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徵收」關鍵字
科技產業搶我家| 農民擔憂土地沒了怎麼活!
和科學園區做鄰居,幸或不幸?新竹科學園區竹南基地位在苗栗縣,住在旁邊的大埔里居民,面臨家園要被拆除的危機,因為苗栗縣政府已經通過「新竹科學園區竹南基地暨週邊土地特定區」,把原本只有科學園區的特定區,擴大154公頃納入特定區,以區段徵收的方式進行,進行整體規劃後,再發回一部分土地給地主,但民眾質疑,苗栗縣政府圖利財團,因為群創要土地,才讓他們無家可歸…
相思寮,救命!|中科四期二林預定地上的農民心聲
在高度爭議下,營建署的區域計畫委員會,通過了中科四期的土地變更案,對住在二林園區預定地上的相思寮居民來說,他們的生存從此備受威脅,因為他們房子、農地,都得要被徵收…
中科四期‧風暴從這裡開始
中部科學園區四期計畫,去年八月遴選彰化縣二林鎮為預定地。一個用地600多公頃、投入1.2兆、聲稱每年可創造9千億營業額、3萬個就業機會的開發案,是政府眼中拼經濟的救命仙丹。 但另一方面,在金融海嘯重創高科技產業、國科會負債高達千億的情況下,政府決定再度舉債興建中科四期,引爆國家資源不當投入、陷國家經濟於更大風險的疑慮。 特別是世界農糧組織才剛宣布,全球飢餓人口將破10億,中科四期卻徵收大面積農地...
科技‧被遺忘的健康風險
科學園區廢水、空汙引發的健康風險質疑,從竹科、南科、中科三期、霄裡溪、一直延燒到中科四期二林園區。自香山綠牡蠣事件後,至今我們對科技廢水、空汙、電子廢棄物引發的風險所知有限。台灣科技園區設立已30年,在光鮮亮麗的產值之外,健康風險已造成民眾恐慌。企業在追求利益同時,如能善盡社會責任,政府也建立一套本土化的風險管理制度,科學園區的設立才能獲得民眾支持。
邁向生態城市系列報導─重建鮭魚故鄉
跟台灣一樣,位於美國華盛頓州的國王縣也是洪患區,從1990年以來總共發生過九次大型的洪災。但是洪水並沒有讓人們拼命加高堤防,反而重新思考另一種對待水的方式。
水 農村 我的家|竹東將徵收的農耕生活
推廣休閒農業一定要興建硬體嗎?而業者是不是,又非得需要政府的補助呢?答案,其實不然。在新竹縣二重埔地區,有一群農民,為了反抗縣政府執行都市計畫、徵收他們的土地,決定要把大家的農田組織起來,全面推動休閒農業,因為對他們來說,透過休閒農業,才能讓他們持續百年的農村生活,完整地保留下來。
科學園區何處去之三》竹科不是好鄰居:竹東二重埔徵收
整齊乾淨的街道、方正現代化的廠房,這是台灣的光環-新竹科學園區。幽靜古樸的夥房、水源充沛的稻作農田,這是新竹的驕傲-二重百年聚落。當一群拿著鋤頭的農民,遇到以科技至上、發展為先的國家政策時,他們的農田,還有生存的空間嗎?
科學園區何處去之一》中科聽證:中科三期后里園區
秋風起,金黃色的稻海隨風起伏,水稻結穗是最需要水的時候,盈滿的水田,讓水稻根部充分的吸收水分,而農民等待的就是,即將到來的收穫時刻。 台中后里是台灣重要花卉產地 但后里地區的田間景觀卻很不一樣,許多農地並沒有種植二期稻作。工人正忙著搭棚架,因為土壤中嬌貴的百合幼株需要細心呵護,百合是后里非常重要的花卉,年產值就高達十億元,一點也不輸給高科技產業。花卉產業是高度仰賴人力的產業,也養活了不少家庭,...
科學園區何處去之二》宜蘭城南基地
宜蘭設置科學園區一事早有聽聞,也曾在監察院門口遇到三星蔥農北上抗議,因為宜蘭科學園區的紅柴林基地就要設在三星蔥最高產值的農地上,今年年初,國科會決定紅柴林基地開發計畫暫緩,優先開發城南基地與中興基地。9月3日,城南基地預定地上的居民到環保署陳情,這才知道居民反對土地被徵收,科學園區承載著地方的發展夢,居民卻要被強徵土地,科學園區該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