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有人說,整修一棟老屋,耗費的心力與資源,比蓋一棟新房子還難。台灣各地仍然有許多人,用充滿熱情的雙手,讓老屋的生命得以延續。老房子重獲新生之後,接下來有什麼樣的難題,等著他們?
用舞劇,說出南庄的土地故事,看見環境的美麗與哀愁。一群青年進入農村,思考如何幫助農業,守護環境,開創新生活。他們排了一齣劇,用意志與創意,舞出青春的光和熱…
農舍濫建危機,不只是土地商品化的問題,同時反映農村凋零的病根。搶救農地,不僅要修法管制農舍興建,同時也要推行農村搶救行動,讓土地能被保留與珍惜…
稻子種下了!學生下鄉了!土地正義的法條被討論著。所有守護農村的力量,以不同方式,深耕著…
祭歌在向天湖畔吟唱,二年一度的矮靈祭,在臀鈴的牽引下緩緩登場,當神秘的祭典,成為觀光賣點,文化開始在現代與傳統之間徘徊。
政府部門常說,休閒農業,是傳統農業轉型的重要方向,尤其是面臨WTO的強大壓力,加強農產品的包裝行銷、透過農事體驗吸引遊客,可以讓農村增加活力、提昇農民收入。可是,近年來,過度的硬體開發、高度的商業投資,卻讓休閒農業蒙上陰影,原本期待是轉機的經營模式,現在卻可能製造農業的危機,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林農口中所提的獎勵金, 是來自於民國八十五年賀伯颱風之後, 為了達成「國土保安、水源涵養」的目的, 行政院以20年五十三萬元的獎勵金, 在全台各地展開的全民造林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