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在台灣,牠們的出現是一場美麗的錯誤,也造成了無可挽回的悲劇…
在研究人員宣布在台灣的雲豹確認絕種之後,石虎成為野外僅存的貓科野生動物,棲地消失或破壞是影響石虎存續的最大主因。粗估目前台灣的石虎僅剩數百隻,每年因為路殺或偷吃雞而喪命的,就有數十隻,由於瀕臨絕種,被列為一級保育類,許多人憂心石虎有天也會步上滅絕之路,也展開保育行動,特生中心更把發音接近的10.5訂為石虎日,希望能喚起大眾共同來關心石虎。
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47分,100秒的搖晃,造成將近十萬棟房舍倒塌,2千多條人命消失,不只土地面貌改變,也改變了人的命運...
到Google News按★追蹤「公視我們的島」
越南走私肉品檢出非洲豬瘟陽性之後,全台養豬產業陷入緊張氛圍,警政署清查全台5300多處,取得54件肉製品送驗,8月25日晚間農委會公布最新一波檢驗結果,其中有4件呈現非洲豬瘟陽性,陽性比率相當高。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現在病毒已經殺到家門口,九月將會是重要關鍵,如果廚餘內含有活病毒,又送到養豬場給豬吃,養豬場的最後一道防線就會破滅,農委會不排除將要求全國養豬戶暫停餵食廚餘一個月。環保署也提醒民眾近期若有使用來源不明的肉品,或未烹煮的生豬肉、內臟及其豬肉製品,需丟到垃圾車內,交由清潔隊妥善焚化處理,不要丟到廚餘桶,避免造成防疫破洞。
而廚餘除了去焚化爐,還可以有其他的去處嗎?
海龜,牠的祖先曾跟恐龍一起生活,經過上億年的演化,至今還悠游在這片大海,牠的身上藏著多少謎團呢?牠們洄游在棲息與繁殖地的距離可長達數千公里,卻能年年重返。牠們是海洋變遷的見證者。然而,在這個世代,牠們想要好好生活並不容易。
矛盾的是,牠的形象符碼,在民間傳說與信仰中,被賦予神獸的尊崇,人們想借助海龜古老又長壽的神力,祈求平安順遂,甚至財源廣進,但海龜自身呢,在海洋中,能夠永保平安嗎?
疫情、高溫、乾旱,今年的環境日一點都不平靜。聯合國宣布2021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生態系統恢復」,與今年地球日的主題「修復我們的地球」相同,呼籲我們重新修復與自然的關係,找出和諧共生之道,當新冠病毒的肆虐打亂了人類世界的秩序,卻也是對人類社會的警醒,人類與環境之間是否失去平衡?
乾旱缺水停電,過度的大型開發,人類一再對自然環境的大舉入侵,對水、土、電無限制的需求成長,都可能導致今天的災害。在這一天,想想,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豔陽高照,大家期盼雨水到來,2021年,部分地區陸續降雨,但仍是杯水車薪。根據水利署資料從5/24至5/26清晨七點,中部的重要水源,德基水庫只進帳1毫米,蓄水率只剩1%,預估未來有雨水大量進帳的機會也不高。雨水不來,旱象不解,每一滴水都無比珍貴,從何處找水?又如何善用水?一起來節水吧!
2011年3月11日台灣時間13:46分,日本東北地區發生芮氏規模9.0的強震,重創福島、岩手、宮城等地,並引發高達37.9公尺的海嘯,瞬間就淹沒街道、鄉鎮,畫面讓全球怵目驚心,事後統計罹難和失蹤人數超過2萬4500人。這場強震也造成福島第一核電廠3個反應爐爐心熔毀,福島及部分地區受到輻射汙染,居民被迫撤離,土壤、作物都受到輻射汙染。直到現在,受傷的土地跟人民仍在等待復原...
2011年3月11日日本核災震驚世界,同樣位在地震帶的台灣,既有核電廠與封存中的核四廠耐震能力如何,是否能承受地震災害?萬一核災發生我們是否有疏散與因應之道?當核廢最終處理依舊無解,除役費用不斷上升,核電會是最便宜的選擇嗎?
2020年8月28日下午,總統蔡英文在記者會上公開宣布將鬆綁含有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的美國豬肉以及30個月以上牛齡的牛肉進口,立刻引起一陣熱議,關於美牛、美豬進口的設限,其實爭議多年,究竟開放這些肉品進口會對台灣市場帶來哪些衝擊?食安問題該如何把關?從這個事件,又突顯哪些問題呢?我們的島整理出相關報導,一起來關心我們餐桌上的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