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溪起源於三千多公尺高的白石山東麓,溪水向東奔流,匯入花蓮溪。它是台灣少數完全沒有人工攔水設施的溪流,仍然保有著自然原始的風貌,溯溪而上,彷彿進入了野生動物的國度。萬里溪也是許多洄游性魚類的棲息地,像保育類的鱸鰻、台東間爬岩鰍、喜歡生活在激流深潭中的何氏棘魞、以及俗稱苦花的鯝魚,在這裡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
三年前,台電計畫在這裡興建西寶水力發電廠,這項計畫將大幅度改變溪流的面貌。
台電表示,西寶水力發電計畫主要是為了開發台灣的自產能源、促使區域供電均衡,並且配合全球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管制,達成2020年水力發電佔系統11%的目標。但是,根據台電所作的「長期電源開發方案」,水力發電系統的比重,預測將由民國九十年的5.4%下降至民國一百零二年的3.0%。發電量只有7萬千瓦的西寶水力發電廠即使發電運轉,也無法達到2020年水力佔11%的預期目標,以此做為興建西寶電廠的理由,似乎是自欺欺人。
耗資113億的西寶水力發電計劃,將在萬里溪上游興建攔水壩,利用落差引水發電,同時為了增加發電效益,在南邊的馬太鞍溪也將興建水壩,穿山鑿壁,利用4.7公里長的引水隧道,將馬太鞍溪的水送往西寶電廠。這個電廠發電量不大,但是影響範圍卻相當廣泛,首先衝擊到的就是下游馬太鞍部落生存的命脈。
馬太鞍,這個傍水而居的阿美族部落,生活、生計與捕魚祭等傳統祭典,都在水邊舉行,可以說水是馬太鞍部落的生命。部落居民擔心,西寶電廠興建後,馬太鞍的數百公頃的良田溼地將成為荒漠。對於馬太鞍溼地可能面臨的缺水危機,台電表示,未來將以民生及灌溉用水為優先,有多餘的水才會引到電廠發電,但台電的說法仍無法解除居民的疑慮。
灌溉用水與發電用水的水源之爭,還在未定之天,但是電廠工程對於周遭生態環境的衝擊卻已造成。我們走進西寶電廠預定地,主體工程尚未進行,但是周邊的道路的整建工程,在山坡地上大面積砍伐林木,嚴重破壞水土保持。
開闢施工便道的棄土,被順勢傾倒在河床上,未來施工期五年,施工廢土將棄置於萬里溪及馬太鞍溪上游集水區的山溝內,為下游居民的安全埋下了隱憂。
政府將水力發電列為無污染的潔淨能源,積極地在東部開發水力資源,但是對於當地居民來說,水力電廠卻是不受歡迎的鄰居。去年十二月,南瑪都颱風過境,洪水夾帶泥沙衝破萬里溪下游的堤防,林田山居民緊急撤出,居民懷疑這次前所未有的災害,可能是台電的工程棄土惹禍。颱風過後,萬里溪下游的居民發起連署,並召開說明會,要求台電在施工品質無法改善之前,立即停工,並簽署環保承諾書。
去年敏督利颱風之後,大甲溪沿線的水力電廠受重創,水力電廠的存廢與經濟效益備受關注,而新的水力開發計畫卻依舊大無畏地進行著。
西寶電廠,這個發電量七萬千瓦,耗資上百億,投資回收年限43年,預估壽命50年的水力電廠,台電也坦承它的經濟效益不高。未來它還要面臨上游崩塌日益嚴重、泥沙淤積導致水庫壽命縮減、馬太鞍溪水源短缺、溪流生態遭巨大破壞等負面的效應。在主體建設尚未發包動工之前,是不是該暫停施工,重新評估西寶電廠的實質效益,更細緻地對待土地的活水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