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播出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從四月中開始,通往台南左鎮、玉井、楠西等芒果產地的路上,每天都能看到水車來來往往,忙著把從新化虎頭埤抽來的水,送到29個供水站讓農民取用,因為南部已經六百多天,沒有下過大雨,旱象嚴峻之下,全台農損截至四月底已超過五億元,此時正值芒果最需要水的結果期,果農只希望這些應急的水,能多少挽救一些收成。


三個容量十公噸的桶子 ,不到一天就被抽到見底,但這些水也只能勉強保住果樹的一線生機。

在高屏溪畔,工人就著最後一絲天光加緊趕工,把一節一節鋼管焊接在一起,這條長達7.6公里的管線,要把屏東加工出口區11口水井的水,送到高雄應急。截至五月初,南部四縣市僅剩屏東的水情燈號還維持藍燈,高雄與台南已轉為減量供水的橙燈,嘉義則是減壓供水的黃燈。


工人把一節一節的鋼管焊接在一起,這條長達7.6公里的管線,要把屏東加工出口區11口水井的水 ,送到高雄應急。

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彭啟明分析,這波旱象可能比2021年的旱災還要嚴峻。他對照過去降雨數據,指出以往高雄與台南的雨量值,分別是1600、1500毫米左右,但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累積雨量都僅剩六百多毫米,等於少了將近三分之二。


南部水情緊張,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彭啟明分析,台南、高雄的雨量只有下了原來的三分之一。

台南、嘉義每日自來水用量合計約130萬噸,主要依靠水庫供水。截至五月初,曾文水庫蓄水量已經跌破百分之七,南化水庫水量也剩不到四分之一,而高屏溪在水情正常時,要提供高雄地區一半的自來水用量,因為乾旱,流量也大幅減少。經濟部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副局長何達夫表示:「整個高屏溪歷年來平均流量大概是3100mm,去年大概在1600mm左右,將近腰斬。」

延伸閱讀》颱風及春雨消失了嗎?赤道變胖了?
延伸閱讀》多元取水方案 解南臺灣的渴?聽聽主管單位怎麼說

旱象嚴峻,抗旱之水哪裡來?

當地面水乾涸,人們轉而從地底找水。2018年起,南水局陸續在高屏溪沿岸新設五座伏流水取水設施,最新完工的是2021年開始運作的大泉伏流水。目前高雄共有九座伏流水設施,常態性供應約四分之一的自來水需水量。

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名譽教授丁澈士長期推動伏流水利用,他解釋,伏流水就是在溪床下含水層流動的水,含水層下是阻水層,阻水層下的水就算是地下水。


高雄地區有大約四分之一的用水,來自高屏溪沿岸的九座伏流水設施。

伏流水的深度大約在地下20到30公尺,較易受河川流量波動影響。以2021年10月豐水期末期為例,九座伏流水設施合計每日平均可供水50萬噸,今年三月降低為35萬噸。

老天不下雨,只能向地底更深處取水應急,2021年旱災期間,高雄已經開鑿62口深水井,這些備援水井陸續上場救援,地下水抽取量從去年底的7萬噸,增加到30萬噸。

延伸閱讀》如何做到伏流水的永續利用?救命之水的循環再生
延伸閱讀》【伏流水】水的秘密基地-二峰圳重見天日全紀錄


南水局預計今年要在高屏溪沿岸,新增54口抗旱井 來支援高雄民生用水。

鑿井抗旱引發居民擔憂

彭啟明根據降雨訊號研判,南部地區恐怕要撐到五月下旬,才有望等到較大的雨勢解渴。南水局擔憂,若川流量持續降低,將不足以支應供水需求,因此重啟屏東加工出口區11口,原本沒有使用的水井,並計畫今年要在高屏溪沿岸新鑿54口井,支援高雄民生用水。但在屏東里港鄉的14口抗旱井工程,遭到當地居民強烈反對,要求停工。

由於屏東自來水普及率僅六成左右,農漁業與日常生活都高度仰賴地下水,居民反映,近年地下水已經越來越難抽到,必須打更深的井才有水,擔憂抗旱井的開鑿,未來會導致當地無水可用。


居民不滿南水局沒有事先告知,擔憂新鑿的深水井,會讓他們將來更難抽到水。

水利署強調,鄰近抗旱井的五個觀測井,已經設定管理警戒水位,未來抗旱井運轉後,若發現水位低於警戒值,就會停止抽水。此外,這些水井僅供抗旱使用,旱象結束就會封存,而且抽取的是較深的含水層,補注來源會比淺層地下水多,而里港地區又是很好的地下水補注區,因此才會選擇在這裡鑿井。

長期研究地下水資源的陽明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張良正說明,屏東平原、特別是高屏溪中上游一帶的地層,以粗顆粒的礫石層與粗砂為主,確實對地下水的補注與儲存有優勢,且粗顆粒地層可以承載更多重量,不易因抽水導致地層下陷。

不過張良正也提醒,即使抗旱井取水的含水層比民用井深,但地下水彼此是相通的,如果民用井距離抗旱井非常接近,短期內還是有可能因水位下降必須花更多電費抽水。他建議應詳細調查抗旱井兩到三公里範圍內,是否有民用井,以及這些井的水位在抗旱井運轉後有沒有變化。如果確實有造成影響,應該提供合理的補償。

延伸閱讀》中央要鑿井找水源 為何屏東里港人會反彈
延伸閱讀》鑿井救旱象!台灣豐沛的地下水該怎麼抽、怎麼補、怎麼管理是關鍵


長期研究地下水資源的學者張良正,分析高屏溪中上游的地層,以粗顆粒的礫石層與粗砂為主,對地下水的補注與儲存有優勢。

救命水要源源不絕,補注不能少

不論是地下水或伏流水,都要仰賴雨水補注,由於連續數年豐水期降雨量偏低,抗旱井預定地附近的五個觀測井,水位幾乎都是2019年以來的歷史新低,而在氣候變遷趨勢下,老天爺的臉色越來越難捉摸。彭啟明表示:「根據IPCC(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預估,到2050年之後,影響台灣的颱風有機會變少,可能從每年三、四個減少到一、兩個,這對台灣的水資源運用是非常大的警訊。」

南部地區的豐枯比,原本就高達九比一,如果未來降雨變得更少、更集中,該如何在豐水期讓更多雨水入滲?丁澈士解釋,在河川沖積扇的扇頂地區,地層以透水性良好的粗礫石為主,是進行人工地下水補注的優良地點。


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名譽教授 丁澈士說明,伏流水是河床下方的淺層地下水,多少會受到河川流量影響。

位於林邊溪沖積扇扇頂的大潮州人工湖,就是一個地下水補注設施,它在2018年啟用,原屬於台糖萬隆農場的一部分,因為土壤透水性很高,當年種甘蔗時為了保水,還做過土壤改良。丁澈士說明:「我們把這層改良過的土壤刮除後所進行的研究顯示,這裡的土壤透水性非常高,每天最多可以入滲十七公尺左右。透過引水道將林邊溪溪水引入人工湖,估計每年大約可以引入一億五千萬噸的水到地底蓄存,是牡丹水庫設計容量的五倍。」

延伸閱讀》如何做到伏流水的永續利用?救命之水的循環再生

抽取量黑數成管理隱憂

地下水資源就像是一座地底金庫,除了把錢存進去,也要釐清我們從裡面領了多少錢。早期民間鑿井沒有任何管制,為了更明確掌握用水量,《地下水管制辦法》允許2010年8月前已開鑿的水井,可以有條件申請合法化、補辦水權登記。即便各縣市都有自己的納管計畫,但目前有水權、裝了水表的水井,推估只占了全台水井的十分之一。


陽明交通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教授 張良正認為,台灣地下水應該進行有效地監控與統計,以便掌握用水量。

張良正認為,水井管理進展緩慢的原因之一,是多數地方政府並未收取水權費:「如果一項資源是免費的,對這項資源的管理,就很難有進一步的投資進來。」不過屏東當地協助民眾申請水權的代辦業者觀察,一般人一聽到要收水權費,第一個反應就是「我在自己土地上花電費抽水,為什麼政府還要干涉那麼多?」他認為「應先做輔導,讓民眾了解地下水資源是國家的,應該要使用者付費,不要說馬上就跟他收費。」

延伸閱讀》鑿井救旱象!台灣豐沛的地下水該怎麼抽、怎麼補、怎麼管理是關鍵

開源之外,也應思考如何節流

用水需求成長,是另一個水資源管理上的挑戰。水利署預估,2036年南部四縣市的供水缺口分別是嘉義是3.1萬噸、台南22.5萬噸、高雄9.2萬噸、屏東4.3萬噸。尤其是高雄、台南都將有高耗水產業進駐,預期工業用水將大幅增加,其中台南工業用水預估在十五年後,從每日29萬噸增加到61萬噸,成長兩倍以上。


高雄、台南都將有高耗水產業進駐,預期工業用水將大幅增加。

水用得越多,水費理應要越高,2023年2月,經濟部終於宣布,每年11月到隔年4月的枯水期,單月用水九千度以上的用水大戶,超過九千度的部分將課徵每度3元的耗水費。但以目前工業用戶水價一度12元來看,加上3元後仍遠低於再生水一度20至30元的成本。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長李根政認為,耗水費每度3元不僅偏低,也規範不到九千度以下的大用戶。


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長李根政認為,耗水費每度3元不僅偏低,也規範不到九千度以下的大用戶。

此外,過去對於企業使用再生水的約束力,僅限於環評承諾。水利署說明,《水源供應短缺之虞地區使用再生水辦法》,將修正為《開發單位使用再生水辦法》,也就是對於企業使用再生水的要求,不再僅限於缺水地區,未來一定規模以上的開發行為,都要使用一定比率的再生水。針對多少規模的開發案須使用再生水、使用比率等細節,預計將在2023年5月辦理相關法規草案預告。

李根政強調,節水不僅是工業的責任,台灣的水價長期偏低,一般用戶的水價也應該要有區別的調整,如果是用水低於平均值的家戶,水價可以不漲或只漲一點點,用水高於平均的家戶,則應劃分不同的級距調漲。


李根政強調,節水不僅是工業的責任,台灣的水價長期偏低,一般用戶的水價 也應該要有區別的調整。

李根政指出:「如果你每天平均用水超過兩百公升,可能就超過全國人民的平均值。新加坡已經訂定人均家庭用水在2030年要降到130公升的目標,我們不應該只規定企業在旱象發生時節水5%、7%,不論工業或民生,平常就要節水。」

四月下旬,南台灣終於迎來一場稍大雨勢,然而主要水庫的進帳,仍然十分有限。在氣候變遷的時代,想要用水無虞,恐怕不能只是等待老天下雨。加強節水及有效的管理,才有可能在下一場大旱來臨時,不再臨渴掘井。

延伸閱讀》多元取水方案 解南臺灣的渴?聽聽主管單位怎麼說
延伸閱讀》每次只能仰賴雨水來解旱?| 水資源的收支帳 供需如何做到平衡?

學科
水文, 農業
縣市
  • 台南市
  • 嘉義縣
  • 屏東縣
關鍵字
屏東, 抗旱井, 乾旱, 農損, 地下水, 伏流水, 工業用水, 耗水費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採訪 / 撰稿 林書帆
攝影 劉啟稜 許中熹 陳慶鍾
剪輯 陳慶鍾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春雨未能補注南部水庫  曾文水庫蓄水率持續下探


久旱不雨,曾文溪河道已經乾枯。

長期不下雨,曾文溪河道已經乾枯,河道上進行疏浚工程。河道乾枯,連帶讓水庫無水可蓄,三月的曾文水庫,水位不斷下降,庫容量僅剩21%,四月底降到6%,南部地區水情告急。


由於長期不不雨,高雄總督埤幾乎完全乾枯,魚類大量死亡。

高雄市仁武區的觀音湖,又名總督埤,幾乎完全乾枯,魚類大量死亡。沈福雄常在觀音湖散步,種樹幫助綠美化,遇上沒有埤水可用,只能載水來澆灌。

延伸閱讀》當百年大旱成為常態?無法逃避的水難題

南部缺水持續乾旱 農業、生態都受災


梅子受到缺水影響,無法養分吸收,果實大小只剩三分之一。

台南市楠西區的梅嶺,許鴻文接手家族梅園,二十多年前轉型有機,種出品質良好的梅子。有機經營恢復生態環境,許鴻文在梅園附近,找到一處營火蟲棲地,苦勸地主放棄噴灑農藥,進行棲地管理,終於開創知名的梅嶺螢火蟲季。但是大旱年代,土地乾燥,嚴重影響螢火蟲生長。


土地乾燥,影響螢火蟲生長。

天不下雨,失去水源,就必須靠保水,台灣的山區與地層,都是重要的蓄水場域。台南新化林場場長吳佾鴻說明,茂密的林區,落葉如何成為保水關鍵。山林保水,源遠流長,讓新化林場兩口埤塘,在大旱時期,依然保持滿水位。


新化林場兩口埤塘,在大旱時期,依然保持滿水位,場長吳佾鴻表示,覆蓋林區的落葉成為保水關鍵。

新林林場除了種植九十公頃的桃花心木林,山區更有廣達三百多公頃的次生林地,涵養大量水源,讓虎源溪終年不乾,維持溪流與濕地的自然生態,生物不致乾死。連帶補充下游虎頭埤水源,保住南部重要的農業用水,證明森林保水的重要性。

營造濕地環境 固沙、保水也是救水方案

屏東因為缺水,開始在高屏溪沿岸開井抽水,接管輸送高雄,引發爭議。如何保存高屏溪的水源,成為各方討論的問題,水利署第七河川局在高屏溪長期進行揚塵抑制工法,形成巨大保水空間,蓄積將近10萬噸水源。蓄積的地表水,同時也補注地下水源。


水利署第七河川局在高屏溪長期進行揚塵抑制工法,在河床上挖水道,抑制揚塵,同時也形成巨大的保水空間,蓄積將近10萬噸水源。

在河床高灘地上,種植有大量狼尾草,做為固沙之用。乾枯河床挖出水域,旁邊種植植物,形成一個濕地環境,讓生物在乾旱河床,有個挽救生態的避難空間。第七河川局副局長黃傭評表示,河川局從過去的防洪,到現今大旱時代的保水,一些思考和工法都在改變。


河床高灘地,種植大量狼尾草,作為固砂之用。

根據氣象局統計,2021年台灣平均年總雨量為1997毫米,算是多雨之國,但是雨季集中,河川陡急,蓄水不易。透過完備的國土規劃,以及長期的管理規劃,讓山坡保水與地層蓄水,成為台灣救旱的永續行動。

延伸閱讀》枯旱之城:抗旱,怎麼辦?
延伸閱讀》旱澇並存的季節|我們該如何因應?

學科
水文
縣市
  • 台南市
  • 楠西區
  • 台南市
  • 新化區
  • 高雄市
  • 仁武區
  • 屏東縣
  • 里港鄉
關鍵字
乾旱, 缺水, 曾文水庫, 新化林場, 保水, 自然濕地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採訪 / 撰稿 郭志榮
攝影 / 剪輯 張光宗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金門823砲戰發生前,共軍在連江縣重兵集結,當時各界推測,共軍要攻打馬祖,氣氛相當緊繃。823砲戰後,金門、馬祖成為防衛台灣的最前線,台灣也進入美蘇冷戰的對抗體制。


國共對峙期間,金馬大量興建軍事設施,馬祖南北竿海岸線平均400到500公尺就設置一處軍事據點,如今多已廢棄不再使用。

國共對峙期間,金馬大量興建軍事設施,部署重重軍力,馬祖北竿海岸線長約54公里,就設有101個軍事據點,平均500公尺就有一處。馬祖南竿海岸線長約36公里,設有95個據點,平均不到400公尺就有一處。為了防止敵軍攻上島嶼,設有玻璃山、鐵絲網等阻絕設施,也會在營區附近種上九重葛、瓊麻等有刺植物,還在海邊放置軌條砦,地雷。


為了防止敵軍攻上島嶼,山壁設置玻璃阻絕。

延伸閱讀》探訪金馬車轍道|看見消失與轉型

不再使用的軍事設施 變身咖啡館、民宿、文化市集


在地年輕人租下軍事據點,想經營民宿。

當年的軍事設施,現在多數軍方不再使用。有文化工作者將海防據點整修成書店咖啡館,經營十年後面臨是否能再續租的轉折點,有在地年輕人剛剛租下據點,想整理成民宿網紅拍照點,也有台灣年輕人投標廢棄營舍,希望打造戰地文化市集。


有台灣年輕人投標廢棄營舍,計畫打造成戰地文化市集。

馬祖的戰地景觀盤點調查將近700處,以戰鬥及防禦設施300處最多,主要為海防據點,各景觀再依代表性、稀少性等指標,評分進行分級,第一級分數較高以保存為主。目前部分由官方整理後開放觀光,部分由民間經營管理,地方政府則希望未來能有更多轉譯,重新詮釋。

馬祖36個大小島嶼,總面積29.6平方公里,不到金門總面積153平方公里的五分之一,駐軍最多時達到五萬人,現在三千多人;北竿以前駐軍大約一萬人,現在約一千人,曾經上百間的軍用品店,只剩一兩間還在營業。


馬祖北竿以前曾經有上百間軍用品店,現在只剩一兩家還在營業。

社造工作者期待軍事空間再利用 能和在地有更多連結

軍管時期,馬祖許多山區,居民不得任意進出,解除戒嚴後,在地民眾與山的距離是否重新拉近。走在社區,軍方曾占用民宅的痕跡還隱約可見。而占用民地已經閒置的軍事炮陣地,在民眾提出還地於民,有部分經評估後返還。


民國38年國軍撤退到馬祖後,曾占用民宅,把民宅當成中山室,老百姓被趕到偏廳居住。

2006年,中央展開推動馬祖成為世界文化遺產潛力點相關計畫,讓縣政府對馬祖的戰地景觀有了更多的思考面向,不過,有社造工作者認為閒置軍事空間的再利用,應該跟在地居民有更多連結。也有返鄉年輕人希望,開放更多閒置空間,讓聚落活化利用。面對戰地文化資產再利用,馬祖持續凝聚共識。


有社造工作者認為閒置軍事空間的再利用,除了發展觀光,也應該要跟在地居民有更多連結。

延伸閱讀》微光世界-藍眼淚大揭密

學科
文化
縣市
  • 連江縣
關鍵字
金門, 823砲戰, 戰地文化, 軍事設施, 咖啡館, 民宿, 文化市集

請輸入稿頭

影片網址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採訪 / 撰稿 葉明蘭
攝影 / 剪輯 葉鎮中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防衛大金門最狹窄蜂腰位置,雙乳山坑道西邊是曾經戰事慘烈的古寧頭戰場,為了防範共軍來襲,雙乳山坑道1956年動工後,只花一年時間就蓋好,成為軍方將金門陣地大規模地下化的重要軍事要地,完工後隔年,立即遭遇八二三炮戰。興建過程動用人力達十幾萬,也因施工坍方,奪走五位官兵性命。

地下坑道網路系統四處延伸 是國內少見防禦工事

南北乳山地下坑道有寬有窄、有高有低,宛如四處延伸的網路系統,貫串各個部隊與周遭據點,也可以全方位監測四周動靜。而串聯南北乳山的主坑道穿過大金門主要東西道路伯玉路,直線距離超過兩百公尺。

防禦北乳山,軍方還繞山一圈興建了少見的環型坑道,坑道透過支坑道向外呈輻射狀,再連接各個據點和射口,層層防衛。成為國內少見,相當特別的防禦工事。

多年閒置荒廢 多處坍方毀損 歷史謎團深埋

不過,龐大複雜的雙乳山坑道,經過多年閒置荒廢,許多地方出現受損。因為地形環境變動,坑道構造受到擠壓,外面的土或植物,透過裂痕穿入坑道並逐步盤據。不再維護的坑道系統,也受水氣影響,鋼筋鏽蝕膨脹,將混凝土擠壓剝落。

研究人員指出,北乳山外圍地表上發現不少類似通氣孔的設計,不過,通氣孔下方大都是已經坍方被掩埋的狀態,沒辦法深入調查以前是否有軍事設施。也有過去服役軍友提到,坑道向下還有第三層。探查中雖然看到類似空間,卻也因為遭土石堆積無法探究,使得雙乳山坑道系統,充滿謎團。

道路工程挖斷坑道引關注 2019年列為縣定古蹟


畫面來源/金門大學戰閩中心

雙乳山坑道面臨自然毀損,也遭受人為破壞。南乳山一段支坑道,因為上方道路工程被挖斷,引發各界驚覺,地下金門重要的軍事資產,面臨快速消失危機。在全國關注下,挖斷部分重新修復,金門縣政府也在2019年將雙乳山坑道列為縣定古蹟,並向中央申請經費,要進行大規模修建。

雙乳山坑道的全貌要完整重現,已經不可能。還看得到、進得去的空間,那段趕工興建,備戰駐守的戰地記憶已成歷史,等待坑道整修後開放,各自的體會與想像。

學科
文化
縣市
  • 連江縣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採訪 / 撰稿 葉明蘭
攝影 / 剪輯 葉鎮中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烈嶼小金門濱海大道北環道,還保留軍方五十多年前開始,在小金門海岸線修築,主要給軍車行走的車轍道。當時為了運輸方便,串接海岸線各據點修築的車轍道,構建型態很簡單,兩條寬約90公分的水泥車道供戰車履帶行走,中間部分鋪上小石子,兩旁則維持原有的泥土路面。這樣的修造工法,可以涵養水分,植物也能生長,保留相對原始的生態。而這些別具特色的車轍道,環繞小金門全島,總長約18.5公里。

馬祖環島車轍道 成為散步觀光好去處

同一時期,軍方也在馬祖海岸線,興建環島的車轍道。曾是海防禁區的車轍道,目前在馬祖成為在地民眾與觀光客散步、欣賞海景的好去處。金馬在地文史工作者認為,車轍道存在有它的歷史意義。如果以離島和戰地來講,它是最有特色的地方。不過,因為開發、安全等需求,金馬車轍道都面臨被消失的處境。尤其是靠近聚落生活區,很多車轍道已經改成大馬路。

因應更多人車需求 部分車轍道被鋪平、修得零零碎碎

沒有消失的,也可能失去原有的樣態。以馬祖為例,欣賞藍眼淚的熱門觀光景點-鐵堡據點停車場,就將路面全部鋪平,原有泥土路面,全都不見。小金門的車轍道,有的也將路面鋪平,2022年開始,還鋪上不同顏色和樣式的紙模地坪,引發在地質疑。反覆修路,已經將車轍道修得零零碎碎,五花八門。還看到戰車因為擔心壓壞道路,反而不敢開上現在的車轍道。

延伸閱讀》 微光世界-藍眼淚大揭密

面對軍事需求構築的戰備車轍道,金門馬祖都想盡量保留曾經的戰地印象,不過隨著人車更多的需求,修建方式呈現不一樣的思維,不同主事者的決策,表現在持續改變的道路上。

學科
文化
縣市
  • 連江縣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採訪 / 撰稿 葉明蘭
攝影 / 剪輯 葉鎮中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高雄小港臨海工業區,遍布石化、鋼鐵工業造成工業污染,過去沿著工廠周遭,廣植樹木綠帶。幾十年來,榕樹、樟樹、茄苳、鳳凰木等樹種,慢慢長成大樹,透過綠籬圍阻,減少污染物飄散,對改善環境有重要功能。

但是因為道路拓寬計畫,綠帶上兩千多棵樹木被別上標示牌,準備進行移植或移除。高雄市議員陳麗娜召開公聽會,邀請政府單位與民間團體,討論小港區貨運專用道拓寬道路破壞綠帶的問題。

延伸閱讀》綠隧道有危機|城市開發與樹木保護問題


高雄小港臨海工業區周遭樹木,恐因道路拓寬計畫而被移植或移除。

開發單位:因為第七貨櫃中心啟用、加上交通事故頻傳,必須移樹拓寬

開發單位表示,因為高雄港第七貨櫃中心啟用,貨運量大增,加上原本道路是大型重車與小型車共線,常發生重大交通事故,需要拓寬變更路型,提升安全。高雄市政府則認為,綠帶樹木許多都已經染病,透過拓寬道路的移樹、砍樹,可以適當進行整理。


因為高雄港第七貨櫃中心啟用,貨運量大增,高雄市政府計畫透過移樹、砍樹拓寬道路。

環保團體:依照路段規劃、分道分流,不用傷害兩千多棵樹


森林城市協會理事長莊傑任為了保護樹木,提出護樹與交通改善建議。

環保團體指出,道路並非完全壅塞,只要一些路段拓寬,以及進行交通管理,不用傷害兩千多棵樹木。森林城市協會理事長莊傑任為了保護樹木,專心研究道路設計,依照實際交通數據,寫成專案報告,建議區分不同路段來規劃。臨海工業區常發生交通事故,應該讓卡車與汽車分道分流。

高雄市表示,即使國道七號完成,目前的沿海路的路型改造後,仍具有區域性紓解交通的功能,而關於樹木,計畫把部分移植到適合地點種植。

但是在高雄愛河邊,有群樹木就是因為開路移植到這裡,存活面臨考驗;樹木對於城市的意義,除了自然生態的價值,更扮演重要城市景觀功能。高雄美術館附近的輕軌,經過林間的軌道,成為熱門打卡景點,反映人們對於綠蔭隧道的喜愛。
 


因為開路移植到高雄愛河邊的樹木,存活面臨考驗。

樹木對於城市的意義,除了自然生態的價值,更扮演重要景觀功能。高雄美術館附近的輕軌,經過林間的軌道,成為熱門打卡景點,反映人們對於綠蔭隧道的喜愛。

如何透過更友善的道路設計,減少樹木損害,成為愛樹市民的共同心願,希望存在幾年的綠蔭道路,依舊能陪伴居民生活,成為城市榮耀。

延伸閱讀》城市裡的樹木哀歌|錯誤修剪會帶來哪些傷害?
延伸閱讀》樹木天堂?樹木墳場?|因開發被不當移植的案例

學科
開發, 城市
縣市
  • 高雄市
  • 小港區
關鍵字
高雄, 小港, 臨海工業區, 道路拓寬, 樹木移植, 砍樹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採訪 / 撰稿 郭志榮
攝影 / 剪輯 張光宗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彰化縣溪州鄉一片將近六公頃的台糖土地,滿滿綠意,錯落生長了81棵樹木,有樟樹、蒲葵、大葉合歡等17種。這塊地與周遭土地,曾經是製糖工場所在地,最早在1909年由板橋林家設立,二戰期間遭受轟炸,戰後隸屬台糖,並在1945年復工。1955至1970年間,台糖總公司部分部門曾遷到這裡辦公。不過隨著歷史發展,建築物已經拆光,曾經見識溪州糖廠繁榮時期的,只剩下這塊地跟這群老樹。

少有人為干擾 樹木成長接近完滿型

我愛溪州」團隊2021年進行老樹調查,看到台糖土地上這一大群樹木,因為少有人為干擾,長出了樹木該有的樣子。老樹調查員表示這些樹木位在空曠地,沒有競爭物,恣意生長,接近完滿型。對比生長在民宅跟道路旁的樹,通常不會長得非常好,長在道路旁,底下通常會被鋪柏油,限制生長,限制根的呼吸;種在民宅旁的樹,通常跟其他的樹混種在一起,會有競爭。

老樹群裡有不少樟樹。老樹調查員也說,樟樹早期曾被列定為「闊葉五木」,就是闊葉樹裡比較珍貴,比較有價值的五種樹種。所以在鄉下、平地,都可以看到樟樹。而在風水學上,樟樹有趨吉避凶的功能,實用上樟樹一些驅逐蚊蟲的功能。

園藝景觀業者蕭先生說,台灣幾乎每年都有颱風,這群老樹樹齡許多超過60年,幾十年來沒有受到特別保護,卻長得相當好,可見這裡對樹木來說,是很不錯的生長空間。

近期部分樹木遭到人為破壞

不過近期有好幾株樹木,枝葉遭到人為破壞,通通被剪光,堆置一旁。蕭先生看著遭到裁剪的菲律賓榕樹,不捨地指出,樹木彷彿在流淚。

他表示,菲律賓榕樹是誘鳥植物,生長很快,也是含水量高的樹種。如果環境裡看到菲律賓榕,就可以欣賞到很多鳥類。「我愛溪州」團隊也表示,另一棵被整枝的羅望子樹,根據在地老阿媽的說法,已經佇立將近百年。現在被裁枝,再來的命運會是什麼,讓人擔心。

開發將至 環保與經濟間能否找到平衡

關於土地與樹群的未來,根據台糖中彰區處說明,為了活絡地方經濟,已經在今年九月公開招標。得標廠商使用,會向主管機關,也就是彰化縣政府申請,根據了解可能做為新車中心。

台糖中彰區處也指出,原溪州糖廠廠區及宿舍區面積約25公頃,經過重劃,2000年台糖分回約18公頃住宅區土地。包括這塊地在內的住宅用地,在地民眾很希望有更好的運用,也希望台糖加緊開發。中彰區處說明,根據《彰化縣樹木保育自治條例》,這些樹木不符合珍貴樹木的指標。不過台糖持續與地上權人交換意見,並建議廠商思考將樹木原地保留。如果無法原地保留,也會建議將樹木移植。台糖認為以台灣的科技,樹木移植成功率都滿高的,而《彰化縣樹木保育自治條例》,也沒有說樹木不能移植,希望能在環保與經濟間找到平衡。

環團希望樹木原地保留 全民共享綠地

園藝景觀業者蕭先生指出,樹木移植需要細心規劃。整枝,斷根,都要選對季節,斷根之後的支架保護也是重點,以大樹來說,如果分段斷根,對老樹來講受害會更小。另外移植工程、吊車、送到新的基地之後,土壤、排水、照顧都要拿捏,如果不注意,可能一個缺失就導致移植失敗。護樹團體希望,台糖能對這片土地與老樹,有不同的想像與規劃,也發起連署,呼籲即刻停工、樹木原地保留以及大樹綠地全民共享。

延伸閱讀》大樹難保|樹木在城市的困境
【首起社福BOT】圍牆內的開發案|廣慈博愛院區更新無法留下老樹?

幾十年來,陪伴著老老少少、房舍興起又頹倒消失、經歷過四季變化、颳風下雨、豔陽乾旱,從小樹長成大樹的老樹們,面對未來命運,依然保持沉默,但也持續不間斷的在溪州土地向下深根,向上發展枝葉延伸,展現不輕言放棄的生命力。

熱門事件
學科
植物, 開發, 生活
縣市
  • 彰化縣
  • 溪州鄉
關鍵字
溪州糖廠, 樹木移植, 護樹運動, 愛樹聯盟, 我愛溪州, 砍樹, 歷史現場

請輸入稿頭

影片網址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採訪/撰稿 葉明蘭
攝影/剪輯 葉鎮中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像凶狠圓軸蟹這種能在陸地上維持一定活力的螃蟹,統稱為陸蟹,部分陸蟹的幼體需要在海水中成長,因此每到繁殖期,陸蟹媽媽們就必須降海釋幼。


恆春半島的陸蟹正奮力地釋幼到海水中,繁衍後代 

陸蟹研究學者劉烘昌調查,台江地區的凶狠圓軸蟹,主要在六到九月的滿月與新月期間釋幼,牠們在海浪召喚下往海邊前進,在消波塊的縫隙中等待潮水上漲,準備將幼蟲釋放到海中。為了讓掠食者無法在短時間內把幼蟲吃光,許多陸蟹採取集體釋幼策略,例如在澳洲聖誕島,每年一到繁殖期,就會有數千萬隻紅地蟹,宛如紅色潮水般往海邊湧去。

延伸閱讀》遷徙-紅蟹的黎明|在澳洲聖誕島見證母蟹集體釋幼


澳洲聖誕島的紅地蟹繁殖期,十分壯觀

陸蟹是連結海洋與陸地生態系的重要物種,在陸地上,牠們的食物大多是落葉、其他動物的屍體或排泄物,看起來不登大雅之堂,卻扮演著驅動生態系中物質循環的重要角色。劉烘昌說:「一個生態系能長長久久,物質循環是非常重要的,聖誕島上的雨林、海岸林能長得那麼高大,跟陸蟹存在很有關係。」

盜獵 垃圾 堤防 路殺 凶狠圓軸蟹重重難關


台26線的開通直接將恆春半島的海岸林一分為二

在台灣,恆春半島曾是陸蟹天堂,特別是香蕉灣海岸林,以陸蟹種類多樣性最高而聞名,但交通繁忙的台26線,將海岸林一分為二,使棲息在這裡的陸蟹遭受嚴重路殺威脅。劉烘昌說明,墾丁國家公園一帶的毛足圓軸蟹母蟹,平均頭胸甲寬只有5公分左右,但台江國家公園的凶狠圓軸蟹母蟹則是7.8公分,「5公分跟7.8公分的差別,就是平均壽命相差十五年左右,這表示台江的凶狠圓軸蟹,可以平安長到很大的體型。」


台江國家公園周邊道路不幸喪生輪下的陸蟹

延伸閱讀》別讓陸蟹少子化|護送陸蟹媽媽安全過馬路

然而,生活在台江一帶的陸蟹,還是會遇上一些麻煩。劉烘昌的研究團隊在台江國家公園調查期間,曾多次目睹盜獵者捕捉凶狠圓軸蟹,此外,海漂垃圾可能會掩蓋沙灘上角眼沙蟹、中華沙蟹等陸蟹的洞穴,也會形成母蟹降海釋幼的障礙。不只如此,母蟹要降海釋幼前,必須翻越一道長長的海堤,部分垂直的基腳讓牠們難以攀爬,因而拉長逗留在路面上的時間,提高遭遇路殺的風險。


台江國家公園的陸蟹要爬越高聳的堤岸才能抵達大海

搶救陸蟹方案1:改善堤防材質


在光滑的水泥堤岸加上鏝抹工法


釘上麻布袋來增加堤岸粗糙面

為了讓陸蟹釋幼的過程更順利,第六河川局委託嘉義大學展開堤岸改善試驗,分別以鏝抹、洗石子、噴漿、釘麻布袋的方式,將一小段垂直的堤岸粗糙化。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副教授邱郁文說明,研究人員會觀察、紀錄陸蟹在嘗試攀爬時,哪種材質成功率最高。第六河川局局長謝明昌表示,試驗結果出爐後,將評估整個台南區域的海堤,針對陸蟹受影響較大的堤段,優先進行改善。


台江國家公園的凶狠圓軸蟹在消波塊之間的縫隙穿梭,找尋出路

搶救陸蟹方案2:釋幼期暫時封路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今年推出暫時性封路的交通管制,幫助陸蟹過馬路

另一方面,台江國家公園從今年開始,在陸蟹釋幼高峰期暫時性封路,降低路殺機率,並委託台灣濕地保護聯盟培訓志工執行棲地巡護,協助紀錄陸蟹數量、累積基礎資料。台灣濕地保護聯盟專職楊斯婷表示:「今年明顯感覺到巡守對盜獵行為有起到干擾或嚇阻作用,有時我們會看到一些帶著大桶子和網子的可疑車輛進入樣區,看到志工繞一繞就開走了。」


在台江國家公園的周邊道路也立起小心陸蟹的告示牌

在台江國家公園外,許多魚塭、樹林已經逐漸被開闢為道路或住宅區,鹽水溪南岸一塊僅存的舊魚塭,也有陸蟹棲息,牠們要前往出海口釋幼時,必須越過緊鄰河堤的機車便道,很容易遭到路殺,台南社大發起護蟹活動,號召志工幫陸蟹過馬路,並且建議市政府跟民眾溝通,在這裡執行封路措施。

延伸閱讀》陸蟹的天堂路|幫助抱卵母蟹平安過馬路

搶救陸蟹方案3:加裝遮光罩

當陸蟹的生活區域,逐漸被都市包圍,建築及路燈的燈光,可能把牠們吸引到馬路上,成為輪下亡魂。目前鹽水溪堤防上的路燈已經加裝遮光罩,讓堤防內的陸蟹看不到光源,但是機車便道旁正在開闢一條新的道路,未來陸蟹降海釋幼的旅程,可能會更艱難。


鹽水溪堤防的路燈加裝遮光罩,來降低人工光源的干擾

劉烘昌投入陸蟹研究,至今將近三十年,他在研究生涯中,看著許多陸蟹族群在棲地開發、路殺與人為捕捉等危機步步進逼下,從盛極一時到苟延殘喘,像是恆春港口溪的中型仿相手蟹,就從上百萬隻銳減到僅剩約五千隻。他希望台江一帶的陸蟹保育,可以持續受到重視:「畢竟這裡凶狠圓軸蟹的體型,跟世界各地陸蟹保護區相比都是數一數二。真正好的生態研究,必須要有健康的族群才做得出來。」

延伸閱讀》紅蟹消失記|中型仿相手蟹滅絕危機


台江國家公園的護蟹行動持續,就能讓下一代有機會認識陸蟹

數千萬年前,陸蟹的祖先勇敢地離開熟悉的海洋,登上陸地,每隻懷抱數萬個小生命的母蟹,都是演化的奇蹟,我們是否願意付出更多包容與努力,讓這樣的奇蹟,生生不息地延續下去。

延伸閱讀》【穿梭島嶼20年 海岸篇】陸蟹的楚歌

學科
動物, 濕地, 開發
縣市
  • 台南市
  • 安南區
關鍵字
台江國家公園, 凶狠圓軸蟹, 陸蟹, 降海釋幼, 路殺, 聖誕島, 繁殖期, 劉烘昌, 紅地蟹

請輸入稿頭

影片網址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採訪 / 撰稿 林書帆
攝影 陳慶鍾 許中熹
剪輯 陳慶鍾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大坵島,是一座緊鄰馬祖北竿島的小島,過去居民主要以漁業維生,島上最多曾有兩百多人居住,隨著漁業沒落,居民陸續搬遷,目前島上已無人常住,幾乎算是座無人島。

通常遊客登島,是為了觀賞島上放養的梅花鹿。不過未來大坵可能會有一個新亮點──,或許說「暗點」更合適,因為它可能成為台灣第二座國際暗空公園。

走向國際暗空公園之路

暗空公園認證制度,是由非營利組織國際暗空協會(IDA)所建立,目標是在光害越來越嚴重的現代,保留純淨夜空。點開全球光害地圖,顏色接近紅、黃色的區域,代表光害越嚴重,而西引、大坵和仍是軍事管制區的高登島,是馬祖列島中最暗的地方。2022年4月,台灣暗空協會成員洪景川在大坵島拍到的銀河照片,也證明這裡確實有極佳的星空品質。

考量大坵島與北竿島之間已經開始興建橋梁,未來交通相對便利,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與北竿鄉公所,選擇大坵為申請國際暗空公園認證的地點。為了取得認證,台灣暗空協會成員每個月都要登島測量星空品質,將記錄提交給IDA。

測量星空品質的儀器稱為SQM(Sky Quality Mete),數值越高,代表這個地點可以看到越多星星。在燈火通明的市中心,SQM值通常低於18.5,如果是沒有人工光源、水氣又低的沙漠,可以達到22.0的最高數值。


遠方海面上中國漁船燈火通明,把馬祖夜空染綠

要取得暗空公園認證,大坵島上由IDA指定的八個測量點,SQM值平均起來必須達到21.2,至少每兩個月要有一次測量合格紀錄。但每年六到十月,中國漁船為了引誘小卷與白帶魚的燈光,就會把馬祖夜空染成綠色,形成宛如偽極光的詭異景象。長期協助大坵星空品質測量的馬祖青年黃開洋指出,除了漁火,馬祖其他島嶼的路燈、民宿燈光,也會影響到大坵。

光害威脅特有種雌光螢族群

光害不只令人看不見星星,也威脅著只分布在馬祖的特有種昆蟲-北竿雌光螢與東莒黃緣雌光螢。學者發現不少棲地裝設路燈後,雌光螢數量大幅減少,甚至消失。

延伸閱讀》守護戰地夜珍珠|不讓馬祖雌光螢消失

白光LED燈對雌光螢的影響特別大,研究人員觀察到,只要受到這種光線照射,雌蟲就會停止發光,無法順利吸引雄蟲來交配。2022年連江縣政府將鄰近棲地熱點的部分路燈,換成光線波長不會影響雌光螢的燈具,2021年也發布路燈設置要點,規範新設路燈的型式、照射角度與色溫,必要時可以關閉路燈。

黑暗成為居民的一種想念

其實「保持夜晚黑暗」這件事,對老一輩馬祖人而言並不陌生,因為馬祖長達36年的戰地政務時期,嚴格執行燈火管制。退休國小老師陳秀梅回憶:「以前晚上九點一到,所有燈光都不能外洩,那時我跟姊姊還在讀國中,有次因為準備考試讀書忘了時間,沒有把燈光遮住,結果一群荷槍實彈的阿兵哥跑來敲門,質問我們為什麼燈光外洩?」


防空洞是戰地政務時期的見證者

戰地政務時期的生活雖然緊張,但從某方面來說,燈火管制也有好處。陳秀梅分享:「以前夏天天氣熱,很多馬祖人會睡在門口,看著美麗星空入睡。現在光害就比以前多。」曾在壯年時移居台灣,後來回鄉的北竿鄉橋仔村耆老黃德官則說:「那時我住在南部,有次小孩說想去墾丁看流星雨,等到凌晨四點多才看到兩、三顆,可是以前我們在馬祖看流星雨,就跟吃飯一樣。」

黃開洋認為,這些記憶就是在馬祖推動暗空的意義之一:「它過去就是一種生活常態,只是我們曾經忘記了,現在要把它找回來。也許過去的管制限制了馬祖發展,但現在生活條件變好,星空卻反而沒有過去那麼容易看見,我覺得這是值得思考的事。」

台灣第一個通過光害自治條例的地方政府 連江縣

作家保羅‧波嘉德(Paul Bogard)探討光害的著作《夜的盡頭》,將賭城拉斯維加斯作為人造光源氾濫成災的案例。戰地政務管制解除後,渴望發展的馬祖一度想引進博弈產業,因緣際會下,馬祖最後沒有成為另一座五光十色的賭城,反而隨著夜觀藍眼淚的風潮興起,加上暗空公園的推動,成為台灣第一個通過光害自治條例的地方政府。

延伸閱讀》微光世界-藍眼淚大揭密


許多遊客到馬祖只為一睹藍眼淚風采

2022年6月,連江縣光害管制自治條例正式公告,下一步工作是要依條例內容劃設「光敏感區域」,才能對該區域內過量的光源,進行管制或裁罰。雖然條例的制定對現有可能影響大坵暗空的光源,能不能發揮約束力還有待觀察,但仍具有一定的指標性意義。

當過多的光線,污染了純淨夜空,背後往往伴隨其他天然資源的消耗,就如同漁船的燈火,預示著漁業資源枯竭的未來。雖然還存在某些障礙,馬祖列島的暗空之路,已經開始走出越亮越好的迷思。

學科
公害, 科學
縣市
  • 連江縣
關鍵字
暗空公園, 馬祖, 星空, 暗空之夜, IDA, 光害, 光污染, 大坵島, 雌光螢, 光害自治條例, 暗空之島

請輸入稿頭

影片網址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採訪/撰稿 林書帆
攝影/剪輯 葉鎮中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同樣位在台南的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也朝友善蝙蝠的方向,前進了一步。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在1922年完工啟用,今年正好滿100年。1982年,因為烏山頭水庫與曾文水庫完工,功成身退,2005年被指定為國定古蹟,快濾筒室、送出唧筒室變身水道歷史的展示空間,園區景致優美,充滿綠意,假日吸引不少遊客前來。

同樣具有百年歷史的淨水池,藍色大門上佈滿小黑點,猜猜看,這棟美麗的建築,吸引了誰?

答案就是,淨水池的屋頂懸掛著數不清的台灣葉鼻蝠

原本民眾可以進到淨水池,賞蝠也很受歡迎,但是葉鼻蝠被驚擾後,黃文鍠館長發現數量變少,2019年徵詢專家意見之後,決定不開放。然而,不開放不代表就沒有機會看到這裡的葉鼻蝠,保持距離不打擾,更好。黃館長說,傍晚在淨水池外面觀察,葉鼻蝠會從大門上面那兩個洞口飛過來,好像要撞到你又飛開了,那種震撼,很適合大家來親身感受。

雖然不開放,館方也希望遊客白天也能看到葉鼻蝠棲息的情況,在不影響牠們的前提下,正在規劃架設紅外線攝影機,把影像傳出來,作為生態教育的資源。

另一個賞蝠熱點,也鼓勵民眾保持距離、一睹蝙蝠風采。

在台2線開通之前,瑞芳蝙蝠洞就已經存在,居民說傍晚蝙蝠出洞,天空就像被烏雲籠罩,因為蝙蝠數量很多,也有居民會進去撿蝠糞去販賣。台2線開通後,四十年來,人們得以近距離觀察,這也是東亞摺翅蝠在台灣最大的生育地,遷徙性的牠們,年年回來繁殖。

道路為人們帶來便利,對蝙蝠來說卻很危險,學飛的幼蝠在車輛高速通過時,容易被氣旋捲落。負責這一段道路養護的基隆工務段想改善。公路總局基隆工務段段長張育瑋表示,2021年開始,針對蝙蝠洞前後路段的上下游設置速限可變標誌牌,蝙蝠繁殖季的傍晚就會把速限從60降到40,台2線的電子看板也會揭露每年四月到八月有蝙蝠出沒,傍晚請用路人小心慢行。

降速能減少蝙蝠死亡,也提升用路人的安全。不只公路總局展開友善行動,新北市農業局與瑞芳區公所也曾舉辦活動,大力宣傳。眾人合力敲響鐘聲,希望蝙蝠幸福,經過這些年,蝙蝠真的幸福嗎?

新北市府想透過瑞芳蝙蝠洞結合保育與地方觀光,今年發生的一項開發卻讓這個願景很尷尬。由於洞口這一塊地是私有地,新地主合法整地,打算種菜,還申請興建一座農業資材室,原本打算就蓋在蝙蝠洞口前。基隆工務段與地主溝通,希望地主移動資材室的位置,獲得地主同意。但地主選在繁殖季的七月進行工程,會不會驚擾蝙蝠媽媽與寶寶,讓研究人員很不安。台北市蝙蝠保育學會研究員徐昭龍表示,蝙蝠最擔心受到干擾的育幼時期剛好在七月,如果真的要施做,建議避開四月到九月的時間不要施工。

東亞摺翅蝠的繁殖會受到什麼影響,還要再觀察。當重要的野生動物棲地位在私有地,地主合法開發,政府真的只能束手無策嗎?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來保護牠們呢?

棲地是關鍵,要許多人的力量一起守護,落難的蝙蝠,一個人也能幫上牠們的忙。獸醫師提醒救援前,務必要先戴上手套,避免直接接觸。其中最常被民眾撿到的是住在都市裡的東亞家蝠。令人遺憾的是,有些成蝠受傷無法重回天空,需要終生照顧。


照片提供 黃福添

在台灣,關心蝙蝠的人比較少,願意投入的志工也相對少,在基礎資料上,因為調查門檻高,所知也不多。台灣蝙蝠學會秘書長林清隆說,調查蝙蝠需要特殊的網具、特殊的調查方式、時間要配合蝙蝠作息,調查門檻和其他哺乳動物比起來相對高很多,因此我們對牠的了解,相對其他種類非常非常的少。

雖然如此,可以確定的是,如同蜜蜂與鳥類,蝙蝠的存在,對生態系統的平衡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也與其他物種一樣,面對著棲地喪失或劣化的威脅,甚至外來種的挑戰。


外來種家八哥吃東亞家蝠。照片提供 佘哲榮。
​​​​

蝙蝠的難題已經很多,能為牠們做些什麼嗎?

我們可以,放下偏見。台南社大講師晁瑞光說,大家只記得吸血蝙蝠就忘了蝙蝠俠,無形中對蝙蝠產生了懼怕的感覺,實際上是因為我們不瞭解牠 ,其實牠是還滿可愛的動物。

延伸閱讀》喜蝠會|蝙蝠會傳播病毒嗎?

對於蝙蝠,我們可以多給牠們一些空間,多一點體諒,心懷感謝,因為有牠們,環境不會失序,植物能開花結果,蟲害能受到控制, 我們也能好好過日子。

學科
動物
縣市
  • 台灣
  • 台南市
  • 新北市
  • 瑞芳區
關鍵字
山上花園, 水道博物館, 台灣葉鼻蝠, 瑞芳蝙蝠洞, 台2線, 東亞摺翅蝠, 蝙蝠路殺, 徐昭龍, 公路總局, 蝙蝠繁殖季, 東亞家蝠, 台灣蝙蝠學會

請輸入稿頭

影片網址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採訪 撰稿 / 陳佳利
攝影 剪輯 / 陳添寶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頁面

Subscribe to RSS - 本週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