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文源
落入人間的梅花鹿|從絕跡到復育回歸的故事
三十年前,台灣梅花鹿因為經濟上的獵殺及棲地的被掠奪而在野外絕跡。之後在墾丁國家公園的社頂地區,成功復育了台灣特有的梅花鹿亞種,也使得梅花鹿恢復了野外的生存能力,這是台灣野生動物保育的一項重要成就。然而復育成功後,卻面臨了不能野放及棄養的問題。野生動物保育法自民國1989 年公告以來,不曾將梅花鹿列為保育類的野生動物來保護,一般的獵人或民眾可隨意去獵捕野放的梅花鹿,復育梅花鹿變成了繁殖家畜的諷刺。今天復育真正要面對的挑戰,在於人是否能根據過去的教訓,建立人跟自然能夠永續相處的保育觀念。
核家平安:從輻射屋到核電安全疑慮
民國八十一年新聞報導民生別墅是輻射屋,對居民來講是非常大的震撼,雖然官方早在七十二年便知道有輻射鋼筋外流,七十四年就知道民生社區是棟輻射屋,卻在原子能委員會裁判兼球員的情況下,掩蓋了這件事,犧牲的卻是長期處在高輻射劑量下居民的健康。
核處是魚家|核電廠對漁業資源的衝擊
臺灣北海岸萬金石與東北角貢寮海域是臺灣的漁鄉,漁業產量豐富,清晨三點,基隆漁市已是人聲鼎沸,這裡是東北方最大的魚貨集散地,不過這些年來,經由兩岸貿易而來的魚,似乎漸漸占據了魚攤,也有魚販感嘆,金山附近的魚因為靠近核電廠,因而乏人問津。 原本每年七月,是北海岸與東北角烏魚苗迴游的時節,成群小烏魚占據了貢寮雙溪河河口,但是令人訝異的並不是數量,而是每一隻魚,都有了變形的身軀。1970年代晚期,...
回到祖先的地方|奇美部落文化營在拉喀山上追尋祖先的腳步
八月中旬,花蓮奇美部落的青年與孩子都回到了部落,參與部落年齡階級的青年會所舉辦的文化營。這一次,部落的年輕人有個夢想要達成,他們想帶著部落的孩子跟隨著老人回到祖先的起源地-Lakasan去立碑。目的是追溯祖先的起源,並且讓部落的孩子在祖先的山林中體驗對土地的情感,並學習如何在山林間生活。這群奇美部落的族人如何教導部落的孩子,祖先在土地上生活的智慧呢?本集有深入的紀錄報導。
尋根|雙龍部落傳承布農文化的心願
早上8:00,雙龍國小的校門口昇起了白煙,布農族小朋友高吭清脆的歌聲從教室裡傳出來,揭示著畢業典禮已經開始。一早,村子裡的老人、家長、小孩全都聚集在這所學校,老人們穿著傳統服裝坐在台階上,聊著傳統、哼著族裡的歌謠,為的是能在畢業典禮時將古老的傳統傳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