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大社區」相關文章
大社遷廠,如夢一場?|搬不走的高雄石化產業聚落
2021-05-10
位在高雄楠梓和大社之間,有座從煉油到炸藥都允許製造的大社工業區,距離最近的民宅僅約120公尺。二十八年前,經濟部曾答應,會遷廠、降為無煙囪的乙種工業區。如果政府信守承諾,2018年時,大社工業區就該關廠、遷移,但如今已是2021年,區內廠商卻不動如山。周遭反對工業區的居民,遲遲沒能等到這座高污染石化廠,落日的那一天。
大社工業區降編記|與石化業為鄰的日子
2019-05-13
2019年3月22日,高雄市都市計畫委員會第73次會議召開,不少高雄大社居民、環團及廠商代表,一起到現場,等待大社工業區降編案的決議。 居民期待從特種工業區降編為乙種工業區 當地居民期待,政府兌現承諾,讓工業區用地從高污染、高公共危險的「特種」,降編為無煙囪、低污染的「乙種」,而廠商希望降為「甲種」即可,否則將造成業者無法擴建廠房,進而影響勞工就業權。 最後高雄市都市發展局表示,...
今晚跟你說石化_上篇:向前向後—迷霧中的石化之路
2010-10-11
海島小國台灣,有山有水氣候宜人,成就台灣成為魚米之鄉。然而50年代起,政策轉向工業發展,台灣島快速轉變成石化島、科技島。魚米之鄉也快速變成煙囪的故鄉。民國35年,國民政府接收日據時代、高雄左營半屏山麓的海軍燃料廠,更名「高雄煉油廠」,之後石化工業歷經4年經建計畫、10大建設、14大建設,見證台灣煙囪工業發展史。在一切為經濟的年代,石化工業踩著土地的傷、人民的痛,撐起台灣經濟奇蹟。然而經過一甲子,在氣候變遷、人心思變的21世紀,人類開始反思工業汙染的代價時,台灣還要持續往石化王國挺進。向前、向後,迷霧中的石化之路,究竟該怎麼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