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的柴山,也就是清朝時代漢人眼中的打狗山、日治時期日本官員口中的壽山以及國民黨為蔣介石祝壽用的萬壽山,而高雄人最引以為傲的就是他們在這裡率先建立了人與野生動物直接親近的模式。初步估計,柴山的植物有六百多種、鳥類近六十種,豐富的生態體系,加上餵食獼猴的樂趣,柴山擁有了全台獨一無二的生態魅力,而這也注定了它將承受無以倫比的遊憩壓力。
除了生態的特色之外,高雄市民的熱心參與所形成的市民主義,也是柴山的一大特色。根據初步調查,1993年違法建蓋的休息區約有四十幾處,而目前多達近兩百處,就在這短短的幾年內,我們看到了市民主義的扭曲,正加速著生態環境的破壞。
違建的問題並不只是隱藏在山區內,柴山的外圍地帶也同樣是眾多利益糾葛之所在,即使是學術地位十分崇高的學府,也擺脫不了本位利益的思維。在柴山,每一個違建都代表著植物生態與動物棲地的破壞,而柴山生態體質的日漸衰弱,也將加速外來利益團體的入侵。
對於台灣整個生態環境來說,柴山是一個縮影,也是一個指標,如果我們連這樣一塊小小的綠地都經營不好,那麼我們很難想像台灣的環境保育究竟能有多少希望。
在各方引領期盼之下,官方是不是能儘早定出辦法,拿出誠意和魄力來解決問題,依舊是個未定之數,但是我們也並非無法可循,不要忘了,早在人類出現之前,地球上便存在著一個根本大法,那就是自然平衡法則。