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關鍵字

洋蚯蚓大入侵

2003-05-26

原產在南美洲的 Potascolex,目前沒有正式的中文名稱,有人稱牠為南美鞍帶蚓或者熱帶環毛蚓;5年前首度被發現於台灣大學的校園,最近也在南仁山自然保留區被發現。這個發現讓生態學家戰戰兢兢,因為牠有可能影響本土蚯蚓種的數量及植物生態系,並且會向大氣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尋找雙連埤的未來|集思廣益的保育對談

2002-06-24

雙連埤是一個面積17公頃的內陸濕地,在這小小的面積裡面孕育了無限生機,尤其是水生植物的數量及種類更是可觀,但是這裡多元豐富的生態卻因土地是私人所有,而充滿許多不確定性。之前地主的整地及放水的行為,讓長期關切雙連埤的荒野保育協會非常擔心,縣政府也曾為此告過地主,檢察官最後以不起訴處理。近來宜蘭社區大學開辦公共論壇,邀請縣府、地主、生態工作者一起參與,找尋雙連埤的未來。

溼地生態系|那些孕育生物多樣性的搖籃

2001-07-02

生物由海洋演化到陸地的痕跡遺留在濕地。蚊蚋叢生、生人莫進,通常是濕地在人們心中的印象,因此總是成為人們亟欲揮之而後快的對象。但事實上,濕地生態系在自然界所扮演的角色和其它所有生態系一樣重要,不論是在河口、海灘、埤潭或人工魚塭, 都是過境候鳥的覓食天堂,甚至濕地本身獨特的生物相更是自成一格地在海與陸的邊緣生長…

落入人間的梅花鹿|從絕跡到復育回歸的故事

2000-11-20

三十年前,台灣梅花鹿因為經濟上的獵殺及棲地的被掠奪而在野外絕跡。之後在墾丁國家公園的社頂地區,成功復育了台灣特有的梅花鹿亞種,也使得梅花鹿恢復了野外的生存能力,這是台灣野生動物保育的一項重要成就。然而復育成功後,卻面臨了不能野放及棄養的問題。野生動物保育法自民國1989 年公告以來,不曾將梅花鹿列為保育類的野生動物來保護,一般的獵人或民眾可隨意去獵捕野放的梅花鹿,復育梅花鹿變成了繁殖家畜的諷刺。今天復育真正要面對的挑戰,在於人是否能根據過去的教訓,建立人跟自然能夠永續相處的保育觀念。

飄洋過海到台灣

2000-11-06

當人可以搭著輪船飛機往來世界各地的時候,動植物遷移的速度其實也跟著快了起來。外來物種絕大多數是被為了經濟目的,被人們刻意從國外引進而在台灣島上繁衍生長,也有一些是跟著引進種意外偷渡而來。這些外來客,有的和台灣的原生物種和諧共存,讓台灣的物種數更加多樣。可是有些卻變成強勢物種,威脅到了台灣其他物種的生存。

大發生

1999-09-13

由於氣候的改變,使自然環境發生變化,這些微的變化,人類可能無法察覺出來,但是昆蟲的大發生可能是一種警訊。目前全球氣候變遷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環境研究的焦點。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