圍調查和除污整治工作。

「保護湖西!中油遷廠!」但湖西鄉民似乎已對中油公司失去信心,包圍油庫要求遷廠。「鄉民不想再跟中油談回饋」,湖西鄉長吳政杰強調,大家唯一的訴求是遷廠,希望還給他們亁淨的土地和家園。

澎湖縣長陳光復強調,已指示環保局針對湖西油庫半徑四百公尺內,設置22個民井監測點,抽水檢測了解污染範圍到底有多大。中油公司副總經理黃仁弘説,庫區外到底油污已經散佈到哪裡,已依環評法請第三公正單位及專家來評估。

「坦白講,為時已晚啦!」在湖西鄉土生土長的背包客棧老闆宋回家強調,污染調查和除污整治工作必須開放公民參與,讓每個社區派代表去了解污染到什麼程度、整治的成效如何,讓村民共同來監督,才有辦法把污染事件的傷害降到最低。

學科
公害
縣市
  • 澎湖縣
  • 湖西鄉

請輸入稿頭

影片網址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採訪 胡慕情 陳慶鍾
撰稿 陳慶鍾,拍攝/剪輯 陳慶鍾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文明與野性,人工與自然,哪一面才是新加坡?做為一個水資源匱乏的國家,新加坡如何改造水環境,讓人們親水愛水,在城市裡創造水的驚嘆號?

周末下午,新加坡河畔到處是跑步騎單車的民眾,突然間,大人小孩都停下腳步,原來河邊出現一大家子水獺家族,大水獺帶著小水獺,正愜意享用大餐。

新加坡是東南亞的金融中心,競爭激烈、生活匆忙,在這樣的環境中,卻還是能聽得到野性,看得見自然。這裡目前有好幾個水獺家族,水獺爸媽在河中捉魚餵養小水獺。陳清華長期紀錄水獺生態,是水獺保育團體Otter Watch的成員,他告訴我們。水獺能在這繁衍最主要的原因,是河川水質逐漸變好。

其實早期新加坡許多河川、溝渠也是又黑又臭。近年來新加坡的河川漸漸變乾淨,背後原因和生存有關。新加坡是個缺乏水資源的國家,40%的用水都是從馬來西亞進口,其他則是仰賴雨水、再生水與海水淡化。新加坡與馬來西亞間進口水的合約,將在2060年到期,雨水和再生水是新加坡未來最主要的水源。

新加坡共有17個大大小小的水庫,有一半都位在河口附近,2008年完工的濱海水庫是其中之一。濱海水庫位於新加坡河出海口,350公尺長的堤壩,阻擋海水侵入,提供新加坡10%的用水需求。濱海集水區涵蓋了1/6個新加坡大小,是新加坡最大、最都市化的集水區,水庫蓋在河川下游,水質成了一大挑戰。

為了讓人們更愛護水資源,新加坡政府展開一項名為ABC Waters Programme的計畫:A是Active、B是Beautiful、C是Clean,也就是水環境的活化、美化、淨化。位於加冷河畔碧山公園的改造,是這個計畫最經典的案例。

加冷河從上游的自然保護區流到碧山,十年前,它只是條三面光的水泥渠道,人們根本無法靠近。2009年碧山公園改造計畫啟動,將碧山公園和流經其中的加冷運河段改造,將本該屬於加冷河的洪氾平原還給它。

利用生態工法,將河道與洪泛平原營造成廣闊的親水空間,平常民眾可以在河邊,甚至河裡玩水,到了暴雨期間,公園大部分區域就成了排洪水道。河邊有安全指示告示牌,河岸每隔一段距離設有信號燈和警報器,當河水上漲,水流變快,警報器會響起,並且傳訊息到手機,提醒人們盡快離開。

除了親水,ABC Waters Programme另一個目的是淨化,利用生態化設計,像是雨水花園、生態草溝、人工溼地等淨化雨水逕流的水質。

景觀建築師Leonard強調,碧山公園是種動態的設計,設計師營造多樣化的環境,有淺灘、有深潭,讓適合的動植物在這生存演化,達到生態平衡。當河流有魚,水鳥、水獺也來報到,假日附近居民也都會來公園賞鳥、釣魚。七年過去,碧山公園儼然成為保護區的延伸。

新加坡A B C waters Programme計畫,讓水庫、集水區與河道變得更乾淨也更生態化,喚起全民保護水資源的意識,也讓新加坡一步步擺脫水資源匱乏的困境,朝自給自足的目標邁進。

學科
水文, 生活, 城市

請輸入稿頭

國外
  • 亞洲
  • 新加坡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採訪/撰稿 張岱屏
攝影/剪輯 陳添寶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金門地區一直有超抽地下水的問題,這幾年隨著觀光人潮湧進,大型建案陸續開工,水資源更形不足。為了穩定供水,金門縣府除了進行淨水改善工程,也跟中國買水,2018年8月5日兩岸正式通水,中國水能徹底解決金門之渴嗎?

提到金門名產,高粱酒絕對榜上有名,金門以當地的高粱為原料,秋天正是收穫的季節。無奈金門今年的降雨量出奇少,高粱無法結穗,高粱產量減少四成。
 
高粱農許來明指出,金門雨量少,年降雨量不到台灣的一半,「農民辛苦如汗水,一切生活靠雨水」,農民想靠雨水灌溉難上加難,只能在旱田旁開井抽地下水,引水到池塘。


 
在金門東部,處處可見不鏽鋼加水桶。自來水廠會固定派車,載裝經RO逆滲透的水,免費供居民使用。住在金門青嶼的陳阿媽指出,因為自來水漂白水味太重,一般金門民眾總是「飲用分離」,寧願每天去提免費的RO飲用水, 把家中自來水拿來洗衣、洗地。
 
金門縣自來水廠解釋,金門的集水區主要位在住宅和農牧區,想劃設水質水樣保護區有其困難,換言之,就是容易受到污染。因為原水不好,自來水淨水困難,得加藥劑殺菌消毒,口感問題一直讓民眾詬病。
 
金門的湖庫水因來自地表雨水截流,有農藥、肥料污染的問題,為求好水飲用,自來水廠與民間加總,每年超抽一萬噸地下水,導致地下水位一年下降二十公分。幸虧金門的花崗岩地質,才不致有嚴重地層下陷,但地下水資源不夠用是既定事實,甚至會危及到金門人的社址命脈。
 

酒廠內煙霧瀰漫,順著氣管循環冷卻,流出來的液體,就是新出爐的高粱酒。金酒公司一年營收超過152億,挹注縣庫70億元,占了金門六成的歲入。但如果金門地下水持續超抽,淡水變鹹水的問題持續惡化,到時候金門就無法再釀製高粱酒。呵護金酒這隻金雞母,維護地下水源,成為縣府第一要務。

另一方面,福利與配酒的利益誘人,遷籍金門,六年增加三萬人。經濟建設加快,開放旅遊觀光,金門用水量逐年增長,水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金門縣政府選擇「引水接濟」。
 
金門預估民國110年後,用水缺口會達到1.46萬噸,但是根據金門供水改善綱要計畫的資料顯示,倚賴台灣船載水,每公噸載運成本要 400元,一趟船期要三天,耗時耗工;海水淡化電力成本太高,每公噸製水成本也要96元 ;金門當地原水污染又嚴重,評估後從中國引水(每噸成本45元)最可行。


 
2018年8月5日,兩岸正式通水,金門縣長陳福海在通水儀式時表示,金門將逐步邁向新三通時代,昔日戰地金門與對岸小三通在先,通水在後,自來水廠強調,金門接引中國水,不論是水質與水量都有嚴格規定,不會衍生國安疑慮。目前每日進水量第一年到第三年是一萬五千噸,以後每三年會增加五千噸,到第十年會達到合約每天3.4萬噸的最高水量,目前中國供水價格每噸9.86元。
 
雖然執政者早就有居安思危的設想,但向對岸買水是否真是治本之道?水資源不足的小島嶼,解決水荒為何不是減少開發或降低用水需求?金門的跨海引水大計,正一步步決定著金門人的未來。
 

學科
水文, 開發, 生活
縣市
  • 金門縣

請輸入稿頭

影片網址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採訪/撰稿 錢志偉
攝影/剪輯 葉鎮中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地下水誰保護?

摘要
民眾對自來水水質的不信任也反映在加水站的興盛上。彰化縣大街小巷幾乎都可以看到加水站,民眾不辭辛勞地上街買水飲用。據統計彰化縣平均每一萬人就有6.1個加水站,密度幾乎是全國最高。

走進屏東縣高樹鄉泰山村,放眼望去是整片的鳳梨田,這裡的好山好水,吸引許多人來這裡經營有機農場。泰山村在群山與平原的交界,居民從早期就開始取用地下水,出產的泉水更是名聞全台。

泰山村位於高屏溪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內,自來水公司更直接在這裡鑿井抽取地下水送到馬兒淨水場,供應附近六個村莊飲用。不只提供自來水,還有六家民間業者在這裡鑿井抽水,水車一輛接著一輛販售到高雄市與台南市。業者並不清楚地下水源究竟從哪裡來,只知道地下水的水量跟降雨有關,枯水期時水量明顯減少,很顯然受到地面水的補注。

一年前寧靜的村莊開始浮動不安。2017年六月居民發現業者大興土木,才知道金屬刀具公司將在這裡設廠。刀具工廠距離自來水公司的水井只有四百公尺左右的距離,居民很擔心工廠一旦設立,很可能會污染水源。

依據自來水法,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內不可設置污染性工廠,但業者表示刀具生產過程不會排放工業廢水,只有生活污水。經過審查縣府認定工廠不屬於污染性工廠。2017年七月,福鑫刀具廠有條件通過環評,但自救會查詢工廠生產資料,認為廠商在環評書中有所隱瞞,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業者則表示案件已進入訴訟程序,不願接受採訪。

屏東泰山村的案例突顯了地下水管理的爭議,在台灣飲用水水源約89%來自地面水,11%是地下水。飲用地下水的地區包括屏東縣、雲林縣、彰化縣等等。其中彰化縣的自來水高達八成是地下水,全縣共有164口自來水深水井,但是這些自來水井周圍並沒有劃設保護區,有些水井就位在工業區內或工廠附近。

彰化是全國違章工廠最多的縣市,過去不肖業者將廢水加壓打入地下的案件時有所聞,民眾對地下水品質欠缺信心。2014年彰化縣和美鎮就曾有業者要在自來水井附近設電鍍工廠,引發居民抗爭。

民眾對自來水水質的不信任也反映在加水站的興盛上。彰化縣大街小巷幾乎都可以看到加水站,民眾不辭辛勞地上街買水飲用。據統計彰化縣平均每一萬人就有6.1個加水站,密度幾乎是全國最高。

飲用水管理條例從1972年公布至今,地方政府只針對地面水,公告飲用水保護區或是飲用水口一定距離,對於地下水的部分,幾十年來都沒有公告。2018年7月13日,水資源保育聯盟到彰化縣政府陳情,他們指出根據自來水公司資料,彰化縣的自來水質跟台北相比,在總溶解固體量、硬度、導電度等方面都比較差。呼籲縣政府為保護地下水應該公告飲用取水口一定距離,並嚴格追查工廠污水的流向。

在屏東縣高樹鄉泰山村,自救會為了保護地下水,主動向縣府提議要求依照飲用水管理條例公告更嚴格的飲用水保護區。6月29日屏東縣政府在高樹舉辦說明會,環保局承辦人員認為泰山村已經屬於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若再公告飲用水取水口一定距離,水質檢驗標準都是一樣,看不出有什麼好處。針對縣政府承辦人員的說法,環保團體則反駁,依法公告之後,地下水水質監測標準完全不同。會後縣政府承辦人員坦言,屏東市區有許多自來水井,一旦創下先例可能會造成連鎖效應,將影響土地開發利用。

對於行政機關來說公告為飲用水水質保護區,未來土地使用會受更嚴格的限制,牽一髮而動全身。但環保團體認為,在我們對地下水流向還沒有完整調查前,還是應該回歸飲用水管理條例,劃設取水口一定距離,嚴格保護水源。

地下水是許多地方的飲用水更是救命水,面對民眾對水質保護的要求,行政部門能不能提出有效策略?重拾民眾對自來水的信心,還有待檢驗。

學科
水文
縣市
  • 屏東縣
  • 高樹鄉
  • 彰化縣
  • 和美鎮
關鍵字
水源水質保護區, 飲用水

走進屏東縣高樹鄉泰山村,放眼望去是整片的鳳梨田,這裡的好山好水,吸引許多人來這裡經營有機農場。泰山村在群山與平原的交界,居民從早期就開始取用地下水,出產的泉水更是名聞全台。

影片網址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採訪/撰稿 張岱屏
攝影 賴冠丞 陳忠峰,剪輯 陳忠峰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涌翠閣的地方創生

摘要
日本興起地方創生思維,以地方人力結合在地產物,透過創意巧思,提升地區的文化與經濟,讓人口回流,振興地方。在雲林虎尾,一間保留下來的歷史老屋,成為地方創生平台,將文化與農作進行連結,開展屬於台灣的地方創生。

雲林涌翠閣的小庭園,正在舉辦藝術開展的茶會,藝術家與遊客齊聚一堂。涌翠閣有著氣派的建築風格,彎繞的屋身和漫長的通廊,過去成為虎尾郡高級招待所,戰後接收做為宿舍,住滿十幾戶居民,直到道路建設計畫,老屋面臨拆除,2010年被搶救下來。

涌翠閣指定為歷史建物,並且修復完成,計畫找尋新的經營者,蔣耀賢、商毓芳夫婦,結束過去在高雄歷史建築的經營工作,來到雲林生活,一年前接手承租經營。他們過去推動過藝術村計畫,希望讓老屋成為一個地區沙龍,成為藝術家聚集、展示的地方。

在老屋大廣間裡,藝術家鄭元東透過絹絲畫,以輕柔姿態,訴說不同的愛情故事。在老屋小浴室,展出小小藝術家的畫展,呈現多元的文化風格。涌翠閣開幕後,吸引許多遊客,就連家住附近,從未看過老屋原貌的年輕人,也慕名前來。

蔣耀賢希望獨立進行老屋經營,擔心過多公費補助,反而妨礙自主性。他建議不能全部當成營利空間,而是恢復老屋的生活態樣,讓更多喜歡老屋的朋友,感受舒緩的老家感覺。經過一年營運,涌翠閣計畫在週年慶時,舉辦一場宴會,除了重現過去招待所空間的使用樣貌,也結合在地農業的地方創生精神。

雲林是地瓜生產大縣,產量全台第一,許振興專門租地生產地瓜,品質優良。租地面積高達一百多公頃,為的就是能穩定貨源,提供大企業使用。許多食品加工業者,成為許振興的固定客戶,讓他可以專心生產農作。

林進誠是雲林知名地瓜食品業者,希望透過食品加工技術,提升地瓜的食用價值。切開地瓜蛋糕,以不同品種地瓜,發揮巧思,構成美麗色澤,呈現不同口感味覺。希望以地瓜為本,創作更多食品,為雲林農作找尋出路。

雲林農友蔡綉佳的溫室中,有著不同品種的番茄。為了照顧家人,選擇回鄉務農,接受政府輔導訓練後,已經務農十年。一開始,農園以慣行農法種植,後來漸漸轉為友善農法,透過照顧土地,培養地力,讓農作自然生長。賣相不好的番茄,她也發揮創意,加工成特色食品。

涌翠閣週年慶開始,在舞蹈家吳文翠的舞作下,參與賓客陸續進場。茶點時間的食品,有林進誠提供地瓜蛋糕。蔣耀賢以產地酒精神,介紹雲林的甘蔗酒,表達土地復耕精神。

晚間,舉辦老屋宴會,金黃燈光下的美麗光影,再現過去風華,晚宴的餐飲,都是當地餐飲業者與在地農民提供,有創意西點、美味芋頭,特別是前菜就送上蔡綉佳的冰心番茄,用酸甜滋味,打開賓客味蕾。涌翠閣的老屋美食盛宴,吸引許多慕名者前來,覺得歷史空間與在地食物結合,相當有意義。

夜色中,老屋散發溫馨光芒,傳出優美琴聲,訴說著一棟老屋的新生力量,一群人以多元思維,結合在地力量,為土地找尋生機,開創屬於雲林的地方創生之路。

 

熱門事件
學科
文化
縣市
  • 雲林縣
關鍵字
古蹟文創, 古蹟活化, 文化資產, 老屋保存, 地方創生, 歷史建物, 在地農業

日本興起地方創生思維,以地方人力結合在地產物,透過創意巧思,提升地區的文化與經濟。在雲林虎尾,一間保留下來的歷史老屋,成為地方創生平台,將文化與農作進行連結,開展屬於台灣的地方創生。

影片網址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採訪/撰稿 郭志榮
攝影/剪輯 張光宗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金門土雞返鄉路

摘要
吃雞「起家」,辦桌、入厝,祭祖、圍爐,通通少不了牠。土雞是和台灣人飲食文化最為密切的經濟動物之一。對生產效率的追求,進口雞種的普及化,台灣各地農家常見的特色土雞品種,漸漸消失。台灣土雞血脈,如何繼續傳承?離鄉近三十年的金門土雞,要怎麼重新踏上返鄉之路,回到金門人的餐桌上?

仔細巡視雞舍,觀察雞隻們的健康狀況,輕輕撿起母雞剛產下的雞蛋。位在中興大學牧場中的這幾座雞舍,跟一般養雞場看起來雖然沒有太大不同,卻是保存著台灣土雞種原的諾亞方舟,有來自花東、新竹、嘉義、金門等地的特色雞種,牠們的外表和血緣,都和市面上常見的商用雞種,很不一樣。

時間回到1981年,剛從美國學成歸國,在中興大學畜牧系任教的李淵百,在當時擔任農發會技正黃暉煌的支持下,開啟了台灣土雞研究。

李淵百回憶,當時台灣根本沒有土雞的研究資料,他於是到各地區調查,發現雞種變化非常大,譬如台東跟花蓮那時候的土雞,是黑色小型鬥雞,苗栗新竹一帶客家庄養的,則是大型鬥雞。

隨著社會型態變遷,養雞產業逐漸朝著專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追求更高的飼養效率,成為雞農目標。體型小、飼養時間要將近半年才夠成熟的土雞,雖然風味較佳,生產成本卻很高。有民間育種業者,將國外引入的雞種,和本地土雞配種成肉量多、飼養時間短的「仿土雞」,受到農民歡迎。目前市面上能買到的土雞,其實就是這種土洋混血的雞。

自由貿易的腳步,更將吃炸雞的美式速食文化,還有生長效率更高,35天就能上市的白肉雞飼養模式,帶進台灣。

眼看地方特色雞種,消失速度越來越快,李淵百決定在中興大學成立保種中心,帶著學生全台奔走,收集各地特色土雞品種,他認為這些雞種應該有一些特色,雖然還不知道會有什麼用途,至少先保留下來,不一定將來還有用。

大自然自有一套公平而奧妙的運作法則,長肉長得快、生蛋生得多、抗病力強、肉質風味佳,這些優點,並不會同時存在一種雞身上。當追求生產效率成為唯一目標,就必須犧牲其他能力。李淵百想保存的,正是土雞身上這些多樣化的特性。

為公雞人工採精,再幫母雞人工授精,保持品種純淨。收集種蛋之後,依照家族的不同,標上編號,分別孵化,再幫剛孵化的小雞別上翼標,也就是雞的身分證。這樣的工作,三十年如一日,讓台灣土雞得以代代相傳。研究人員也以這些種原庫為基礎,持續選育新品種。

中興大學動科系教授陳志峰,接手李淵百的土雞研究工作後,除了為保種雞建立DNA資料庫,也進一步和法國、越南、泰國的保種單位合作交流。從DNA的層次,來分析台灣特色地方雞種的遺傳與生物多樣性,結果發現跟其他國家的雞種相較,確實有獨特性。

保種雖然重要,卻不是短時間內能看到成果,興大保種中心一度連飼料錢都付不出來,差點斷炊。如何爭取更多經費和資源,一直是個難題。更大的考驗在於,要怎麼讓這些土雞,重新回到民眾的日常飲食,而不只是侷限在學術用途,台灣土雞才能生生不息。在眾多雞種中,來自戰地的金門土雞,肩負起打頭陣的任務。

早年金門軍事管制,對外聯繫不易,讓本地的特色土雞,得以保存下來。管制解除後,雞種自由頻繁交流,金門土雞幾乎消失。幸運的是,1991年,當時中興畜牧系的學生翁嘉駿,將金門土雞帶回學校保存。事隔近三十年,這些土雞踏上返鄉路。

目前,畜試所對於想要飼養金門土雞的民眾,採取登記制,一次可以領30隻小雞。但是種雞數量有限,2016年雞舍又遭到莫蘭蒂颱風吹毀,使得小雞供應很不順暢,這批新加入的生力軍,對金門土雞的推廣將是一大幫助。

在金門養雞,還有項獨特資源,就是金門酒廠所產生的酒糟,每天高達三百噸,如果沒有妥善處理,不但會散發臭味,對環境更是一大負擔。拿來作為飼料,讓養出來的雞帶有特殊風味。不過只靠這些動物來吃,消耗酒糟的速度還是太慢。台大退休教授何國傑進一步引入飼養黑水虻的技術,來加速處理酒糟。

吃掉酒糟之後,長得又大又肥的黑水虻又可以取代玉米、黃豆、魚粉等進口原料,做為雞飼料,開啟循環經濟的新模式。

從對生產效率的追求,到現今漸漸有消費者,開始反省工業化畜牧的問題,希望選擇友善生產的畜產品,這些一度被市場淘汰的特色土雞,總算有機會重現價值。

親手將小小金門雞,溫柔的放進新家,李淵百和興大團隊呵護了近三十年的土雞血脈,終於回到故鄉。興大保種中心裡,還有許多曾生活在台灣各地區的土雞,也在等待能走上返鄉之路的一天。

學科
動物, 農業
縣市
  • 金門縣
關鍵字
土雞, 經濟動物, 特色雞種, 生產效率, 仿土雞, 白肉雞, 友善生產, 黑水虻

吃雞「起家」,辦桌、入厝,祭祖、圍爐,通通少不了牠。土雞是和台灣人飲食文化最為密切的經濟動物之一。對生產效率的追求,進口雞種的普及化,台灣各地農家常見的特色土雞品種,漸漸消失。台灣土雞血脈,如何繼續傳承?離鄉近三十年的金門土雞,要怎麼重新踏上返鄉之路,回到金門人的餐桌上?

影片網址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採訪/撰稿 陳寧
攝影/剪輯 張光宗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翻轉耗能建築

摘要
選購保溫杯或買冰箱,你一定會注意它保溫保冷的效果,但是買房子的時候呢?一棟棟耗能建築,到了夏天就成了吃電怪獸。其實改造耗能建築並不困難。究竟有哪些妙招,可以讓房子退燒,健康又省荷包呢?

走進台北士林這條小巷,一整排都是三四層樓的透天厝,其中一戶綠意盎然,樟樹、柳樹、茂盛枝葉,就像是替房子撐起一把綠色洋傘。

屋主趙先生六年多前搬到這裡,為了解決房子西曬問題,他先是種樹,不但自己家種,還幫左右鄰舍種,幫鄰居的房子降溫。光是種樹還不夠,外牆做外遮陽,窗戶外也加裝碳化竹簾和電動百葉簾。

不但外牆和窗戶要散熱,趙先生也設計屋子的通風路徑,屋子後方天井的冷空氣進入室內,由下而上利用空氣對流原理,讓熱空氣從上方排出。家人幾乎全天在家,但是一天當中開冷氣的時間只有三、四個小時,夏季一個月電費只要1400元,相較於沒有做隔熱的鄰居,一個月電費高達6000元,省下的電費非常可觀。

另一位住在大樓的石小姐,則是營造屋頂農園,鋪設隔熱層,讓屋頂不再發燙。除了屋頂隔熱,利用外遮陽,外掛黑網、彩色網或竹簾,都是幫房子降溫的好方法。

強迫關冷氣不是節電的好方法,幫建築散熱、隔熱,才是省電王道。台灣90%以上的建築都是水泥構成,水泥蓄熱能力強、隔熱能力差,這些熱能會以輻射方式不斷釋放,夏天很多房子室內牆面都超過35度。因為房屋隔熱太差,大家只好冷氣全開,造成都市溫度不斷飆高的惡性循環。

邱繼哲自己住家的牆壁,全都舖設1.5公分厚的PS板做隔熱,他還自創雙層窗戶,窗戶間加掛百葉簾,夏天散熱、冬天保溫。

不只是一般住家,許多工廠廠房在興建時都開始採用遮陽、通風等節能手法。桃園龍潭這家髮妝工廠,廠房設計之初,就將當地地勢、陽光與風向納入考慮,建造出冬暖夏涼的建築。廠房剛開始設計時,就根據光線與風向,安排辦公室、會議室和工廠的位置,屋頂還用鵝卵石與土壤層層隔熱,牆面利用垂直綠化與雨水回收降溫,辦公室一年開冷氣的時間不到一個月,每年約可節省140萬電費。

在許多先進國家,對建築的能源耗用都有嚴格規定。以德國為例,從1977年制定建築節能法至今,標準不斷加嚴,新建築物的耗能量降到只有之前的十分之一,德國的房子再買賣或租賃時必須提出能源護照,明確記載空調使用、隔熱等能源消耗狀況。德國還推出一種「被動房」的認證,房屋的外牆跟窗戶,必須達到最嚴格的保溫隔熱標準,讓空調耗電量降到最低。

葉士傑在歐洲讀建築設計,回台灣後決定將德國被動房的概念應用在台灣,他將台北一間舊公寓改造,成為台灣第一間取得德國被動房認證的房子

被動房非常重視外殼的保溫隔熱,窗戶採用隔熱的雙層玻璃外加氣密膜,室內安裝全熱交換機,確保在開冷氣同時也有新鮮空氣。為了精準算出房子的耗能量,德國開發出一套簡單清楚的軟體,房子改造前後可以節省多少電,透過這個程式一目了然。被動房在台灣遇到的一大挑戰是濕度問題。台灣高溫、高濕,跟歐洲的環境大不相同,在降溫外還必須除濕,冷氣使用才會更有效率。

新加坡同樣處於高溫高濕環境,近年來新加坡政府大力推動建築節能,延攬世界各國的人才到新加坡做研發,新加坡-ETH研究中心的未來城市實驗室,就設計了一套既節能又省空間的空調系統。

一般大樓的中央空調,在降溫同時還要降低空氣中的濕度,中央空調的冷水必須維持在6到7度。但是3for2計畫中,將空調分成兩個系統,一個負責引進戶外新鮮空氣,經過熱交換的降溫、除濕後,再從地表緩緩釋出,讓人體感覺更舒適。另一個系統是天花板上的冷水管,由於空氣中水氣降低、冷氣效率提高,空調的冷水,只需要維持在16度。因為冷卻水的溫度不需要太低,這套系統比新加坡大部分中央空調節電40%,此外更大的效益是,它可以大幅減少傳統中央空調管線所占用的空間,增加業者投資意願。

回顧台灣,空調一直是尖峰用電主要來源。邱繼哲指出,我們夏季尖峰用電比起其他季節高出了25%,相差高達6000MW以上,比起三座核電廠裝置容量還多,而空調用電中大部分是用來冷卻建築物,如果能改善建築的隔熱散熱,可以大幅降低尖峰用電。

其實政府在建築技術規則中,對空調的節能、建築外殼的隔熱等也有訂出規定。邱繼哲認為政府雖然有訂建築熱傳透率等標準,但只適用於新建築,而且標準太過寬鬆。對於新建築外殼的隔熱性能,政府是否真有認真查核,也是個問題。

舊有建築方面,建研所表示從2003年開始,政府對中央廳舍與大專院校做建築節能改善的補助,總共花費14.7億,每年可省電費3.2億,不到五年成本就回收。包括建研所所在的大樓也經過改善,才解決了西曬問題。但在私人建築方面的節能改善,目前政府並沒有獎勵機制,一般民眾只能從網站或出版品上,了解相關資訊。

相較其他國家,德國早已定出嚴格的建築節能規範,新加坡也提出優厚的獎勵措施,計畫到2030年,全國80%的建築都是綠建築。台灣在建築耗能上的管理能不能再加把勁?

夏季尖峰、用電飆高,解決電力吃緊的治本之道,要從建築節能著手。讓房子退燒,居住環境會更健康,用電量也才會有下降的可能。

學科
能源, 生活
縣市
  • 台灣
  • 台北市
  • 桃園市
  • 龍潭區
關鍵字
耗能建築, 隔熱, 建築節能, 被動房, 空調系統, 尖峰用電, 綠建築

選購保溫杯或買冰箱,你一定會注意它保溫保冷的效果,但是買房子的時候呢?一棟棟耗能建築,到了夏天就成了吃電怪獸。其實改造耗能建築並不困難。究竟有哪些妙招,可以讓房子退燒,健康又省荷包呢?

國外
  • 歐洲
  • 德國
  • 亞洲
影片網址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採訪/撰稿 張岱屏
攝影/剪輯 陳添寶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頁面

Subscribe to RSS - 本週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