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于立平
藍色幽禁:當小白鯨來到台灣
五月底,屏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進行一場鯊魚搬家的大工程。原來住在海獸池裡的48條鯊魚,在完成階段性的展示任務之後,不得不退讓出牠們暫住的家,只為了迎接遠道而來的新客人。
看不見的毒害|遭重金屬汙染的土地和地下水
工廠住宅林立的都會區,地底下卻埋藏著汞污泥,這樣的荒謬至極的事件,發生在台北縣新莊市,地下水及土壤已經受到汞污染的事實,居民不願相信,但環保單位卻早已知情,我們更關心的是這些看不見的毒害,究竟還存在那裡?其實台灣已經有八大工業區的地下水及土壤都已經遭受污染,其中也包含了頂著高科技光環的新竹科學園區,仔細追查才發現,許多污染廠址不但鮮為人知,更在經濟的聲浪下受到政府的漠視,最後民眾的健康以及環境的公益,就如同台灣的地下水及土壤一樣,被看不見的毒害,一寸一寸的腐蝕,一點一滴的流失。
漂流木的旅行|它們如何從山上流落到海邊?
如果樹木是山林的守護神,那麼失去生命的漂流木,是否是用殘留的身軀,表達對人類迫害的控訴,颱風過後,大海成了貯木池,海岸成了「木頭沙灘」,港口因而封閉,漁民停止漁撈…為了追查這麼多漂流木從何而來,我們逆流而上,來到大安溪上游的台中縣和平鄉達觀村,整條溪流裡煙霧繚繞,處處可見火燒漂流木的場景,數不清的巨木堵住了河流出口、橋墩及攔砂壩,一場無限延燒的漂流木災難正在上演,看守台灣小組在大雨來臨之前,登入大雪山林場,尋找巨木來源的答案,也終於知道了這些原本住在山林的樹木如何長途跋涉下山,展開一場奇異的旅程。
【納莉颱風】颱風來的那一天:在台北航行
被忽略的都市邊緣隱藏著不為人知的故事,記者困在台北邊城,卻真實記錄了東湖,文山區,信義區的災況,納莉颱風來的那一天,我們以遊記的心情,隨著洪水在都市裡航行。
【納莉颱風】被遺忘的村落|西部沿海地勢低窪的聚落,為何無法擺脫淹水的糾纏
台北大淹水是媒體報導的焦點,但是許多貧瘠的沿海漁村聚落,因為地層下陷,導致常常淹水,卻鮮為人知,納莉颱風過後,彰化台西鄉、雲林五港村、嘉義圍潭村幾乎整座村莊、人、學校、墳墓都浸泡在水中,它們就像被遺忘的村落一樣。
【納莉颱風】水的驚嘆號|台北變成湖
納莉颱風在一夕之間,讓台北市成了台北湖,也使得台北人重新去思考我們與河流、與水的關係。事實上,自從台北盆地在地球上誕生到現在,有很長一段時間不是湖泊就是沼澤。水是台北盆地性格的一部份,但是,當台北發展成為高密度的都市,整個治水政策與思維卻是以一種嫌棄的態度面對水,這種嫌棄的態度表現在堤防與大型抽水站的設置上。納莉之後,我們該用一種什麼樣的態度,與都市裡的水建立起新夥伴關係呢?這是本集所欲探討的方向。
關渡的滄海桑田|逐漸陸化的自然濕地
台灣最北的大沼澤,守護著遷徙的候鳥,也守護著台北盆地,又稱洪水平原,像一塊大海棉一般,是洪水宣洩的緩衝區,這塊肥沃的平原,至今仍是關渡人耕作的良田,隨著時代變遷,現在只能從少許的蓮花田,來見證關渡今昔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