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3.11 | 日本東北發生規模九地震,福島核一廠發生氫爆 |
2021.4.13 | 日本政府宣布,2年後要將福島核電廠含氚廢水排放入海 |
2023.7.4 | 國際原能署通過日本含氚廢水排海安全審查報告,同意日本含氚廢水排放 |
2023.8.22 | 日本首相召開記者會,表示24日起排放福島電廠含氚廢水入海 |
2023.8.24 |
中午起福島電廠陸續排放稀釋後的含氚廢水至太平洋,預計分30年排放完畢 |
福島核廢水怎麼產生的?
福島核災後,為了讓反應爐中的燃料碎片維持在冷溫的安全狀態,必須每天持續注水大約200噸,原本計畫全數循環使用,卻因為地下水的滲入,福島核一廠,平均每天產生130噸廢水,如今,一千多個儲槽幾乎飽和,廢水無處可去,日本政府決定稀釋一百倍後再排放入海,預計要排放30-40年。
福島核廢水怎麼處理的?
根據東電表示,這些核廢水會經過多核種去除設備ALPS 處理,其中62種放射性物質濃度可處理到日本政府公告的標準值以下,稱為「ALPS處理水」。這些水在海洋排放前,還會再檢測其中29種放射性物質,處理到符合標準才會排放。
除了氚、令人擔心還有銫、鍶
由於氚是以水的狀態存在,ALPS設備無法過濾,東電表示會將氚用海水稀釋到1500貝克以下,才會排放入海,福島電廠排到海洋的處理水,氚一年上限是22兆貝克。
不過,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物理系副教授大衛.克羅夫切克認為最需要擔心的不是氚,而是其他更危險,會留在人體更久的放射性物質,包括銫、鍶等等,有可能增加罹癌風險,排放前是否確實經由ALPS被過濾?
台灣受影響的是
原能會與氣象局合作的海洋擴散模擬,福島排放水大約要四年才會來到台灣,且含氚量已經大幅下滑,但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吳朝榮認為排放水如果隨內圈海流走,有可能一年就會抵達台灣。而台灣捕撈黃鰭鮪和秋刀魚的漁場就在福島外海,魚體吸收輻射物質,難保不會藉由食物鏈的方式進入人體。
面對福島廢水排放入海將成定局,除了加強檢驗頻率,與國際間的交流監測資訊,也是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