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在台灣的國土開發上,最常被冠上「人定勝天」四個字的,恐怕就屬西海岸的海埔新生地了。早期這些海埔新生地多半被用來開闢魚塭,打造所謂的養殖王國,最典型的例子就在雲林;近十年來的海埔新生地則多半被用來開闢工業區,打造私有企業的重工業王國,最典型的例子一樣也在雲林。
「初十日,渡虎尾溪西螺溪,溪廣二三里,平沙可行;車過無軌跡,亦似鐵板沙。但沙水皆黑色,以台灣山色皆黑土故也。水三十里,到東螺溪,與西螺溪廣正等,而水深湍急過之。轅中牛懼溺,臥而浮,番兒十餘,扶輪以濟,不溺者幾矣。」--郁永河
民國八十五年八月,嘉義東石,我們看到這樣的一幕景象,在島民根深蒂固的觀念裡,「出山」這種大事,幾乎不可能跟水聯想在一起,因為活著,要腳踏實地;死了,也要入土為安,曾幾何時,島民對土地的信任和依賴,在地層下陷和海水倒灌的生活經驗中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