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不教 誰之過

採訪 林燕如 林靜梅 柯金源,撰稿 林燕如
攝影 張光宗 柯金源,剪輯 張光宗 

來到高雄市柴山,很多熱心民眾都會提醒你,要小心猴子搶東西,柴山獼猴的負面形象,似乎已經深植人心,為什麼會這樣?我們試圖找出人猴關係變遷的脈絡,尋求解決方案。2011年12月6日,柴山正式升格為壽山國家自然公園,正好讓許多人重新思索柴山的獼猴問題,重新找回人與猴之間的那條界線。

說起高雄市柴山獼猴,龍泉寺登山步道口的店家們大吐苦水,他們和猴子之間的攻防戰,有將近十幾年的時光。不過更早之前,人猴關係可不是這樣子。屏東科技大學的裴家騏,回憶起九O年代時,柴山獼猴生態曾被當成典範,人猴之間彼此不會干擾,儼然是美麗新世界,沒想到,到了2003年,柴山獼猴的形象,從正面轉為負面,裴家騏認為這跟人類餵食,大有關連。

高雄市柴山又叫壽山,這裡的生態豐富、綠意盎然,許多高雄市民都喜歡來這裡健行踏青,假日有時甚至高達上萬人,然而人類活動如此密集,逐漸讓人猴關係產生變化。

猴子長相酷似人類,模樣逗趣可愛,讓人一看到猴子,就忍不住想要逗弄牠,或是用食物拉近彼此的距離,人們抱持著好奇心接近野生動物,卻又不瞭解野生動物的習性,往往容易誤觸底線。很多時候,人猴誤解就由此而起。

除了登山客之外,最常發生人猴衝突的現場,就是中山大學。2000年,中山大學增建的文學院,就位在柴山的滿山綠野裡,水泥建築取代了獼猴的自然棲地,更貼近山林,人類的活動區域和獼猴棲地重疊,導致經常發生獼猴進入校園覓食的事件。為了改善人猴關係,校方張貼告示,提醒師生收好食物之外,也宣導不要主動餵食。

餵食還會帶來的另一個問題,就是模仿。當我們習慣餵食野生動物,到了其他地區也會如法泡製,獼猴之間更會互相學習。林育如就觀察到,在高雄市壽山動物園這一側的猴群,以往比較少和人群有互動,現在也受到影響。

為了阻止猴子搶奪食物,人類祭出各種法寶,像是BB彈、彈弓、棍棒等工具,威嚇猴子不要靠近。一旦人猴發生嚴重衝突,結局往往就是把猴子給關起來,當成犯人看待,但這真的是猴子的錯嗎?解決問題,還是得回到人的管理上。

高雄市政府從約束人的行為開始,修改野生動物自治條例,民眾若是不當接觸或餵食野生獼猴,將會處以五千元到一萬的罰金。並在2010年7月,成立高雄市獼猴志工隊,宣導和獼猴的相處之道。   這些志工隊成員,大多是退休公務員或教師,對柴山生態都有著濃厚情感。透過不定期的志工研習,讓志工們更瞭解獼猴生態,針對宣導時所遇到的難題,也會加以討論,思索各種解決方案。  

秋冬時分,正是構樹和山棕果實成熟的季節,只要抬頭看,常常可以看見台灣獼猴大快朵頤的模樣,這些食物是否足以養活柴山獼猴?根據屏科大在2007年到2009年所做的調查,柴山獼猴數量在一千到一千三百隻之間,而柴山的自然環境,粗估可養活大約一千隻獼猴,面對這個有可能已經達到飽和的數字,林育如表示,當人類食物不再補足缺口,野生動物自有一套自然法則,會去調節族群數量。

有人則是提出替獼猴節育的想法,但在台灣是否可行?裴家騏認為,如果沒有徹底執行,或有相關配套,反倒會增加獼猴數量。

2011年12月6日,柴山正式掛牌為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範圍涵蓋周邊的半屏山和大小龜山等地,共有1,122公頃,配置有國家公園警察,擁有執法權,許多人都期盼,柴山能有一番新氣象。  對高度工業化的高雄市來說,壽山國家自然公園是珍貴的綠肺,而對居住在上面的台灣獼猴來說,這座島嶼是他們棲身立命的家園,人與猴之間要如何和諧相處,身為人類的我們,還需要多多努力,更公平地對待猴子。 


 

側記

台灣獼猴是台灣特有種,也是這座島嶼上,除了人以外的靈長類動物,在保育觀念推廣下,捕捉或是獵殺台灣獼猴都是違法的,但我們一步步逼近近郊山林的開發,減少了這些野生動物的棲息和覓食的空間,再來怪牠們侵擾人居環境,這樣的邏輯思考,反映了人類自以為是的態度,身為現今這座島嶼的經營者,我們難道沒有更多的智慧或包容,讓這些野生動物有棲身之處嗎?要讓台灣的各種生物都能永續下去,台灣才會依舊是福爾摩沙。

集數
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