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播出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台灣因為缺乏相關研究,並沒有完整的統計數據,只有零星的個別紀錄。但從今年(2020年)8月底到10月初,短短不到兩個月,就有七隻在校內或學校周邊撞窗死亡的鳥,被送到台灣大學動物博物館,在博物館擔任解說員的生命科學系四年級學生謝季恆表示,由於鳥屍可能被清除、被流浪動物叼走,或在無人發現的情況下腐爛,加上有些沒有當場死亡的鳥,可能因內傷死在其他地方,因此這七隻鳥屍背後,可能代表著龐大的窗殺黑數。

鳥兒之所以會撞上玻璃,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室內光線比室外暗,或是玻璃上貼了隔熱紙,室外景物就容易在玻璃上形成鏡像反射,鳥類無法分辨眼中的藍天綠樹只是倒影,便會一頭撞上玻璃;不反射景物的透明玻璃則具有穿透效果, 別說是鳥,人也可能因此發生碰撞意外。

不管是留鳥或候鳥,都可能成為窗殺受害者,保育類的鳳頭蒼鷹也不例外。鳳頭蒼鷹是唯一能在都會區穩定繁殖的日行性猛禽,公園、校園綠地都能看見牠的身影,但也因為住得離人類很近,發生車禍、窗殺等各種意外的機率也較高。牠與另一種都會常見的夜行性猛禽領角鴞,合計占了台灣猛禽研究會救傷站,每年會收治猛禽的80%左右。

台灣猛禽研究會獸醫師王齡敏估計,每年來到救傷站的七、八十隻鳳頭蒼鷹裡,大約有四分之一是因為撞玻璃受傷。為了讓更多人了解窗殺問題,研究會近年開始與學校合作進行教育推廣,並提供改善建議。

王齡敏在進行教育宣導時,總會提到一個常見的迷思,就是在大面積玻璃上只貼一、兩張猛禽貼紙,無法防止窗殺:「大家會直覺認為猛禽的形象可以嚇鳥,可是因為它不會動,鳥不會在意一個不會動的東西。」


單一的猛禽貼紙並無法發揮作用,關鍵在於密度

猛禽貼紙對鳥來說,只是單純的障礙物,牠們仍會試圖從貼紙周遭穿越而撞上玻璃。防治窗殺的措施要能發揮效果,關鍵在於密度。根據美國奧杜邦學會的實驗結果,寬五公分、長十公分的布置間隔,能夠減少90%以上的窗殺。只要符合這樣的原則,懸掛細線、標籤貼、油漆筆等隨手可得的材料,都可應用於防治窗殺。此外,因為玻璃的鏡像反射是從外側產生,無論是哪種布置,都必須在玻璃外側進行,才能發揮最大效果。

當一個地區出現新建築或新的公共設施,也可能提高窗殺發生機率。例如2018年年底營運的淡海輕軌,採用透明隔音牆,就曾發生鳥類撞擊事件。王齡敏表示,雖然新建築的窗殺事件可能隨時間過去而減少,有時可能長達數月都沒有發生,但台灣位於候鳥遷徙路線,每年也會有新的幼鳥出生,這些鳥仍有可能因不熟悉環境而發生窗殺。

另一方面,近年有越來越多新建築傾向使用大面積玻璃,無形中更增加窗殺的風險。王齡敏指出,美國紐約市議會,已在2019年12月通過法案,新建或翻修建築的玻璃,必須要有90%以上的防鳥撞設計,才能取得建照。「美國的綠建築規範是有把鳥類友善玻璃列入評分的,但我們的綠建築目前沒有考慮到這部分。」王齡敏希望未來政府單位在進行公共建設時,能在設計階段就將窗殺防治納入考量,如此既能起到示範作用,也能避免完工後再改善,必須花費額外成本。

當鳥類與人類的生活環境高度重疊,思考如何為牠們打造友善的城市空間,是我們共同的責任。期望未來我們的城市中,不再有看不見的陷阱,讓這些有翅膀的朋友,自由翱翔天際。

學科
動物, 城市
縣市
  • 台北市
  • 新北市

請輸入稿頭

影片網址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採訪/撰稿 林書帆
攝影/剪輯 賴冠丞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這群蜂對李漢章來說,不但是環境指標,也是教材。除了延續父輩留下來的蜜蜂,他也定期舉辦課程,推廣養蜂,希望民眾因為養蜂,更關注周遭環境。

養蜂就一定會遇上虎頭蜂,因為虎頭蜂會捕食蜜蜂,讓蜂農傷透腦筋,李漢章有不同的應對原則,他說,虎頭蜂出現,是因為本來牠住的地方被人類占領,既然使用環境資源,何不大方一點,分享給虎頭蜂吃?

農藥使用、棲地劣化、氣候變遷,讓蜜蜂深陷生存危機,推廣養蜂,多一個人理解這些問題,就多一個改善的機會。李漢章用自己的力量,希望更多人用尊重與珍惜的態度,面對蜜蜂這種不可或缺的生活伴侶。這不只是幫蜜蜂的忙,最終也是幫人類自己的忙。

學科
動物, 城市
縣市
  • 新北市

請輸入稿頭

影片網址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採訪/撰稿 陳佳利
攝影/剪輯 葉鎮中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小琉球生態導覽員陳昇樺,帶著遊客進入有人數管制的潮間帶,認識生態。但是這裡有許多海邊景點,並沒有管制,人潮在潮間帶遊玩,造成生態問題。

另外在小琉球,大部分是一日遊,騎著摩托車看看風景拍拍照,行程匆忙,機車滿島穿梭形成交通問題,也失去深度體驗的機會。陳昇樺建議,遊客可以參加有教練、導覽員帶領的深度旅遊,認識這座島嶼。

小琉球周遭大約有三百多隻海龜出沒,只要到特定地點,就很容易看見牠們悠游海面的身影,但是因為遊客多,時常發生騷擾事件,依法一碰觸就會開罰三十萬,海巡署官兵會定時前往各景點,以多種語言呼籲遊客注意。

旅遊熱潮也造成小琉球大量興建民宿、飯店。根據統計,目前約有四百多間民宿、飯店,其中一半是近十年內興建,並且持續開發土地,建設新的住宿空間。最近白沙尾碼頭將興建飯店,引發關注。屏東縣議員蔣月惠前往抗議,要求注意小島飯店開發,可能更加大旅遊人潮的問題。

一場地方說明會上,業者說明開發計畫,預定興建十層樓,大約六十多間房的國際飯店,希望提升小琉球旅遊品質。屏東縣政府表示,飯店開發一切合法,已經獲得許可,因為開發面積低於一公頃,依法不需環評。

飯店將成為小琉球最高的建築,居民表達對開發與防災的憂慮,地方民代希望業者能作出改善,減少飯店量體。蔣月惠呼籲重視生態問題,善用土地,興建公共設施,改善環境。

延伸閱讀》啥米!小琉球也要BOT?
延伸閱讀》小琉球垃圾的旅程

蔡正男十多年前回到故鄉,經營民宿,推動海洋生態保護,曾經獲得國家環境教育獎。他希望帶動島嶼上的旅遊業者,加入環保署推動的環保旅店行列,透過旅客自備盥洗用品、續住不更換床單、毛巾等行動,減輕能源及水資源消耗,一起為守護島嶼環境努力。

島嶼天氣熱,人人想喝冷飲,長期造成垃圾問題,現在小琉球也推動租借鋼杯,目標減少塑膠使用量。

延伸閱讀》群眾的美麗減塑│活動自備環保餐具愛護環境

民宿業者洪茂林,多年前回鄉在祖厝經營民宿,並且推動獨木舟遊程,透過慢活旅行親近小琉球海域。對於大型飯店進駐,他希望從居民生活的角度思考,保留當地人的生存空間。

小琉球的民宿與飯店約有七成不合法,洪茂林認為政府應該優先輔導業者改善,走向合法,而不是一直核准財團進入開發。面對爆量的旅遊人潮,引發開發與生態問題,琉球鄉長陳國在思考總量管制的方式。

旅遊狂熱的小島,有著人們的愛,也造成環境的害。為了永續生態、世代生活,島嶼居民與熱情遊客都有一份責任,守護小琉球,不要浮濫開發,不要人潮塞爆,不要危害生態。

學科
海洋, 開發
縣市
  • 屏東縣
  • 琉球鄉

請輸入稿頭

影片網址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採訪/撰稿 郭志榮
攝影/剪輯 張光宗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鯨在八斗子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近年來,鯨豚擱淺逐年增加,過去每年不到一百起,近三年來平均一年就有150起,在基隆八斗子新設立的鯨豚救傷站,北部接二連三發生的鯨豚擱淺救援過程中,看到生命的脆弱與無私奉獻的專家與志工。

本該暢遊大海的鯨豚,為何擱淺?這問題有著上百種合理的解釋,但在牠們身上逐漸發現人類對海洋的影響。

我們該省思人類對大海的影響,這些鯨豚用生命給予血淋淋的提醒。

 

學科
動物, 海洋
縣市
  • 基隆市

請輸入稿頭

影片網址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導演 張弘榤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台灣的水獺屬於歐亞水獺,目前僅生存在金門,平常棲息在淡水環境,以魚類為主食,但食性相當廣泛,蛇類、鳥類都會捕食,還具有渡海能力,能向四周陸地擴散。台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李玲玲,長期研究水獺,發現過去軍管時代,金門保留許多水獺棲地,但是隨著時代變遷,不斷縮減。

水獺是夜行性動物,不容易在日間目擊,透過紅外線相機,紀錄到的生態影像,可以看見在夜間,水獺如何運用通道,在水域和陸地來回穿梭。道路旁一坨動物糞便,就是水獺排遺,可以藉此分析水獺狀況。

台北市立動物園負責水獺排遺分析計畫,研究人員前往金門,在黎明時刻出動,尋找新鮮糞便。台北市立動物園助理研究員張廖年鴻博士透過排遺進行DNA分析,分辨水獺個體,並建立家族系譜。

金門水獺數量,一般粗估在100到200隻。不過研究發現,水獺出生率高,但因為是獨居動物,領域性強,新生個體很快就會離開金門。所以張廖年鴻認為,高出生率及低留存率,很難判準數量。他以區域劃分圖說明,應該以水獺的適合生存數量來計算。

水獺的領域性極強,棲地具獨占性,一旦遭到破壞,就更難生存。關於棲地破壞,一個是水域環境的變動,因為水獺依賴水路移動,一旦水域環境變動,就會影響覓食。另一個是陸域環境的破壞,因為水獺習慣躲避在草叢育幼,如果土地遭到開發,就會影響生態。2014年金門水獺大金、小金被拾獲,就是因為棲地開發問題。

金門全力發展觀光,土地開發、道路建設和埤塘濕地減少,造成水獺棲地嚴重減損。近年的前瞻計畫治水工程,影響水獺生存。金門縣政府希望透過生態補償計畫,保護水獺生態,但專家擔心圍網的設計,沒有考慮水獺的領域性,太過單一的出口,反而限縮水獺的通道。

一段段水獺路殺影像,震撼社會。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主辦水獺生態研討會,希望讓人們瞭解水獺的生存問題與救援體系。根據協會統計,金門水獺的救傷,分別有路殺、打鬥追逐,營養不良、拾獲幼獸等狀況,於是一直有興建金門水獺中心的呼聲,提供即時救援與長期照顧。

保育水獺,擴大與恢復棲地功能,同樣成為重要關鍵,如何讓水獺棲地從大金門,擴散到小金門,成為努力目標。同時像是太湖堤岸,在考慮生態環境下,保持適當距離,讓人們還是能觀看到野生水獺。


照片提供 莊西進

台北市立動物園多年來進行水獺的域外保護工作,張廖年鴻比對台灣本島過去水獺標本,發現台灣與金門的族群相近,未來可以思考再引入台灣野地,擴大棲地環境。

金門水獺有危機,可愛身影背後,面臨消失命運,所以需要更多人關心,保護棲地,保育生命。

《我們的島Podcast》金門居不易,水環境難尋,歐亞水獺怎麼活?

學科
動物, 開發
縣市
  • 金門縣

請輸入稿頭

影片網址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採訪/撰稿 郭志榮
攝影/剪輯 張光宗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黃牛的腳步緩緩前進,老農扶著犁,緊緊跟隨,煙塵隨著他們的腳步,一再揚起,落下。黃沙漫飛,有點美,但是在這樣的田地耕種,有點苦。土壤貧瘠,能種的作物很有限。林添福年輕時,主要的作物是花生,採收之後,清理乾淨,剝殼,可以送去油行榨油。

曾經,花生油是金門很重要的民生物資。現在,榨花生的油行已經找不到。盛極一時的榨油歷史,只剩些微痕跡,在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中,兩座大油車雖然斑駁、生鏽,不能再榨油,卻是難得的產業見證。在金沙鎮沙美老街的一處民房中,也保存著這段歷史。

金門東邊最熱鬧的老街,沙美老街,明清之前就存在,八街八巷的特殊格局,被稱為八卦街。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教授李乾朗說,沙美老街是曲折的巷弄,可以避強風,也就是「曲巷冬暖」。

初建時期,整個街區為了防範海盜入侵,在二樓設有十六道隘門,而且二樓的女兒牆能相通,方便居民聯合抵禦外敵。整個街區最中央,街道的地板保留著最初模樣。不同年代的建築,凝結川流的歲月,老街的命運如同開到荼靡的花朵,繁盛到極點就走下坡。

由於國軍駐紮,商機轉移到老街外圍的金沙戲院一帶,老街裡的房子人去樓空,老舊破損,甚至有傾倒危險。2015年起,金門縣政府基於安全考量,將部分頹屋的牆壁,塗上泥灰加以穩固,特殊的色澤,意外成為爭相拍照的打卡新景點,沙美摩洛哥。

沙美摩洛哥帶動老街再度翻紅,推手是在這裡長大的張玲月,她親手種植花草,把歐洲巷弄的意象帶進老街。當年為了防範海盜而設計的街廓,巷子難以一望到底,有點像迷宮,張玲月也親手DIY,製作簡易路標。一面改善環境,一面透過活動與網路,大量宣傳,兩年多前,終於把故鄉捧紅。

但是這裡的基本設施並沒有因為火紅而跟著提升,缺乏區域性的整體發展規劃。設施不足,沙美摩洛哥會曇花一現嗎?

惦念著家族的老油行與充滿成長回憶的老街,張玲月希望沙美能夠長紅。2018年金門縣政府的「沙美特色街區風貌維護輔導實施計畫」讓她看見希望。無人居住的街屋,結構日漸損壞,修繕不能再等。

金門縣政府為了形塑老街的整體風貌,鼓勵屋主進行建物修繕,補助50%的經費,並且以設定地上權的方式,取得十年的街屋使用權,有興趣的業者未來可以投標承租。整個沙美老街大約有110棟建築,第一階段的示範計畫有6戶聯合申請。

張家的百年油行,緊鄰這排街屋,也一同送件申請,但是過程卻不太順利,原因是土地所有權人中,有一位因具備公務人員身分而必須將財產信託。要解除信託才能申請修繕補助。在解除信託後,重新送件。

等待結果的日子,張玲月整理起家族文物。油行中,保存了清代同治年間、民國初年的古老帳冊。她說:「我們家的油行在沙美地區是最大間的,文物也都保存的很好,包括房子結構、製油文物,應該是被保護的重點之一。」

金門縣政府對傳統建築的修復補助,從2011年至今已經投入8億經費,修復了六百多棟,在這些修繕經驗中,建物產權是相當棘手的項目,因此縣府希望由居民主動提出申請。張玲月認為,示範計畫的選擇標準,應該更仔細篩選有意義的建築物來保護。

目前沙美老街的示範計畫進入設計階段,另一個問題是,縣府的規劃能不能維持住整體風貌。李乾朗建議,古街道的保存要追尋古跟今的平衡,對門面、店面,保持它原來的形式要有共識,可以用公約的方式來規範。另外,建築修復是一個開始,終極目標是社區總體營造,要去挖掘沙美的產業,跟古街結合,這樣就會有將來性。

金門縣政府建設處處長文水成表示,沙美古街是金沙的亮點,有亮點、有創意,就帶動生意進來,民宿、餐飲、文創、青創,未來有許多發展可能,地方創生的核心價值將奠基在沙美。

發展數百年,沉寂數十年,當沙美老街再度被關注,人氣為它引來修繕的機會,這項改變帶給它的,將會是什麼樣的未來?

學科
文化
縣市
  • 金門縣

請輸入稿頭

影片網址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採訪/撰稿 陳佳利
攝影/剪輯 葉鎮中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當時營區的指揮官叫中村大佐,他住的官舍就是那棟,白色門窗。」八月中旬,趕在修復前夕,志工帶著遊客,一覽將軍府的日式風情。

整個園區種植了許多大樹,有些結滿果實,有些姿態曼妙,微風在空間中流動,洋溢的不只文化氣息,還有很鮮活的生態。舒適的環境,是花蓮市民生社區的志工悉心照顧的。

備受居民珍惜與遊客的喜愛,整個宿舍群將有8棟建築被修復。文化部從2018年起,推動「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花蓮縣政府以「花蓮市太平洋臨港廊道歷史場景再現計畫」向文化部申請到2.4億元經費,其中的1.6億元,將用於將軍府的建築修復。

目前將軍府宿舍群已經開始施工,暫時不對外開放,希望藉由軟體與硬體的搭配,延續歷史建物的生命。

學科
文化
縣市
  • 花蓮縣

請輸入稿頭

影片網址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採訪/撰稿 陳佳利
攝影/剪輯 葉鎮中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提到雲林縣斗六市,你可能會想到吃的文旦,其實斗六在漫長的發展脈絡中,保留了一些很有故事的歷史建築,1927年為了紀念日本裕仁皇太子訪台而興建的行啟紀念館,就是其中之一。在紀念館後方,有一大片空間,隨著時代演進,從斗六公園變成籽公園,裡面的廣場,也從跑馬場、野球場、網球場,轉變為籃球場,陪伴斗六人度過休閒時光。

籽公園裡的籃球場建置數十年,使用率高,只是時間久了,地面與籃框難免損壞,雲林縣政府向體育署申請1360萬補助,加上縣府補助640萬,斗六市公所自籌500萬,總共有2500萬元的經費,準備改善鋪面、新設不鏽鋼的籃球架、夜間照明等等,並且要挑高屋頂,成為風雨球場。這項改善計畫,引發城市景觀與文化保存的爭議。

「雲林縣治文化不容破壞,再造歷史現場、不要風雨球場。」民間團體前往縣政府陳情,說明斗六市現存歷史建物串連起的城市價值,強調整體景觀協調與歷史脈絡存續的重要。

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助理教授王新衡表示,從行啟紀念館到斗六分局旁的日式宿舍群,行政軸線象徵斗六市作為雲林縣治的重大文化意義,歷史城區的保存,勢必會因為風雨操場興建,造成整體景觀的破壞。

斗六在地建築師紀璟凱提醒,公共空間的規劃,應該顧及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加強與公民的對話,藉由前導工作坊的討論,可以促進共識,才不會造成後續問題出現。

對此雲林縣政府回應,目前籃球場已進入規劃階段,遮雨屋頂的高度,介在8到12公尺間,不至於影響整體景觀,如果異地興建,經費將被教育部收回。規劃完成後,會召開說明會與居民溝通。


圖片提供 雲林縣政府

城市的面貌,本來就會隨著時間改變,一路走來的共同過去,無形的歷史需要附著在有形的物質上,文物、建築、聚落、城市,由小而大,建構整體感。這項風雨籃球場爭議,突顯出歷史價值如何貼近常民生活的難題。

學科
開發, 文化
縣市
  • 雲林縣
  • 斗六市

請輸入稿頭

影片網址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採訪 葉鎮中,撰稿 陳佳利
攝影/剪輯 葉鎮中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清華大學曾晴賢教授團隊在主管機關核准下,進行日月潭捕虎計畫。研究人員利用輕微的電流,將魚虎電暈,當昏沉沉的魚虎浮上水面,再用網子撈起。研究人員與當地漁民合作,沿著潭邊移除了幾十窩的魚球,小魚虎如果不除,未來可能百倍地增加。

有人認為,日月潭內已經充斥各種外來魚種,多一種魚虎也無所謂。但魚虎生長快速,食量大,研究團隊解剖魚虎的胃含物發現,魚虎基本上什麼都吃,而小魚虎吃的大都是原生種的蝦虎。日月潭漁民常捕撈的漁獲,包括奇力魚、曲腰魚,也都受到魚虎威脅。漁民擔憂魚虎會將湖裡其他魚苗掃光,未來幾年恐怕會無魚可抓。曾晴賢認為,發展魚虎料理,鼓勵漁民捕撈,是抑制族群成長的一個辦法。


照片提供 鄭智民

還有一種體型和魚虎相似,常常被漁民誤認的是線鱧,俗稱泰國鱧。和小盾鱧同樣是鱧科魚類,也是外來種,顏色不像魚虎鮮豔,但適應力比魚虎更強,擴散範圍也更廣泛,除了危害溪流原生魚類,也常隨著溪水侵入養殖魚塭。

泰國鱧和小盾鱧一樣具有上鰓器官,缺水時可以直接交換氣體,把池水放乾還可以存活一段時間,在泥地扭動前行,尋找水源。漁民想了各種辦法還是無法抑制。苗栗這處魚塭,就因為泰國鱧入侵,漁民一年心血被吃得精光。

魚虎和泰國鱧四處氾濫,不但是生態的災難,也是漁民的惡夢。面對外來魚種擴張,除了倚靠政府和漁民合作移除外,民眾也要避免任意放流,以免造成難以挽回的生態浩劫。

學科
動物
縣市
  • 南投縣

請輸入稿頭

影片網址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採訪/撰稿 張岱屏
攝影/剪輯 顏子惟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台東池上是重要的稻米之鄉,優美的農業地景,更是讓人驚豔,守護池上農地成為居民的共同心願。但是在池上火車站後方一塊土地,最近開始整地,準備設置光電場,居民擔心遊客到池上的第一印象,就要被破壞。江玉麟是都市人,因為愛上鄉村生活,舉家搬到池上,並積極參與社區事務。看見光電開始進入池上,他擔心將引發破窗效應。

池上土地種稻變種電,引發居民議論,也成為全國關心的事件。池上鄉長張堯城在開發現場,舉辦協調會,許多地方居民前來討論。台東縣政府說明,外界有所誤解,雖然這片土地一直在種稻,但地目上已經重劃為建地,不是農地。

張堯城表示,不反對發展光電,但是開發在城鄉重劃區的土地上,未來可能影響附近建設,還是希望業者停止興建。現場討論達成初步共識,鄉公所協助找地,讓光電業者遷移開發。業者強調完全合法,如果鄉公所找不到地遷移,光電場會繼續開發。

池上鄉有一塊山邊的國有地,土地劃為特定農業區,但是不利耕作,鄉公所推動五十多公頃,做為光電場,達成稻米電鄉的願景。計畫中的光電場,掛滿抗議布條,環保人士認為閒置的特定農業區,只要引進水源,就是很好的耕地。

花蓮縣鳳林鄉一處農地上,興建了一座小型光電場。根據花蓮縣政府統計,全縣地面型光電場目前大約有八十多件申請案,只有九件通過,農業處不支持在農地設光電。這個區域附近,未來兆豐農場計畫推動450公頃光電區,將成為全國最大的地面型光電場。

兆豐農場設置光電場,曾召開地方說明會,但是開發案還在計畫中,並未成案。花蓮縣政府表示,大型光電場設置,依法必須交由中央審查,由內政部進行土地變更審議。另外農委會在光電檢討公聽會上說明,將針對個案進行檢討與審查。

花東農地發展光電,業者積極投入。以台東為例,已經有多件提出申請,仍在審核中。光電業者提出一公頃一年四十萬的租金,甚至比喻成孝親的養老金,吸引農民加入。外界憂慮,光電侵入農地,將影響農業生產,業者卻認為光電進入農地,有助解決休耕與廢耕的問題。

有些農民也擔心,農地一直種光電,未來後代無法回鄉種田。看在一些有耕作的農民眼裡,其實換算下來,沒有高出多少利潤。更擔心,一旦變更地目,未來要恢復農地可能更加不易。

創造農地價植,讓農地農用,成為許多農民的心願。池上一家農戶,十多年前轉做民宿,並且種樹木,推動生態化農園。引進種植沙梨橄欖,發現果實富含多種營養,具有經濟價值,開始進行加工,製作成農產品。同時開發農事體驗課程,讓遊客深入農村生活。對守護農地的一家人來說,好好照顧農地,就能永續發展。

推動綠能光電,應該慎選位置。花蓮置有陽光電城,推動屋頂光電。鳳林鄉也利用垃圾掩埋場土地,興建光電場,避免破壞農地。綠能光電進入農鄉,關係到土地利用的規範問題,也反映著,如何發展農業,讓農地不閒置,堅持農地農用的精神。

學科
開發, 能源
縣市
  • 台東縣
  • 池上鄉
  • 花蓮縣
  • 鳳林鎮

請輸入稿頭

影片網址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採訪/撰稿 郭志榮
攝影/剪輯 張光宗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頁面

Subscribe to RSS - 本週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