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丹娜絲颱風災後,災後復原工作陸續展開。根據各縣市政府陸續回報的資料,農業部統計至17日17點的農業災情報告,全國的農業產物及民間設施估計損失共計已經超過新台幣28億270萬元。以台南市損失最為嚴重,高達10億3682萬元,其次是嘉義縣7億2188萬元,雲林縣4億9796萬元,再來是彰化縣2億6899萬元、屏東縣1億1935萬元、高雄市1億1846萬元等。台南和嘉義是這次的重災區。
另外,經濟部能源署統計有33處光電案場受災,以離岸光電案場為主,以嘉義縣受損最為嚴重,其次是台南,合計災損數量有約14萬5千片,重量約2800公噸的光電廢棄物,需回收處理。環境部要求業者在一至二週內需處理完畢。

此次風災也造成許多使用石綿瓦的民宅和禽畜舍屋頂受損,環境部統計石綿廢棄物大約有15600公噸,主要也是集中在台南和嘉義縣。

在嘉義縣義竹鄉,不少民宅的屋頂也有破損,靠著鄰里互助合作,克難的用帆布遮擋。民間陸續發起募集帆布行動,交由義竹鄉公所統一發送,提供受災民眾前往領取, 掩蔽屋頂破洞。


這些受災的偏遠鄉鎮多數剩下老人居住,無力自行修復。這棟位於義竹鄉溪洲村的三合院,被強風吹得只剩下四面牆壁,屋中家具、神明桌和神主牌全都一掃而空,如同廢墟。隔壁鄰居表示原本在此居住的長輩已經撤離。

一位在義竹鄉生活已經有20年的阿伯告訴我們,他從來沒有遇過這麼大的風,屋頂也被吹破。近日天氣炎熱高溫,等待復電的期間,有居民晚上出來外面乘涼、睡覺,這戶人家因為有小型發電機,可以短暫有電扇可以吹。

丹娜絲颱風造成將近2500根電線桿被吹斷,主要都在嘉義和台南地區,重創嘉南地區電網,一度高達67萬戶停電,在台電人員忙碌搶修後,陸續復電,截至17日傍晚六點僅剩嘉義少數地區尚未復電。


災後重建家園
趁著天氣穩定,都可看到民眾陸續清理遭到風災毀損的家具、物品等,堆置在村莊角落,國軍也加入協助清運的行列,希望能盡早安頓好。根據台南市政府13日新聞稿,這次風災屋頂受損的家戶超過一萬戶,目前有四千多戶完成帆布鋪設,有人居住但尚未鋪設帆布的還有四千多戶,路樹倒塌則有超過兩萬件災情,廣告招牌掉落與欲墜有兩百多件。


台南市七股區頂山里的居民,忙著用大型廣告帆布,覆蓋已經破損的屋頂,趕在下個風雨來襲前,做好防護工作。鄰近的西寮里,在風災來襲期間,因為強風加上海水倒灌,里長說甚至出現過高達150公分的淹水高度,讓他擔心不已。他表示全村約有一百戶,就有90幾間房屋受損,災情慘重。


西寮里受災情況曝光之後,各地資源陸續湧入,里長查看各戶屋頂受損情況,貼上需要搭設帆布的紅色紙條,就會有工班協助受災戶屋頂蓋上帆布,以暫時抵擋屋頂破損造成漏水的問題。從空拍畫面,可見村子裡大多數的房舍屋頂都已鋪設藍色帆布。另外也有民間團體提供新的床墊和床架,讓居民可以安心休息。
回顧丹娜絲颱風路徑
根據氣象署彙報的丹娜絲颱風總回顧,丹娜絲颱風從7月5日清晨發展成輕度颱風,氣象署隨即在當天上午發布海上颱風警報,當晚發布陸上颱風警報。颱風在接近台灣過程中持續增強,7月6日中午形成中颱,午夜從嘉義布袋登陸,進展十分快速。氣象署表示這樣的颱風路徑十分少見,是自1958年有充分的颱風記錄資料以來,第一個從嘉義登陸的颱風,強風對澎湖、雲林、嘉義、台南帶來的影響,十分顯著。丹娜絲颱風在7月7日清晨六點從新竹出海,氣象署解除海陸警報,但強風豪雨所帶來的災情尚未平復。
因為沒有高山的阻擋,強勁風勢從西部沿海長驅直入,讓嘉義、台南地區受災慘重。嘉義新塭滯洪池的水面型太陽光電,被大風吹得七零八落的,有的面板整片被掀起,有的跟著斷枝殘幹卡在溝中。

有的電線桿被吹斷成好幾節的或是直接倒地,負責輸送電力的輸電鐵塔也不支倒下。嘉義布袋港內多艘漁船翻覆,蚵棚被打上岸,連蚵農工作的工寮也遭吹垮,重建需百萬。


颱風的大風大雨
風災來襲期間,氣象署在雲林口湖測到超過17級陣風出現,而在嘉義跟台南的沿海鄉鎮也都有16級強陣風發生,颱風往內陸移動時,嘉義測站和台南測站出現13級強陣風。
颱風在東半部和恆春半島也帶來大雨,7月5日 00:00至7月7日 17:00 ,累積雨量在恆春半島的水利署牡丹雨量站超過600毫米的紀錄,而台東達仁林場雨量站也有超過500毫米記錄。

農漁業受災嚴重
強風豪雨也為農漁業帶來災情,在台南市麻豆鎮,大量未成熟的文旦柚被掃落地面,為了避免落果腐爛污染土壤,網路上發起志工協助撿拾落果情況。一車車的廢棄文旦被集中清運到清潔隊的暫時堆置場,現場飄散著陣陣酸臭味,怪手不停翻動文旦果實,進行掩埋作業。
在台南麻豆一處文旦果園,農民李明彥告訴我們,原本預計八月底可以採收,這次颱風來襲,大約八成的文旦柚被風吹落,損失約40萬元。

同樣在台南麻豆,正值收成季節的酪梨果園,酪梨也掉到滿地都是,農民心疼不已。酪梨農民王春華表示,由於酪梨的蒂頭很容易斷掉,根本無法承受14級強風的吹襲。他估計這次颱風損失大約有九成五以上,等於今年的心血全數盡付流水。


農業部估算損失至17日下午五點,受損農作物被害面積已達19188公頃,以香蕉最為嚴重,被害面積2,141公頃,損失超過2億,其次為文旦柚、番石榴、竹筍、柳橙等。受災畜禽損失3491萬元,以雞隻為主,約有44萬隻,其次豬、鴨及鵝。而在民間設施損失的部分,以畜禽舍毀損最多,超過2億,另外像是棚架網室和塑膠布溫網室、漁船毀損都有大約1億的損失。
我們來到這處受到強風摧殘的溫室,原本一週後就可採收的美濃瓜,在連日曝曬之下,瓜果已出現腐爛,受災農民表示搭建一座溫室需百萬元以上,這次損失慘重,接下來會種植不用溫室的農作物。在受損溫室附近,一位阿伯正徒手清理隔壁雞舍吹來的鐵皮和破碎石綿瓦片,雖然知道接觸可能會有致癌風險,但細碎的石綿瓦片戴上手套難以撿拾,天氣炎熱戴起口罩更不舒服,阿伯只希望盡快清理,讓農地恢復原貌。
沿海地區的養殖業,也遭到重創。農業部統計漁產損失約3億4573萬元,受損漁產主要為牡蠣。這次受災嚴重的嘉義縣義竹鄉是養殖重鎮,我們來到新店村這處養殖虱目魚的魚塭,魚塭主人告訴我們,因為斷電,無法提供足夠氧氣給魚塭內的魚,加上飼料桶被大風吹落,魚吃得過撐,造成大量魚隻死亡,只能先行撈起堆置在一旁。

這場強風來襲,考驗著農漁業以及光電的應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