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業」關鍵字

海風 日頭 鹽田樂

2010-11-15

2001年,嘉義縣布袋鹽場曬鹽的情景,劃下句點,十年的光景,老天爺讓廣大的鹽田,變成一片水澤,土地回歸自然。不願意讓百年鹽業只存在記憶裡,年輕人和老鹽工,在洲南鹽場再造鹽田風光,兩代間的觀念差異如何溝通?在打造成小朋友遊戲空間時,如何兼顧生態?

濕地進行曲第二部–永安濕地的明天

2004-01-26

在台灣關於「濕地」這兩個字的解釋,以前和現在有很大的不同,早期人們總認為濕地是蚊蟲叢生,無用的爛泥灘,只要是開發工程,最先想到的要利用濕地,走過填海造陸、海岸大肆開發的年代,這些被蠶食之後,所遺留下的濕地,現在反倒成為稀世珍寶,是生物的樂園、是生態旅遊的景點,是商機也是生機。

走過鹽田

2002-02-25

眼前這片看似荒涼的土地,曾經,它是台灣重要的鹽倉。相對廣佈全台的「農田」,「鹽田」只集中在台灣西南沿海地區,農田有水路引水灌溉,鹽田也有水路,將海水引進來,經由四通八達的溝渠,將水引進蒸發池製成高濃度的滷水,而後結晶成為結晶鹽,曬鹽的鹽工說有水才會結鹽。嘉義縣布袋鹽場,清乾隆時期已有曬鹽記載,日據時代徵收許多魚塭改闢鹽田,生產的鹽經由布袋港用帆船運至日本,「曬鹽」也成為許多人的工作,但是鹽工並沒有擁有這片土地,而是向鹽場承攬土地曬鹽,再將鹽論斤賣給鹽場,民國90年台鹽公司決定停止人工曬鹽,我們也紀錄這最後一個曬鹽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