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蚯蚓大入侵

採訪 比恕依˙西浪
攝影 葉鎮中

原產在南美洲的 Potascolex,目前沒有正式的中文名稱,有人稱牠為南美鞍帶蚓或者熱帶環毛蚓;5年前首度被發現於台灣大學的校園,最近也在南仁山自然保留區被發現。這個發現讓生態學家戰戰兢兢,因為牠有可能影響本土蚯蚓種的數量及植物生態系,並且會向大氣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成功大學生物系客座教授鄒曉明在參與南仁山土壤動物對植物凋零物研究的過程中,意外發現熱帶環毛蚓正局部入侵南仁山,現在台灣從南到北都有這種蚯蚓的存在。

遭入侵區域的蚯蚓密度較高,南仁山加阿魯溪的一邊,已經成為Potascolex的領域,河的另外一邊則尚未發現其蹤影,反而找到兩至三種鄉土種。相較於一般蚯蚓一年只能繁殖一次,且有固定的繁殖季節;Potascolex對環境的適應力強,一年365天都可以產卵,對台灣蚯蚓的生存空間造成威脅。

「現在全世界所有的藥裡面,70%直接來自於大自然。」鄒曉明指出,生物醫藥科技建立在物種多樣性上面,多一個物種或少一個物種,對於科技發展的潛力有很大的影響。

大量蚯蚓在土壤中的鑽動,正面來看,可以促進地上植物凋落物和地下土壤有機質的分解,讓植物得到更多的養分;但相反的,也有可能改變植物生態的組成,特別是當牠成為強勢的土壤動物的時候。

除此之外,目前全球每年土壤中二氧化碳的碳排放總量是60乘10的15次方;若以Potascolex佔全球所有熱帶性區域來計算,每年增加的碳排放量,幾乎等於人類使用石化燃料的碳排放量。

Potascolex入侵領域已進入非洲、澳洲、亞洲、北美洲和波多黎各(Puerto Rico)。對台灣來說,牠造成的影響包括溫室效應,以及聖嬰效應加劇的可能性,引發台灣乾季的嚴重缺水,已成為生態體系的不定時炸彈。

集數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