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研究員游崇瑋表示,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排水孔,因為陰暗又潮濕,提供了蛇、青蛙等動物的棲身之處。游崇瑋表示北橫公路生態豐富,是生態調查熱點,生物樣貌豐富度高。以蛇類來說,台灣本島有48種,光在北橫紀錄到的蛇類就超過七成。他更提及稀少的保育類動物金絲蛇,僅剩北橫路段能夠零星見到蹤影,可惜有時看到時都被路殺了,當排水孔遭到水泥密封,蛇類爬到馬路上的機率大增,更增添路殺風險。
生態保育人士因此紛紛在網路上流傳,希望公路單位手下留情,上週四(4/16)台灣生態工法基金會與路殺社、特生中心、公路總局養護處等單位現勘。北橫生態志工傅家賢帶領我們看到一處積水處,說明裡面莫氏樹蛙的蝌蚪正在游動,全身綠色的莫氏樹蛙是台灣特有種,繁殖季的時候,會利用排水孔產下卵泡,之後順勢就掉落積水處,邊坡植物飄落的落葉恰巧成為蝌蚪覓食和躲藏來源,形成小小的生態系。
公路總局養護處復興段長范又升表示早先邊坡工程設置的排水孔,在沒有作用後,為了養護方便,後續才用水泥封住洞口,沒有想到,排水孔已具有生態功能,在專家學者的建議下,已陸續在這幾天敲除水泥,繼續提供給小動物使用。
過去,道路工程一直欠缺生態思考,透過這次案例,工程單位和生態團體彼此良性溝通,在北橫公路上也就邊坡除草、落葉整理、引導廊道等相關措施做具體溝通,雙方也希望藉由討論,打造出合作模式,並有機會檢視北橫公路的其他路段可以做更多的生態規劃,讓北橫公路的生態與工程可以做到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