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廢五金」關鍵字
重生 二仁溪|被重金屬污染的河川生態能否有新風貌?
在台灣有一條河,曾經因為又黑又臭,被稱為「黑龍江」,經過二十多年的整治,當地居民、環保團體與政府部門共同努力,這條溪,終於找回過往的生命。
進口五金救經濟?|提煉貴金屬的環境代價
廢五金,常人看來是垃圾,在回收業者眼裡,卻是潛藏無數寶藏,業者運用熔煉技術,從不顯眼的廢五金當中,提煉出金銀銅鐵錫等貴重金屬。另外像是觸媒轉換器的「銠」、電子接點或航太材料的「鈀」等稀土金屬,也都可以提煉,市場交易熱絡,業者經常得「捧現金」才能拿到五金料源。
拾荒寒冬|資源回收者的身影
不論經濟是繁榮或是蕭條,總有一群人,他們的身影出現在每一個被忽略的角落。當景氣蓬勃,他們是剩餘價值最後的受益者,當景氣低迷,他們第一個面臨衝擊。金融海嘯席捲而來,資源回收這一行無聲無息地沒頂,拾荒的阿公阿媽度過最寒冷的冬天。
灣裡與二仁溪|台南灣裡的廢五金時代
談二仁溪沿岸的廢五金、熔煉業,就必須提到一個村莊─灣裡,它的發展與二仁溪的生命息息相關,在極盛時期,一天進口的廢五金高達100個貨櫃,廢五金堆滿了整個灣裡。在村子裡甚至找不到一塊空地,廢五金酸洗或是燃燒產生了各種顏色的煙霧,讓灣裡的天空曾經嚴重到快要看不見太陽。
歷史的傷痛─二仁溪|廢五金和熔煉業導致河川重金屬汙染
在台灣河流污染排行榜中,二仁溪幾乎是年年奪冠,而廢五金和熔煉業是讓二仁溪臭名遠播的始作俑者。民國50年代,二仁溪北岸的灣裡,開始進口國外各式各樣的機械、電子、通訊、汽車等廢棄物,一般稱為廢五金,回收業者從中分離出有價值的金屬如金、銀、銅、鐵、鋅、鉛等,這個產業,在民國70幾年達到高峰。當時,二仁溪兩岸的村莊有好幾萬人投入廢五金業,但所有的污染都由二仁溪承受。
回收再利用|廢電腦的旅行
電腦的發明也不過是幾十年的光景,但是它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力,相信沒有其他的物品能出其右,我們對於電腦的依附程度越來越重,相對的,所產生出廢棄電腦的數量也是不容小覷,從過去只注重科技的發展,到現在慢慢對環境的覺醒,我們開始省思,這些廢棄電腦都去了哪裡呢?
黑色恐怖|流竄各地的有害廢棄物
台南的環保團體PASS這個消息過來,表示有一處魚塭被偷倒廢棄物,而且數量龐大。在2007全國河川NGO會議,他們把這個消息暴露出來,希望大家能正視廢棄物亂竄、危害環境的問題。廢棄物沒有循合法管道處理,反而隨意棄置是個嚴重的問題,但卻普遍存在,當地的居民與環境是最大的受害者,違法者賺進大把鈔票,卻把污染留給世代子孫,做這種事的人,該受到嚴厲的懲罰!
垃圾復活記|廢鐵回收再利用
一個鋼鐵廠,一天生產的爐數大約是三到四爐,而一爐需要80噸廢鐵,產生的鋼筋,一爐有超過7000萬的產值,而這還只是一個小型鋼鐵廠的產值。不只是廢鐵,其實在台灣許多的廢棄物都能回收再利用,致富之道,不是簽樂透彩,而是投入回收體系,說不定你也可以創造一個黃金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